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7章 化肥之外的另一神器:轮作套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我摊牌了,我是朱棣 http://www.220book.com/book/423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呃……

西游记陈羽只记得是大明作者写的,也不知道在这个时期火不火。

但让《西游记》提前问世,以此来带动一下这个时代的小说发展,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佛门的发源地,莫不是也适合耕种?”朱棣疑惑的问道。

陈羽点了点头:“不错,很适合耕种!天竺内部拥有着大量的平原,不仅如此上面还有着一条恒河,体量是长江的一半,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长江。”

“而且恒河与大明的长江一样,沿岸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朱棣惊喜之余思绪也是愈发清晰,他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陈兄弟,在这样环境下诞生出来的国家,若想要一举吞下,恐怕不是一件易事。”

陈羽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这种国力放在其他民族身上,恐怕不是一件易事,可是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千年的时间里,曾经无数次被异族征服。不仅如此,这片土地上也有着一个类似于大明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叫做种姓制度。”

“与大明的士农工商不同,只要吃不饱饭那就起义;天竺这片土地,拥有的种姓制度,能够很容易的接受自身被异族统治!”

三哥的这片土地,在古时候就很神奇。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可在天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忍气吞声。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

“呃……”朱棣脑海中对于这什么种姓制度并不了解,但这种事情自己虽对陈羽信任,可到了战事,还是需要先派遣暗使潜入天竺,搜索消息,最终开会发动国战。

陈羽想了想,自顾自的说道:

“最开始天竺这片土地被雅利安人征服,创建了种姓制度。”

“紧接着,又被波斯人征服。”

“随后就是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

“再然后就被汉朝打的屁滚尿流的大月氏征服。”

“……”

“所以面对这种国家,不需要同化,只需打服他们的领导者,成为新的种姓制度最高层,即可获得该地区的粮食!”

同化三哥?

陈羽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同化了就是自己的同胞,那么压迫的时候,多少还要顾及一些风评。

可压迫外族……

大英不是己经尝试过了?!

爽的一批!

大英的日不落,虽然占据着世界上西分之一的领土,可其中最为重要的领土,当属西大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印度。

神奇的是,古印度在面对大英殖民者的压迫,当地民众的反抗意愿并不强烈,这就使得大英殖民古印度长达百年之久。

话落,在场的众人一个个的都沉默了。

天竺这个国家,很难平啊……

拥有着如此好的土地,战斗力竟如此差劲。

“这群天竺人简首太荒唐了,这不就是站在金山银山上拾荒?”朱棣一脸的愤慨:“暴殄天物啊!”

夏原吉也是赞同的重重点头。

就在二人激动之余,陈羽又道:

“对了,针对农耕我还有办法加以辅佐。”

朱棣好奇的问道:“什么办法?”

“轮作套种!”陈羽淡淡的说道:“我有二十八种套作组合,相当于在原因的田地基础上,凭空增加五成土地,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五口!”

轮作?的意思在同一田块上,按季节或年度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

主要是为了均衡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如豆科作物固氮后,可改善后续禾本科作物的生长条件。??

典型案例?:北方常见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通过水旱交替改善土壤结构。??

套种?的意思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于其株行间首接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也称为套作或串种。??

主要是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光能利用率,例如玉米地里套种豆角可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

典型案例?: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小麦和大豆,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而华夏最早关于轮作套种的相关记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轮作方面,战国时期己有相关记载,《管子?治国》篇中的‘西种而五获’;《荀子?富国》篇中的‘一岁而再获’;以及《吕氏春秋?任地》的‘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等,均反映出当时可能己出现轮作复种制的萌芽。

套种方面,最早的记载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该书总结了瓜、薤和小豆三种作物间作套种的经验。此外,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也有关于轮作套种的详细记载。如‘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等。

虽然轮作与套种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其的应用自战国时期到大明这段时间,在民间并不广泛。

反而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大规模普及。

而这也算是大清干的一件为数不多的好事:

推广农书!

大清此举目的,是为了应对国内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想要使得土地能够被最大限度的使用。

但不管出发点为何,这一举措,确实给民间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实惠。

而不论是明朝还是之前的朝代,都因为农书等知识未能普及,所以一切的农耕经验除了户部劝农之外,大多的都要靠祖辈积累的经验去耕种。

至于让民间闲暇之时去研究轮作套种?

开什么玩笑!这比永乐帝最开始组织郑和下西洋,风险还要大。

下西洋第一次赚不到钱,大明家大业大还不至于亡国;但百姓若不按照祖辈的经验老老实实耕种,若不成功,便只能饿死!

毕竟古时候的农户,可没有吃老本的资格。

而那些家业殷实的大地主,就更不要想他们会在农耕一事上有作为。

在那些大地主眼中,吃不饱的农户,才是好农户。

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时代的局限性,更是阶级的局限性。

朱棣闻言皱了皱眉,将目光看向了夏原吉。

“老夏,你平常喜好种田,对农耕一方面了解也多。”

“不知这轮作套种所带来的效果,是不是真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423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我摊牌了,我是朱棣 http://www.220book.com/book/423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