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了报一箭之仇,借助天下共罚孙权之际,起兵南下,意图从民军手中收回淮南和庐江。与此同时,陈留的献帝刘协,为了维护朝廷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决定以刘和为将,鲜于银、鲜于甫为副将,率五万大军南下,讨伐在江夏屠戮百姓的孙权。这一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花。
在这风起云涌的局势中,张邈作为一方诸侯,敏锐地察觉到了战机。他深知,袁绍南下庐江,正是他南下收复陈留的大好时机。于是,他迅速调兵遣将,命令麾下谋士戏志才率五万大军南下,趁刘和领兵南下陈留空虚之机,收复陈留驱逐献帝刘协,出了这些年的一口恶气。
出征的第三天,张邈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地行进在中原的大地上。然而,就在这时,斥候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刘和大军因无法打通南阳到荆州的通道,已经返回颍川。这个消息对于张邈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原本计划趁刘和南下,收复陈留,如今刘和大军回撤,他的计划便落空了。
在病床上被亲卫抬着行军的戏志才,听到这个消息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刘和大军的回撤意味着陈留兵力已经恢复,而且刘和可随时与驻军颍川的杨奉一起驰援陈留,这样一来,他们南下收复陈留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而且,一旦刘协得知这个消息,他必定会趁机加强防守,甚至可能主动出击,对张邈的大军造成更大的威胁。
经过深思熟虑后,戏志才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劝诫张邈撤军。他深知,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因为一旦撤军,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收复陈留的机会。但是,他也清楚,如果继续南下,他们很可能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然而,张邈却并没有接受戏志才的建议。他憋了这么多年,终于有这么个机会岂能放过?他认为,虽然刘和大军回撤了,但是他手中还有十五万大军,足以应对任何挑战。于是,他决定改变南下方略,命令手中的十五万大军转向陈留,与戏志才合兵一处,共同攻克陈留。
就这样,在乱世之中,一场关乎中原命运的战争即将爆发。张邈的大军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奋勇向前,就一定能够攻克陈留、收复失地。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戏志才等谋士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自已的才智和胆识为张邈的大军指引方向、出谋划策,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陈留的皇宫中,气氛紧张而沉重。献帝刘协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跪着的几位忠臣——杨彪、孔融、韩馥等人。这是刘协自趁机脱离张邈控制之后,所能依靠的仅有的智囊团队。面对张邈那二十万大军的汹汹来势,刘协的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一场关乎陈留安危、关乎朝廷命运的决战。
“那逆贼张邈二十万大军来攻,诸位爱卿可有迎敌之策?”刘协的声音虽然略显颤抖,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杨彪作为朝廷中的老臣,他深知此刻的局势之危急。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陛下,我军目前在颍川尚有十万兵力,臣建议速令刘和将军率军回守陈留。届时,陈留便有十万大军守城,即便张邈有二十万大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攻下十万大军防守的陈留。”
杨彪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形之利,设下重重防线,消耗张邈大军的兵力。同时,臣已令杨奉将军在外寻找战机,一旦张邈大军疲惫之际,杨奉将军便可率军回援,我们里应外合,便是大破张邈大军之时。”
杨彪的话音刚落,韩馥和孔融便纷纷点头附和。虽然他们二人并不擅长军事,但作为朝廷的忠臣,他们深知此刻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张邈的侵略。
刘协听着杨彪的计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信心。他深知,自已虽然年轻,但身边有这些忠臣辅佐,必定能够度过此次危机。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那便依杨卿所言,拟旨!令刘和大军火速返回陈留,拱卫京师!”
随着刘协的话音落下,整个皇宫仿佛都松了一口气。众人知道,虽然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但只要有决心、有智慧、有勇气,他们便一定能够战胜张邈的侵略军,保卫陈留、保卫朝廷的尊严和安宁。
在张邈的军帐之中,气氛凝重。营帐外的战鼓声仿佛已经预示着即将爆发的战争风暴。此刻,张邈正面对着一位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的谋士——戏志才。
戏志才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严重,但他依然不顾一切地前来向张邈谏言。他挣扎着从病榻上坐起,声音虽然微弱,但充满了决绝:“主公,据可靠消息,刘和将军已经开始调集兵马准备回守陈留。我军若继续按原计划进攻,攻克陈留的战机已失。为今之计,不如暂且撤回濮阳,等待更为合适的时机。”
张邈听后,眉头紧锁。他深知戏志才的智谋和忠诚,但此刻的他已经被愤怒和野心所驱使,对戏志才的建议置若罔闻。他冷冷地瞥了戏志才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志才,你身体不好,还是静心养病为好。刘和欲回军陈留,我们自然有办法不让其返回。”
戏志才闻言,心中一沉。他明白张邈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但他依然抱着一线希望,想要为张邈挽回败局。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便被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抬着离开了军帐。
看着戏志才离去的背影,张邈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戏志才的忠诚和智谋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但此刻的他已经被权力和欲望所蒙蔽,无法再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将领李进说道:“李进将军,我给你二万骑兵,务必在刘和回到陈留之前将其击溃。这是我们的唯一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李进领命而去,张邈又对其他将领下达了命令:“其余各位将军,随我直扑陈留。我们要在明日夜间包围陈留,一举拿下这座城池。”
随着张邈的命令下达,整个军营都忙碌起来。士兵们开始准备行装、检查武器、整理战马。张邈的行动开始变得果断起来,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戏志才的忠告,只想着如何尽快攻下陈留、实现自已的野心。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他的行动已经引起了刘协和其他忠臣的警觉。他们已经开始调集兵马、准备迎击张邈的进攻。
夕阳如血,映照着战场上每一寸土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腥与残酷。斥候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如同鬼魅一般,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紧张。他疾驰至刘和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报,刘和将军,前方二十里发现敌军,乃张邈手下大将李进率领的二万骑兵,正在集结,貌似要进攻我军!”
刘和,这位出身皇族的将领,此刻身披戎装,脸上却难掩一丝纨绔子弟的轻浮。他本非将才,只因与献帝刘协同宗,才得以领兵。然而,他深知自已并无统兵之能,故而完全依赖鲜于银、鲜于甫这两位父亲刘虞的老臣。
鲜于甫闻言,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公子,我军皆为步兵,与两万骑兵相遇,实乃以卵击石,毫无胜算。依我之见,不若退守,徐徐图之。”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战争的敬畏与对主公的担忧。
然而,鲜于银却是另一种看法。他虽是刘虞麾下的将领,但深知兵法之道,此刻他冷静地分析道:“不妥,我军若此时撤退,骑兵在后掩杀,必成溃败之势。公子,我军当立即布防,盾兵靠前,长枪兵列于其后,弓箭手居于最后,如此方可抵挡骑兵冲锋。”
刘和虽无甚将才,但对鲜于银的话却是深信不疑。他深知鲜于银是父亲留下的智将,故而立刻下令全军按照鲜于银的布置进行布防。五万大军在夕阳下缓缓移动,犹如一只庞大的乌龟,正在缓慢地构筑起自已的防线。
此刻,远方的李进已经率领二万骑兵开始了冲锋。他手持长枪,身披重甲,犹如一尊不可一世的战神。他的身后,是二万如同猛虎下山般的骑兵,马蹄如雷,尘土飞扬,仿佛要将整个战场都吞噬。
然而,李进虽然勇猛,却也是一名纯武夫,他并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阵型,只是凭借着骑兵的冲击力与速度,想要一举击溃刘和的步兵。他并不知道,他的对手虽然外行,但也并非全无准备。
当骑兵与步兵相遇之时,战场上的血腥与残酷才真正展现出来。刘和的刀盾兵虽然双腿发抖,但仍是咬牙坚持,用盾牌抵挡着骑兵的冲击。长枪兵则是紧握着长枪,准备在骑兵靠近时给予致命一击。而弓箭手则是躲在最后,用箭矢不断地射向冲来的骑兵。
双方在这战场上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刻都有生命在消逝。然而,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刘和的步兵却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与合理的布防,竟然与骑兵杀得难解难分。
夕阳渐渐落下,战场上的喊杀声与马蹄声却愈发激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每一刻都充满了生与死的较量。而在这较量中,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展现出了自已的勇猛与智慧。
然而,战争的结果往往并非人力所能决定。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虽然刘和的步兵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与合理的战术安排,但最终仍然难以抵挡骑兵的冲击。随着夜幕的降临,战场上只剩下了一片狼藉与无尽的哀鸣。
而在这哀鸣之中,李进的骑兵如同胜利的狂欢者,开始清理战场。而刘和的步兵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已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痛。
随着夕阳的余晖逐渐褪去,战场上的激战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李进,这位张邈麾下的猛将,凭借着自已一身的绝世武艺,在敌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无不披靡。他率领的二万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使得刘和的五万步兵在强大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李进率领的骑兵,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刃,不断地切割着刘和步兵的防线。每当有步兵试图顽抗,李进都会亲自上阵,用他那如闪电般的枪法,将对手一一击倒。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犹如一道闪电,快速而致命。
在冲杀的过程中,李进遇到了鲜于银、鲜于甫这两位老将保护的刘和。他们三人联手,试图抵挡李进的猛攻。然而,在李进面前,他们的联手也显得苍白无力。不到五个回合,李进便凭借着惊人的武艺,将三人一一斩于马下。刘和这位出身皇族的将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眼中充满了不甘与绝望。
随着刘和等人的倒下,陈留大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他们失去了主将的指挥,军心涣散,纷纷丢弃兵器,四散而逃。李进见状,立即下令骑兵展开追杀。在骑兵的冲锋下,步兵们根本无力抵抗,只能任由自已的命运被摆布。
这场战斗持续了近三个时辰,最终以李进的胜利而告终。他率领的骑兵以五千战死的代价,击溃了刘和的五万大军,斩杀三万余人,俘虏一万。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大量的粮草装备,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战后,李进开始收拢骑兵,打扫战场。他看着满地的尸体和丢弃的兵器,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他知道,这场胜利虽然来得容易,但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牺牲和痛苦。他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些死去的战士们能够安息。
此战过后,李进的名字在战场上更加响亮。他凭借着自已的勇猛和智谋,成为了张邈麾下最为得力的将领之一。而刘和的五万大军,则在这场战斗中彻底覆灭,成为了李进功成名就的垫脚石。
作者“三国老高”推荐阅读《三国:开局误杀袁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