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 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 夸。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有道之士对“道”有任何一点领悟,就会倾向于 顺着大道而行,并且非常担心自已会走上邪路。
大道总是非常平坦的,那些统治者却往往喜欢走一些 看似捷径的邪路。朝廷里总是装饰得非常豪奢,而农田却一片荒芜;国家和百姓的粮仓里空空如也,而朝堂之上的 人却穿戴着锦衣华服,身佩锋利的宝剑,酒足饭饱,甚至 都不愿吃下看到的食物,每个人都富贵有余,他们这些人 才是强盗的首领。这样的现象才真正是无道!
老子将那些无道的統治者比喻成强盗的首领,描绘 了一幅令人愤怒的画面:一群人凭借着权势和武力强行榨 取百姓的劳作成果,使百姓连果腹都困难,而他们自已却 过着骄奢淫逸、腐朽糜烂的生活。如此有违天道的统治, 仿佛一座表面华丽而内部已经被蛀空的大厦,下一秒就会 倾塌。
歧路知返
晋太康年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百姓盼望着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在豫州有一个名叫清平镇的地方,此地山水相依,土地肥沃,本应是鱼米之乡,镇中百姓却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镇里有个年轻后生叫赵铭,他自幼父母双亡,靠邻里接济长大,故而对乡亲们心怀感恩,总想为大家做些什么。这几日,眼见着田里庄稼莫名枯萎,水源也变得浑浊不堪,赵铭心急如焚。
一日,镇上来了个游方道士,仙风道骨,手持拂尘。道士见众人满面愁苦,便在镇口摆下道场,讲经说法,言及众人当修身养性,遵循天道。赵铭也凑上前去,听得道士提及《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家甚虚;服文采,食珍馐,乐有司,此谓盗夸,非道也。”赵铭心中一动,似有所悟,待众人散去,道德经原文和译文及相关故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道德经原文和译文及相关故事最新章节随便看!忙向道士请教。
道士见他诚心,便说道:“后生,这世间本有正道,就如那平坦宽阔的大路,人人皆应行其上,可人心贪婪,总妄图走捷径。你看这镇上,当官的只知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朝堂华丽却政务荒废;百姓家中田地荒芜,却还追求华服美食,如此本末倒置,怎会不出乱子?这违背正道之举,如同盗贼一般窃取生活的安稳,必遭恶果。”
赵铭听后,联想到镇上的乱象,心中豁然开朗。他决定要探寻这一切的根源,还清平镇昔日的安宁。于是,他开始四处走访,发现镇里的官吏与富商相互勾结,为了开采山中的宝石矿,不惜破坏山林,阻断水源,致使生态失衡,农田遭殃。
赵铭气愤不已,他联合几位正直的乡亲,前往官府击鼓鸣冤,希望能让官吏停止这种荒唐的行径。然而,官吏们收了富商的贿赂,不仅对他们的诉求置之不理,还欲以聚众闹事之名,将赵铭等人关押。
就在赵铭等人陷入困境之时,那游方道士再次出现。道士施展法术,制造出一些灵异现象,令官吏们惊恐万分。趁此机会,道士对官吏们晓谕利害:“你们身为百姓父母官,却背离正道,破坏民生,若不及时悔改,必将遭受天谴。”官吏们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跪地求饶。
道士又转向众人,说道:“诸般乱象,皆因人心偏离正道而起。如今,大家需齐心协力,回归正途。当官的应勤政为民,百姓应勤恳劳作,摒弃虚荣与贪婪。”
众人深受触动,官吏们承诺即刻整改,停止挖矿,修复山林与水源;百姓们也纷纷表示愿意重拾农具,深耕细作。
在之后的日子里,清平镇慢慢恢复了生机。官吏清廉奉公,百姓安居乐业,山林郁郁葱葱,水源清澈甘甜。赵铭也因他的勇敢与担当,成为了镇里的楷模。
岁月悠悠流逝,赵铭时常在镇口老树下,为晚辈讲述这段经历,告诫他们要时刻牢记《道德经》的教诲:人生路上,唯有坚守正道,不被捷径诱惑,摒弃虚荣贪婪,方能行稳致远,让生活充满希望与安宁。而清平镇的故事,也在周边地区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心中对正道追寻与守护的典范。
(http://www.220book.com/book/471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