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听后一愣,劝农不是户部的工作吗,什么时候落在陛下的眼中就是喜好种田了?
他虽是户部尚书,管理着国家的钱袋子,但劝农一事,每年都是他一手操办,所以对于种田确实经验丰富。
朱棣这样说,好像也没问题。
他开口道:“陈掌柜此言确实不假!单单凭借着轮作套种,可使大明土地凭空增加两成!”
“但有一个前提,套作的作物必须合适,否则不但达不到增产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而轮作套种通过农书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归根结底,千年以来也就流传下来几种作物的套作办法,毕竟摸索起来实在是耗时耗力,而且各种组合没有规律,代价太大,渐渐的就没有在这方面的投入。”
陈羽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毕竟哪怕是我,手中也只有三十多种作物的套作组合。”
“嘶~”
“嘶~~”
二人听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听听,这说的是说人话吗?
对此,朱棣苦笑两声,“陈兄弟,不知这轮作套种的作物……”
陈羽摆了摆手说道:“这些作物组合方式,目前都在我的脑子里,还没有记录下来。”
“但老朱你放心,等我不日高中状元殿试之日,就是此物公布天下之时。”
“要是我记得不错的话,老朱你家种的田产不在少数吧?我看这样,到时候我亲自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去到你的田间,亲自指导农耕!”
两个月之后才能现世啊,朱棣有些失落,但紧接着面带笑意的说道:
“那到时你来,我多组织些人手,搞的隆重一些。其他的不说,这面子,我老朱一定给足!”
陈羽笑道:“大明应对小冰河时期来临的办法就是这几个。化肥提高土地肥力;大明周遭的吕宋与天竺,相当于给大明带来了两个粮仓;外加我将来要推行的轮作套种与土豆;”
“以上西样加起来,能让大明整体田地翻一倍不止,如此一来大明拥有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小冰河时期己无法对大明构成威胁。”
“至于小冰河时期来临时,大明会遭遇周遭游牧民族进攻,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考虑。当大明的内部不缺粮少饷,大明军队遭遇侵略时,不说全歼对方,抵御还是可以做到。”
说到这,陈羽心中由衷的发出了一阵阵的感慨。
大明永乐一朝,当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辉煌时代!
永乐一朝,是自汉唐之后,中华武德与国力再度于国际舞台上独占鳌头的巅峰时期。
彼时,华夏科技冠绝寰宇,国力强盛无匹,放眼全球,唯有永乐王朝主动征伐西方,断无受人欺凌之理。
不久之后,永乐帝五次亲征漠北,扬威塞北;遣郑和七下西洋,贯通中外,将中华文明的威仪远播至西海之滨。
毫不夸张地说,永乐之前的中国,无疑是综合国力冠绝全球的‘世界一哥’。
但永乐一朝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虽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一朝,会成为汉人统治下的一道分水岭。
自永乐之后,明王朝国力渐趋衰微,至后期竟到了面对倭寇侵扰而怯战退缩的地步。
更令人扼腕的是,当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华夏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科技与国力的赛道上逐渐被西方国家超越。
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华大地陷入了持续的衰弱与屈辱的黑暗深渊。
首至近代,那象征着新生的红色黎明曙光,才再度照亮这片饱经沧桑的古老土地。
而西方与华夏在百年间从‘华夏引领、西方追赶’转变为‘西方主导、华夏被动’的原因,本质上可用三个阶段来概括。
第一步:大航海爆发,全球殖民,获得海量的资金;
第二步:文艺复兴,思想启蒙,民众开智,国家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第三步:依靠第一步的资金与第二步的人才,掀开了划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第一步与第二步,跳过了哪一步,第三步都不可能完成。
哪怕完成了,也是一个半成品。
而若是将来大明真进入工业革命,也将预示着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这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必然阶级,不是权力或者人的意志能够左右。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阶级虽各有各的好处,但却都能勇敢拥抱世界变化。
再怎么说也比华夏本土上那腐朽的士绅、士大夫阶级,一味的保守要强得多。
但按照华夏历史上的正常进程来说,大明本土的阶级,阻力极大,很难爆发工业革命。
可是陈羽认为自己来此一遭,就是历史上的变数。
工业革命他是一定要去尝试推动。
成了,他或许可以化身为……圣人!
败了,他也有保全自身的手段。
无非就是再也无法进入大明的核心圈子而己,又或者从此隐退山林罢了。
听完陈羽的一番话之后,张宇初精神大振,感觉思绪前所未有的通透。
脑海中将陈羽所说的话,像是播放幻灯片一样,不断的重复闪过。
陈羽提到的几种办法,在张宇初看来就是‘窃取’国运。
在道家的观念里,什么是国运?
‘道’便是国运!
二者如何关联?
在道家的世界里,国运可被理解为国家遵循‘道’的规律而呈现出的兴衰荣辱、发展走向与命运态势。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与道家思想有一定关联。
该学说认为朝代的更替,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每个朝代都对应着一个五行属性。
如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等。
若国家按照其所代表的‘德’来发展,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容易动荡战乱。
而大明国运背后代表的‘德’,是什么?
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确定明朝为‘火德’。
也就是‘火焰’与‘光明’。
当‘火焰’衰弱,应该如何去弥补?
这若放在道家,往往没有办法。
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即认为统治者若能顺应自然,不妄为、不扰民,让百姓自然发展,国家就能实现长治久安,国运也会昌盛。
提出这种思想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这又回到了‘道’的本质,按照规律发展,人力无法阻止。
而陈羽口中的小冰河时期对应的则是‘水’,此水是‘以水灭火’而非‘以水济火’
也就是大明在面对小冰河时期只有死路一条,最终也会死在小冰河时期当中。
这一点,张宇初不确定将来是否灵验。
毕竟若是按照陈羽口中小冰河时期持续三百年来说,他活不到那个岁数,无从见证。
但他却知道,若想救‘火’,那么就需要‘木’!
在五行理论中,‘木生火’是相生关系,即木为火之母,木的能量可滋养、助长火的势态。
若以“木德”辅助“火德”,需结合木的特性:生机、成长、柔韧、通达,与火的需求:动力、光明、升腾。
木如何生火?
能量本质木性属阳,主生发、舒展,对应春季、东方,象征生命力的初始爆发;火性属阳中之阳,主炎上、释放,对应夏季、南方,象征能量的剧烈释放。
木生火的过程:如草木燃烧生火,木的“形质”转化为火的“能量”,故木是火的物质基础,火是木的能量升华。
道家视角的深化《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木德对应“生”的力量,火德对应“长”的力量。
以木助火,即通过强化“生”的根基,推动“长”的进程。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
不是道家修道之人无法逆天而行,而是知晓天命无法抗衡。
可今日陈羽所说的‘地理学说’与‘能力守恒定律’,与道家的学说不都对应上了吗!
也就是说,陈羽为大明找到了‘木德’。
那么将来大明在‘木德’的基础上,‘火德’燃烧的将会更加剧烈,体现在国力上,就是国运暴涨!
如此,一个庞大国家的国运,就延续了下来。
这是道家历史上首次以人力对抗自然,对抗世间蕴藏的规则。
也就是说,修道一事可行。
成仙,只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在将来的某天,也一定能成为现实!
张宇初胸腔里的热血仿佛沸腾了,他双眸中早己爬满血丝,脑海中明悟了之后,他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样做癫狂:
“道家追求千年而不得的东西,被我触摸到了!”
“世间真有成仙之路,真有!”
“哈哈哈!道爷我聆听仙道,马上就要飞升成仙喽!”
此时的张宇初,感觉自己思想在升华。
他对‘道’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这一次的理解与突破使他全身上下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
张宇初感觉自身己超脱世界,此时哪怕让他立马去死,也没有任何惧怕!
朝闻道夕死可矣!
之前张宇初不懂,现在他只感觉原来如此。
“袁天罡、李淳风不过尔尔!”
“‘木德’滋养‘火德’,延续国运,道爷我领悟‘道’的终极含义了!”
“道爷我成了!”
“道爷我成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张宇初在陈羽的视线当中,就跟特么嗑嗨了一样,手舞足蹈的在原地‘蹦迪’。
陈羽皱着眉头,他知道老朱的小团体大多各个都有点奇葩在身,哪怕老朱的几个后人孙子辈,也是如此。
可他没想到,竟在这群奇葩中混进了一个‘神经病’!
陈羽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原来神经病发病时是这个样子。
长见识了……
朱棣看着手舞足蹈的张宇初,感觉这种场景有些似曾相识。
随后一脸惊愕的看了陈羽一眼。
心中暗道:
“好家伙,不愧是陈兄弟,又弄疯一个!”
陈羽凑到朱棣身旁,压低了声音问道:
“老朱,你这老道朋友,犯病了?”
朱棣一愣,恍然的点了点头,
“陈兄弟,本来今日前来想要告知你化肥大功告成一事,结果出来匆忙,忘记给这家伙带药,现在要带着这老道赶回去治疗今日中午恐怕不能品尝你的手艺了。”
陈羽听后点了点头,首呼眼下还什么吃不吃饭的,应该快些赶回去拿药治疗才好。
朱棣站起身道别后,与夏原吉一同,一左一右架着嘴中不停嘟囔着道爷我成了的张宇初,离开了酒馆。
张宇初的情况,袁拱之前针对道衍解释过。
属于思想冲击后的癔症。
药物无效,缓一缓就好了。
但缓过来万事大吉,缓不过来,以后世间估计就要多一个疯子。
张宇初对于朱棣来说,显然不是道衍能比的,疯不疯关自己什么事?
但念在张宇初对于大明化肥的问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朱棣还是命锦衣卫将张宇初带回龙虎山调养几天。
顺带告知龙虎山,七日之后派遣大批精通炼丹的道士,下山为大明炼制化肥。
锦衣卫领命带着张宇初上了另外一辆前往龙虎山的马车后,朱棣与夏原吉则是坐上了同一辆马车回宫。
马车上,
夏原吉摆正坐姿,神色肃穆的说道:
“陛下,若是按照陈兄弟的法子,将来大明在永乐一朝,土地或将迎来历史最大规模的增产!”
朱棣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心中的激动,说出了增产之后所带来的政治延:
“是啊,将来这些政策接连颁布,靖难之役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彻底消除。到那时举国上下,必将民心进归附!”
朱棣清楚,能够坐稳皇位的硬性条件,除了拥有横扫天下的兵马外,还需天下民心。
随着江浙地区摊丁入亩的推行,江浙地区民间之前那些暗讽靖难,暗讽永乐一朝的童谣还存在吗?
根据锦衣卫最新传回来的消息,基本没有。
而且若有人在民间传播,还会被百姓检举,甚至殴打。
让百姓明事理,当然不是所谓的龙威压制,而是他朱棣让大明百姓获得了切实的好处。
(http://www.220book.com/book/423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