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人回宋家村,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户口从老家转出,准备在船城这个充满机遇的地方落户。
毕竟回家一次太难,也充满不定性。走路太费时间,坐摩托太考验人的心脏承受能力。现在连舅舅们都要搬出大山,他们还有什么可以留念的。
这次,王芳萍准备多买几套,她在赚到第一笔钱时,就已经在机缘巧合下,买了2套房,并着手装修。就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现在还没告诉家人,准备给他们惊喜。
现在的城区,将来会变成老旧小区,投资价值不大,但新城区至少要十年后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现在要居住的房子还是得在老城区,孩子读书和买菜啥都方便。
新城区那边还只是郊区,有一家丝厂和砖瓦厂,房价便宜得很。所以王芳萍把目光定在那里。
这时候,怀揣梦想去深市、广市打工的比比皆是,有那么一些选择留在那边,所以需要买房子的就很多,而且还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一起去。因此很多家庭选择卖房子凑钱去那边买房。
上次在中介他们就了解到这情况,所以今天特的来看的。
“爸,你说我们要把整个院子都卖了,合适吗?谁能一口气买上四个院子。”郑老大有点忧伤地看着自已的父亲,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他知道这个决定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爸,要不我们分开卖?反正我们四家也是独立的?”郑老二附和道。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容易找到买家。他不想看到父母因为这个决定而难过,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看老爸就是不舍得卖,才故意这么刁难的。谁有钱买这么宽的房子,我们每家都四五间屋,住得过来吗?”老四插话道。他的语气有些抱怨,似乎觉得父亲的要求过于苛刻。他认为这样的要求很难实现,而且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爸,能有那钱的早和我们一样去深市买房了,哪里会在这来买?十万哟,城里一套也只卖2万。”郑老三也摇摇头,表示赞同老四的看法。他觉得父亲的想法太不现实,根本没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购买这样的房子。
“你们不懂,我们这可比城里空气好,还宽敞。每家四五间房,还有厨房、猪圈,少说200平米,还不算院子。城里的房子才多宽?”郑老头坚持说。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坚定的神情,似乎并不打算改变自已的决定。
“老头子,那我们就不过去了吧,守着这老房子?”郑老太出声询问,她也感到十分不安。她知道儿子们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好不容易挣到了钱,修了这房子,如今却要卖出去。她心疼儿子们,也担心他们的未来。
他们老两口一直以来都是在家帮着带孙子孙女,生活过得也还算惬意。
然而,今年回老家时却提出要把孩子们接到身边去,理由是那边的环境更好,不能让父母和子女在老家吃苦受累。
听到这个提议,几个媳妇立刻表示反对:“妈,那怎么行啊?”
如果老人不过去,谁来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呢?
此外,如果老家的房子不卖出去,那么在深市看好的房子就只能选择小户型了。毕竟,他们心仪的是一套面积约100平方米、拥有四个卧室的大房子。
这时,老三焦急地说道:“爸,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降低一下价格呢?这样拖着可不是办法呀,我们在那边做生意每天可是能赚两三百呢,四家加起来一千多呢,实在太亏了。而且大哥承包的工地马上就要动工了。”
老三心里最为着急,因为他的妻子是深市本地人,所以他根本不想回到船城老家。每次回去不仅路途遥远,还要承受舟车劳顿之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赚钱。
如果没有他的鼓吹,可能一家人还没动那心思,继续把老人孩子留老家。
不过他一提,老大一家最先响应,他们的钱最宽松,早就够他们在那边买大平层了。其他兄弟一听,对啊,都去那边,天天可以看见孩子,不用羡慕别人,多好。
“唉,再等等吧!”郑老头其实已经投降啦,他们房子是宽敞,也很新,可位置太偏,价钱也不便宜。
当初修这房子一家也用了快2万,交通不便,砖瓦都是靠马拉来的,人工费贵哟。现在物价涨了,10万也没人要,真的可惜。
其实他们已经挂出去一两月啦,也无人问津。几个小的让只挂8万,他不舍得,可能也有着和老婆一样的心思,不愿离开故土吧!卖了这房子,将来回家可就没地了哟!
郑老头心里清楚,自已年纪大了,也许有一天会想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回忆,有他的情感寄托。虽然孩子们都想去大城市发展,但他始终觉得家乡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而且,这座房子虽然偏僻,但也是他们辛苦修建起来的,里面充满了他们一家老小的欢声笑语。卖掉它,意味着切断了与过去生活的联系,这对于一个念旧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郑老头知道,如果再不做出决定,放着不卖,过两年可能连8万都卖不到了。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放弃,总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或许,可以等到市场行情好转的时候再出售;或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房子的价值……总之,他不愿意轻易放弃这座房子,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家庭记忆和情感。
“爸,你别担心,将来如果真想回来,我们不是还有老屋基吗?我们重新修就是。”
郑老大理解的拍拍老爸,安慰道。他知道父亲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离开。
郑老大心里明白,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做出一些牺牲。
“那咋不卖老屋基?”郑老太问。她对于儿子们的决定感到不解,觉得卖掉老屋基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
“我的好妈妈哟,老屋基能卖几个钱?而且这新房子如果久不住人,也是容易烂的,倒不如卖了,有人住房子还好好的,我们也能在深市宽裕点。”郑老幺撒娇的拉着妈的胳膊。
他知道母亲关心家里的情况,但他也希望母亲能够理解他们的决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31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