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 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 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树立信念的人不容易被撼动,善于坚守信念的人 不容易放弃,只要子子孙孙都遵循大道的精神,就会得到 祭祀,永远不会断绝。
用“道”的理念来修缮自身,德行就会纯真质朴;修 缮整个家庭,德行就会充裕;修缮整个乡里,德行就会长 远;修缮一个国邦,德行就会丰硕;修缮整个天下,德行 就可以普及每一个人。
所以,以自已的修为来观察他人的修为,以自家的德 行水准来观察别人的德行水准,以本乡的道德成果来观察 他乡的道德成果,以本国的道德影响来观察他国的道德影响,以天下的道德影响来观察整个天下。我是靠什么了解 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情况的呢?靠的就是这个从“道”中 演化而来的方法。
传承之基
在古老华夏大地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宁静祥和的村落,名为桃源村。这里四面环山,中间一泓清泉蜿蜒而过,滋养着肥沃的土地,使得庄稼岁岁丰登,村民们安居乐业,仿若世外桃源。
村里有一位备受敬重的老者,名叫苍梧。他年逾古稀,满头银发,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深邃的智慧。苍梧自幼便对族中的古老传承兴趣浓厚,尤其是一部残旧的、写有《道德经》经文的羊皮卷,经他多年钻研,已颇有心得。
这一年,桃源村遭遇了罕见的洪灾。连续的暴雨使得山洪暴发,浑浊的洪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冲垮了房屋、桥梁,卷走了粮食与牲畜,村民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纷纷跳入水中,试图抢救财物,修补堤坝,可洪水势头太猛,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村中有个叫阿虎的年轻人,生性鲁莽急躁。眼见家园被毁,心急如焚,他不顾众人劝阻,独自一人冲向洪水最汹涌的地方,想要凭借自已的力量堵住决口,却险些被洪水冲走,幸好被同伴及时救回。
苍梧老人目睹这一切,痛心疾首。他召集村民,在临时搭建的避雨棚下,展开那卷羊皮卷,念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我们如今遭遇此难,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筑牢根基,对天地自然之道领悟不够。我们要以自身之德为基,先修身,让自已变得沉稳坚韧;再齐家,使家人间相互扶持;进而影响全乡,让大家团结一心。如此,方能应对这灾厄。”
阿虎听后,满脸羞愧,他走到老人面前,低头说道:“苍梧爷爷,我错了,我不该如此莽撞。我愿听您的教导,从自身做起。”苍梧微笑着点头,让阿虎坐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苍梧老人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了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阿虎一改往日的急躁,每天跟着老人学习《道德经》,修身养性,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和孩童的责任。其他村民们也相互协作,男人负责伐木、采石,重建房屋与堤坝;女人则洗衣、做饭,照顾伤者。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善建”“善抱”之心,将自身之德逐步拓展到整个村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桃源村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房屋比之前更加坚固,堤坝也修筑得牢不可破,庄稼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的关系愈发融洽,不仅本村其乐融融,还时常有周边村落的人前来请教他们重建家园与和谐相处的经验。
后来,阿虎成为了桃源村的新一任村长。他继承了苍梧老人的遗志,继续将《道德经》的智慧传授给下一代,让“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理念扎根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桃源村也在岁月的长河中,凭借着这份坚实的道德传承根基,一次次抵御住天灾人祸,始终保持着它的宁静与繁荣,成为了周边地区的楷模,向世人诉说着以德为本、传承有序的力量。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道德经原文和译文及相关故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471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