“呕……”妍儿刚压下去的恶心感又翻涌上来。
栓子捏着鼻子,一脸嫌恶:“我的娘嘞,这味儿…比咱家以前的茅坑还冲!”
贾玉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脸色也更加凝重。他虽知此地贫瘠,但亲眼所见,其凋敝破败的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这哪里是一县之治所?简首比大点的村落还不如。
林晓却只是挑了挑眉,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仿佛在评估一块待开垦的荒地,嘴里低声嘟囔了一句:“仙人板板,基础建设稀烂,卫生状况堪忧…嗯,有搞头!”
骡车吱吱嘎嘎地驶过城门洞,并未受到任何盘查。那几个衙役只是掀起眼皮懒懒地瞥了一眼这辆不起眼的骡车和车上几个风尘仆仆的人,便又耷拉下眼皮,继续他们的“日光浴”。
按照官凭上的地址,老李头赶着车,在坑洼不平、污水横流的狭窄街道上又七拐八绕了好一阵,终于在一处相对“体面”些的建筑前停了下来。
说它体面,也只是相对而言。这是一座比周围民居稍大些的院落,围墙同样是黄土夯筑,多处开裂剥落。两扇黑漆斑驳的大门紧闭着,门楣上挂着一块同样饱经沧桑的匾额——“清泉县衙”。匾额旁边还钉着一块歪斜的木牌,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鸣冤鼓在东角门”。
衙门口别说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了,连个站岗的衙役都没有,冷清得不像话。
“贾老爷,贾夫人,到了!”老李头停稳车,跳下来,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响亮。
贾玉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身上那件半旧但浆洗得十分干净的青布长衫,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一县父母官的形象。他率先下车,走到紧闭的大门前,抬手扣响了门环。
“笃、笃、笃……”
沉闷的敲门声在寂静中回荡。
过了好半晌,才听到里面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拖长了的、带着浓重睡意和不耐烦的声音:“谁呀?大晌午的敲什么敲?告状的去东角门敲鼓!”
“吱呀——”一声,旁边一扇小角门被拉开一条缝,探出一颗头发稀疏、睡眼惺忪的脑袋。是个五十来岁的干瘦老头,穿着件灰扑扑、油渍麻花的吏员服色(如果那还能叫服色的话),眯缝着眼打量着门外的贾玉等人。
贾玉忍着对方身上传来的酸馊气,拿出官凭印信,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有力:“本官乃新任清泉县令贾玉,携家眷前来赴任。速速开门,通禀当值人等。”
那老头浑浊的眼睛在官凭上扫了一下,又上下打量了贾玉几眼,尤其是看到他身后风尘仆仆、穿着朴素的林晓和两个孩子,以及那辆半旧的骡车,脸上那点仅存的敬畏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轻慢和敷衍。
“哟,原来是新来的县太爷啊!”老头拉长了调子,慢悠悠地拉开角门,身子却堵在门口,没有立刻让开的意思,“小的姓王,是咱们县衙的门子兼库子,您叫我老王头就行。您可算是来了!咱们这儿盼星星盼月亮……”他嘴里说着奉承话,眼神却飘忽不定,透着一股子油滑,“不过,您看这……县衙里空置许久,前任吴大人走得急,好些东西都没交接清楚,里面乱得很,也没收拾。要不,您几位先在城里找个客栈安顿下来,等小的们把里面拾掇拾掇,再恭迎大驾?”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是个软钉子,更是赤裸裸的下马威!意思很明显:你这新来的县令,我们没准备好(或者说懒得准备),地方没收拾,你自个儿外边凉快着去吧!
贾玉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虽不擅官场倾轧,但这点门道还是看得出来的。一股怒气涌上心头,正待发作。
“找个铲铲的客栈!”
一个清脆响亮、带着火气的女声抢在了贾玉前面。只见林晓抱着辣椒罐子,利落地从车上跳了下来,几步就跨到老王头面前。她个子不高,气势却足,一双杏眼圆睁,毫不客气地上下扫视着这个堵门的“门子”。
“老王头是吧?”林晓声音拔高,带着川妹子特有的泼辣劲儿,“你是县衙的门子还是县衙的主子?县太爷来了,连个门都不让进?空置许久?乱得很?没收拾?那要你们这些吃皇粮的人是干啥子的?当菩萨供起来的吗?”
老王头被这连珠炮似的质问砸得一愣,显然没料到这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县太爷夫人”如此牙尖嘴利,气势汹汹。他脸上的油滑笑容僵住了,支吾道:“夫…夫人息怒,小的不是这个意思,实在是……”
“实在是什么?”林晓根本不给他狡辩的机会,叉腰一指那扇紧闭的大门,“开大门!立刻!马上!前任没交接清楚?那正好!本夫人亲自看着你们交接!乱得很没收拾?那更好了!本夫人最会收拾!让开!”
她最后一个“让开”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老王头被她眼中那慑人的光一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堵在门口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往旁边让了半步。
林晓立刻抓住机会,一手抱着辣椒罐,一手毫不客气地将老王头彻底拨拉到一边,抬脚就跨进了角门,还不忘回头招呼:“栓子!妍儿!把咱们紧要的箱笼先搬进来!秀才公,进来!这以后就是咱家了!我倒要看看,能有多乱!”
(http://www.220book.com/book/2XZ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