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小妹后,王芳萍匆匆回到房间,心中满是对即将展开的小冒险的期待。
王芳萍小心地装扮自已,披上了母亲那件略显陈旧的棉袄,头上是那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旧帽子,脚下则换上了母亲特制的“鸡婆鞋”。不是熟人,应该认不出来吧?
王芳萍假装背着沉甸甸的背篓,佝偻着腰轻轻地下了楼,生怕引起其他人注意。
穿过两条街巷,最终来到一个静谧无人的拐角处。
王芳萍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假装从背篓,实际是空间中取出一块略显斑驳的旧布,细心地铺在地上,仿佛是在布置一场小小的市集。
紧接着,一篮子土鸡蛋、一袋金黄的黄豆、一袋翠绿欲滴的绿豆,以及几把香气扑鼻的笋干和木耳逐一亮相,整齐地摆放在布上,色彩斑斓,引人垂涎。
王芳萍清了清嗓子,尽量压低声音,却又带着几分热情与吆喝:“卖土鸡蛋喽!正宗农家土特产,新鲜又营养,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哦!”话音刚落,不远处便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妹子,你这鸡蛋怎么卖啊?”一位老大妈走来。
“哎呀,大娘,您真有眼光!我这是正宗土鸡蛋,三毛钱一个,实惠得很。要是买十个,王芳萍还给您算个优惠价,二块八,怎么样?”王芳萍笑着回答,一边麻利地从篮子里挑选起最大的鸡蛋来。
老大妈满意地点点头:“那就来二十个吧,我小孙子就喜欢吃土鸡蛋。”
“好嘞,您稍等。”王芳萍边挑选边与大妈攀谈起来,“大妈,我这还有自家晒的木耳和笋干,都是山里的好东西,纯天然无污染,炖汤炒菜都是一绝。您要不要也带点回去尝尝?”
老大妈闻言,眼睛一亮,凑近细看:“哟,这木耳和笋干看着真不错,给我来点吧,正好晚上能做个好菜。”
“好嘞,这就给您装上。”王芳萍手脚麻利地打包好木耳和笋干,递到她手中,“拿好,慢走啊,下次再来。”
接过东西,笑眯笑眯眯地付了钱,临走前还不忘夸一句:“大妹子,你真是个会做生意的,东西好,人也好。”
随着老大妈的满意离开,王芳萍的“小市集”渐渐热闹了起来。周围的居民被这股新鲜又亲切的吆喝声吸引,纷纷停下脚步,围拢过来。
“大娘,你这笋干怎么卖?看起来挺嫩的。”一位中年大叔好奇地问,他的眼神在笋干上徘徊,显然是被这自然的香气勾起了食欲。
“师傅,您真有眼光!这笋干是春天采的嫩笋晒的,脆爽可口,炒肉或者炖汤都是一绝。价格实惠,一把只要2块钱。”王芳萍热情地介绍着,同时不忘从背篓里再取出一包笋干,展示给众人看,增加信任感。
“给我来两把吧,家里人多,正好尝尝鲜。”大叔爽快地决定,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王芳萍。
“好嘞,师傅您稍等。”王芳萍麻利地装好笋干,递给他,同时不忘招呼其他顾客,“各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我这还有木耳、黄豆、绿豆,都是自家产的,绝对放心。”
这时,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小孩走了过来,小孩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篮子里的鸡蛋,显然是被这圆滚滚的小东西吸引了。“妈妈,我要吃鸡蛋!”小孩拉着妈妈的衣角,央求道。
“好,好,妈妈给你买。”年轻妈妈微笑着对王芳萍说,“大娘,你这鸡蛋新鲜吗?我想买点给孩子吃。”
“绝对新鲜,你看这些鸡蛋,蛋壳上还有淡淡的鸡粪味呢,说明是刚下的不久。”王芳萍边说边打开篮子,让年轻妈妈看个清楚,“给孩子吃,你就放心吧。”
年轻妈妈满意地点点头,挑选了几个鸡蛋,又顺道买了些黄豆,说是回家给孩子做豆浆喝。
随着顾客越来越多,王芳萍的背篓里的货物逐渐减少,王芳萍偷偷加了几次后不敢再加。准备卖完这些换地方再干。
走到另一个街角,王芳萍换了顶帽子赶紧如法炮制。一下午,王芳萍换了好几个地方卖出好几千斤物资。
太阳渐渐西斜,王芳萍赶紧收摊走人,虽然有些疲惫,王芳萍的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幸福。
悄然取下帽子,王芳萍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在途中,看到一家包子铺,她买了两个包子一路吃着回到酒店。
关门数钱。王芳萍兴奋的拿出放在空间的钱数起来。
先把各种面值的钱分类放一起,然后先数百元大钞,不多就5张,是看东西新鲜都买点的大客户给的。
怕自已记不住,王芳萍还拿出纸笔,记下500元。再数五十元的,十张,再记下500元。二十的50张,记下1000元,最后是十元、五元-----毛票也不少,真正体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一共六千一百六十五毛。
减去成本,赚了四千五百多,暴利呀!难怪前世早做生意的都成土豪了。
明天再出去倒腾半天,应该可以出完货,还能进账五六千。
多点本金可以多进货,转手可以赚更多。
前两天收货妈垫付了一千多,王芳萍用了三千多。倒腾完空间这些,至少可以赚一万,还有泡菜利润没算。
其实看着挣钱,可如果没有王芳萍的空间做掩护,运到市里成本太高,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倒腾农产品是挣不上钱的。毕竟农产品利润不高。所以交通不便的农村想富起来难上难。
(http://www.220book.com/book/31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