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补充道:“不信的在领取补贴的时候可以自行查看。”
白宇有点不好意思的冲林栋笑了笑,他当初怀疑安置费被村里吞了,所以特意打听了一下。
“咱们这个知青点是村子提供的帮助,这房子借给咱们住没要咱一分钱,所以大家要的记得云溪村对咱们的好。”
“西厢房这两间住的是男知青东厢房,住的是女知青,等会儿你们自行选择住处。”
说完白宇看向林栋,林栋赞扬的冲他笑笑:“你们刚来的知青明天放一天假,后天上工,行了,都忙吧。”
林川一进家门坐在堂屋的林锦云就看到了,她倒了一杯提前晾好的水端给二伯。
林川接过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全干了:“再给我来一杯。”补充完水的林川舒坦的长吁一口气。
他开始和小侄女吐槽赵紫花,又讲了他听到知青说赵紫花在火车上的那些骚操作。
吐槽完他不理解的叹道:“就这样的人是怎么长到这么大的,生活没教她做人么!”
林锦云听完目瞪口呆,好半晌才感叹道:“妈耶!这就是朵大奇葩,谁沾谁倒霉的那种。”
感叹完她赶忙起身,嘴里还念叨着:“不行,我得赶紧去知青点给安安姐她们提个醒,笙姐姐自已住还好,安安姐就不行了。”
“不用急,我刚刚给余知青提了个醒,也让她转告给沈知青了。”
她连连称赞道:“二伯,你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二伯你先歇着,我去知青院溜达一圈,我要去跟笙姐姐和安安姐分享这个劲爆的八卦,顺便见识一下这个大奇葩长什么样。”
众知青纷纷到各个屋子查看,一共来了四男三女,有个心思缜密的女知青提着一个不大的包包同赵紫花和另一个女知青一同往主屋走去。
只见主屋的炕能睡下3-4个人,提着包包的女知青一下子就将包包放在炕上占了个位置。
赵紫花一看是大通铺立马跑出去质问:“这怎么是大通铺,为什么不是单间?”
林栋见她这样也不给她留面子,出言反讽:“村里就这个条件,你要是有钱也可以出钱自已建个单间。”
赵紫花压下心中的怒火,暗暗瞪了林栋一眼,心想,哼,竟然这么对我,你等着,你们的好日子没有几天了,过两天知青办来了有你好看的。
其余两个女知青这会儿已经看完另外一个屋子,提着行李开始往主屋搬东西。
两人都把余笙那个小破屋给忽略了,她们看屋子外面那么破旧,还以为是柴房或者杂物间呢。
慢了两人一步,赵紫花嫌主屋人多,只好住剩下那间。
安排完林栋和白宇交代,等下告诉几个老知青大家一会儿不用再去上工了,给大家放会儿假,又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
林锦云在知青院的外面恰巧碰到了刚要离开的林栋,跟爷爷打了个招呼就进了知青院。
一进院她就见余笙、沈安安和白宇几人站在不远处聚在一起说悄悄话。
准确的说是余笙和沈安安二人在说,而白宇只是站在一旁听。
眼尖的白宇在林锦云进院的时候就发现了,他立马招手示意她过来。
林锦云调皮的冲几人眨眨眼:“各位哥哥姐姐在说什么悄悄话呢,带我一个呗。”
余笙低声说:“就是新来的那些知青,有个人应该是被其他人孤立了,你二伯也提醒我们离她远点。”
沈安安补充道:“你是没见到她有多无礼,刚刚村长来安排今天刚到的知青,她看完房间直接冲出来质问,为什么不是单间?”
“被村长一句话就给怼回去了。”说完她控制不住噗的一下笑了。
林锦云看了看院子中就剩她们几个,她放心的和几人分享起自已的消息:“我二伯刚刚跟我说那个被孤立的女知青名叫赵紫花,她……”
林锦云小嘴不停的吧啦吧啦,一口气把赵紫花火车上和回村的路上干的那些事儿全都说了出来。
听完她的讲述,几人齐齐打了个冷颤,沈安安双目瞪圆,惊讶的张大嘴巴,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这……”
白宇接下了沈安安的未尽之言未:“这哪来的奇葩?”
反应过来沈安安大叫不好,几人只见她飞快的跑回住处,扫视了一圈又飞快回来。
沈安安拍拍胸脯庆幸道:“还好还好,她和我没住一屋。”
新来的知青将带来的行李收拾好,众人互相认识一番,安顿下来。
转眼间金色的稻穗沉甸甸的,像是被压弯了腰。
一阵风吹过,只见稻穗随风摆动。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丰收时刻,一大早,大队部的喇叭里就传来了动静:“咳咳,喂喂喂。”
随即从喇叭中传出的声音带着一丝欣喜:“队员们,为了迎接接下来的丰收时刻,经村委会成员讨论共同决定明日白天放假,下午太阳快落下的时候开始抢收,今天下午会宰杀一头猪分给各位队员,让大家在秋收前补补。”
“队员们,为了迎接接下来的丰收时刻,经村委会成员讨论共同决定明日白天放假,下午太阳快落下的时候开始抢收,今天下午会宰杀一头猪分给各位队员,让大家在秋收前补补。”
“队员们,为了……”
喇叭里一连播报了三遍,才停止。
听到要分肉,众人今天干活的时候感觉浑身上下全是力气,期间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一帮大娘大婶们扯着嗓子聊天:“哎,你们说这次咱们这个肉会怎么分啊?”
“不是按户就是按人头分呗。”
一个大婶一拍大腿:“坏了,今年来了这么多知青也不知道咱们会少分到多少肉。”
“应该轮不到后来的那几个吧,也就四个人,平摊下来,也没少分了多少。”
牛婶想起自已流浪在外的孩子,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些孩子也挺可怜,好好的在城里,结果被强制弄来农村了,这远离亲人,背井离乡的。只要他们是个好的,能照看就照看着点吧!”
前些年连续三年干旱,大家靠着村子的救济勉强撑了下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3Q8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