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率领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
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由于多年失修,如今庙已倒塌,只存墙垣。当年的孔明碑也曾立于此地,《龙安府志》记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第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到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亮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但诸葛亮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他或许也预见到魏军从阴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岭设防戍守,这是诸葛亮天才的表现。
折转九道拐,过摩天岭桥,便到了南天门,此处群山环抱,深谷幽壑,流水淙淙,鸟语蝉鸣,大有登临仙境之感。南天门之下有一石壁,像一屏镜,据老年人讲,在这块石壁上,邓艾曾写下“邓艾过此”四个大字,只要用水洗其壁,便显出字迹,水干字隐。可惜被修公路时毁掉了一部分。
阴平古道沿途还有许多邓艾留下的遗迹,如邓艾磨刀的磨刀石,盖印的印合山,邓艾士兵歇息时抖鞋土的鞋土山,邓艾丢失衣服的落衣沟,邓艾练兵的射箭坪,几乎每处都有可以探寻的遗迹,也有许多传奇故事。
据诸多史书记载和有关专家实地考查:阴平古道遗址自今甘肃省文县鸪衣坝至江油关(今四川平武南坝乡)。途经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按古时三步二米的习俗推算,遥遥700余里。正如《三国志》779页所述:“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国镇 守江油关的将领马邈开关投降,马邈夫人李氏为国尽忠,有史书佐碑为证。
文县鸪衣坝,距文县县城5公里,是三国阴平郡治地所在地,是甘肃从阴平遗址开始进入四川的一条非常捷径的羊肠小路,也是古今公认的“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的险路,阴平古道是根据阴平郡名而得名的,故后人和史书把这条险道称为阴平古道。
由于中外驰名的阴平古道是甘肃南部进入四川的一条捷径,中间有摩天岭苍茫横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道。
在那片古老而苍茫的蜀地,摩天岭以其巍峨险峻,成为了无数旅人与征伐者心中的天堑。而今,贾诩麾下的三万大军,正面对着这道考验智慧与勇气的自然屏障。作为先锋的二千虎贲,不仅是军中精锐,更是此次翻越摩天岭任务的关键所在。他们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与生死,更是整个战役的胜败天平。
在锦衣卫的精心筹备下悄然拉开。这些暗影中的王者,以重金为饵,招募了当地最熟悉山林的猎人作为向导。这些猎人,如同山林间的精灵,对摩天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道裂缝都了如指掌。他们的加入,为大军翻越摩天岭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与技术支持。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三万大军终于抵达了摩天岭脚下。此时,面对这几乎垂直的岩壁,即便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也不免心生畏惧。然而,正是这份畏惧,激发了他们更加坚定的决心与勇气。张飞,这位勇猛无匹的将领,站在岭顶,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岩石上开凿圆孔,将铁棒插入其中,将绳索绑紧,虎贲第一百队,半个时辰后开始下坡!”他的命令,如同战鼓擂响,瞬间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五十根细长的绳索,在工匠们的巧手下迅速编织成通往山底的希望之路。第一百队的勇士们,身着铁甲,手持利刃,他们的目光中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随着一声令下,他们双手紧握绳索,开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下降之旅。每下降一段距离,他们便默契地停下,将背上的绳索用“猪蹄扣”这种古老而结实的绑法接续起来,确保每一步都稳固无比。如此往复,直至第六根绳索接完,他们终于成功抵达了山底,成为了第一批征服摩天岭的勇士。
随后,第二队、第三队……直至最后一名士兵,都沿着这条用生命与汗水铸就的绳索之路,缓缓下降。整个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紧密的配合,最终在两天之内,三万大军全部翻过了摩天岭,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当夜幕降临,江油关内,守军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殊不知一场突袭已悄然逼近。贾诩亲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这座仅有千余守军的关隘,并迅速封锁了消息。站在江油关上,望着眼前那片辽阔无垠的成都平原,贾诩的眼中闪过一抹难得的微笑。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是对他们智慧与勇气的肯定,更是向益州刘璋宣告:成都,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即将迎来它的新主人。
而这一切的开始,正是那二千虎贲翻越摩天岭的壮举。他们用自已的行动证明了,在绝对的勇气与智慧面前,再高的山峰、再险的天堑,也终将化作通往胜利的坦途。
“报,锦衣卫急报!”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了营帐内的宁静,贾诩正沉浸在对成都攻防策略的深思之中,被这一声急报猛然拉回现实。他抬头望向门口,只见一位虎贲卫士神色匆匆,身后紧跟着一位气质非凡的年轻人。
“锦衣卫蜀中一号,拜见军师!”那年轻人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坚定。他眉清目秀,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正是法正,这位在暗处默默耕耘,即将在益州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谋士。
贾诩的目光在法正身上停留了片刻,心中暗自赞叹。他深知,这位年轻人不仅才华横溢,更是对主公忠心耿耿,是他们在益州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法孝直,祖德(即程昱,锦衣卫总负责)曾多次提及你的智慧与胆识,主公也对你寄予厚望。如今,你由暗转明,时机虽未完全成熟,但你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家人可都安置妥当?”贾诩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他深知情报工作的危险性,对法正的家人安全尤为重视。
法正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自已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这场大业,离不开军师的周密安排。“多谢军师关怀,家人及本次参与取成都计划的同僚家人,皆已按照计划秘密转移至安全之地,请军师放心。”他的回答简洁明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这正是他一贯的作风。
贾诩轻轻点头,对于法正的执行力与细心表示满意。他转而询问起益州的具体情况:“城中情况如何?我知你不仅智计过人,更在益州有着深厚的根基,走阴平古道这一计策,也是你向民军高层提出的,想必你已有所准备。”
法正闻言,神色变得更为凝重。“成都城内,守军虽有三万之众,但其中半数已为我方所控,拿下成都不成问题。”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然而,益州局势复杂多变,大军在外征战,如何平稳接收益州剩余的三十万大军,避免内乱,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已暗中联络了部分将领与士族,他们中多数对刘璋的统治不满,愿意归顺我军,但如何确保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军师定夺。”
贾诩闻言,眉头微皱,显然也在思考这一难题。他深知,益州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整个战略计划的成败。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孝直所虑极是,此事关乎重大,需从长计议。你既已有所准备,便继续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务必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我们也可考虑在民间散布消息,宣扬主公仁德之名,争取民心。至于大军接收之事,还需我们共同商议,制定出一套详尽的计划来。”
法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他深知,接下来的路将更加艰难,但他也明白,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他躬身行礼,声音坚定:“军师放心,法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与军师厚望!”言罢,他转身离去,再次投入到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暗流之中。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成都城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不安,而这一切,皆因贾诩那精妙绝伦的谋划而悄然铺展。二日的精心筹备,不仅是对时机的精准把握,更是对人心、局势深刻洞察的体现。当夜幕如一张无形的巨网缓缓降临,贾诩与二千精锐虎贲,身着益州军服,如同一股潜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这座即将改变命运的城市。
法正的协助,无疑为此次行动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智谋与力量。他熟悉益州地形,更了解刘璋麾下将领的脾性与部署,正是这份深入骨髓的了解,让贾诩的计划得以天衣无缝地执行。他们顺利潜入成都,直抵刘璋府邸之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命运的脉络之上。
与此同时,张飞,这位勇武过人的猛将,正按照贾诩的部署,在吴懿那支忠于刘璋的十万大军必经之路上,布下了天罗地网。张飞深知,此战不仅关乎胜负,更关乎益州未来的走向。他亲自督阵,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只待那决定性的一刻来临,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而刘璋的卫队,那支曾几何时懈怠于日常训练,如今却不得不紧绷神经的队伍,在接到张松假冒的调令后,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他们未曾料到,这竟是敌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一夜之间,营房被外地口音的城防军占据,他们尚未反应过来,便已成为阶下囚。直到次日,被押送至城外俘虏营的那一刻,他们才恍然大悟,益州的天,已经变了颜色。
张松的伪作,不仅骗过了刘璋的卫队,更在益州各郡之间掀起了波澜。他巧妙地模仿刘璋与张肃的笔迹,伪造了“投降命令”,并加盖了州牧府的大印,这份命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各郡官员在接到命令后,虽有疑虑,但在张松与严颜这两位德高望重之人的联合担保下,不得不选择配合民军的接收工作。益州,就这样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逐步落入了民军的掌控之中。
然而,对于贾诩而言,这仅仅是开始。他坐在州府办公室内,面对着那张标注着益州各地驻军与世家豪门分布的地图,心中却是五味杂陈。益州之地,山川险峻,民风彪悍,加之世家豪门的根深蒂固,想要真正掌控这片土地,绝非易事。此刻,他深刻体会到了高冲六年前提出的“蜀人治蜀”策略的高瞻远瞩。
“主公真的高瞻远瞩啊!”贾诩的这句自言自语,不仅是对曹操的敬佩,更是对自已肩上重担的深刻认识。他明白,接下来的路,将充满荆棘与挑战。他需要利用益州本土的人才与资源,既要安抚世家豪门,又要整合各方势力,确保益州的稳定与发展。这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也是一场对人性与利益的深刻洞察。
于是,贾诩开始着手制定更为细致的策略,他深知,只有真正做到“以蜀治蜀”,才能让益州成为曹操征伐天下的坚实后盾。而这一切的起点,就从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从这张挂满益州旗帜的州府办公室内,缓缓铺展开来。
“报,军师,庞统将军已经在牂牁成功围困孙权二万大军与左寨沟!不日便可收网!”锦衣卫紧急报告,使贾诩低垂的眉头稍有舒展。
“转告庞统,收网后,大军北上,迫降张任,我会派严颜将军去协助!”贾诩对庞统这位主公的学生也是非常推崇,不日,主公的七大弟子(其中黄月英走了科技的路子)必能成为督阵一方的大将,民军统帅部人才济济啊,这都是和主公高冲绝世超前谋划分不开的。
“主公,你在西边还好吗?”贾诩心里在暗自祈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开局误杀袁术(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