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要封亲生父亲为天子,朝臣都觉有违礼法。
而天子偏偏是个固执的人,哪怕百官叩阙了几次,都未妥协。
相持持续了几个月,到后来,天子干脆不上朝了。
太后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的外甥竟是这样的人。居然以不上朝来对抗群臣,难道忘了这江山己是他的了吗?
朝堂上波谲诡异,谢玉也提交了辞呈。
他既没跟朝臣去叩阙,也没明着反对过天子。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有自己的人要安排在五军都督府,他这个前朝老人也得识趣点,主动挪出位置给人。
而且……
朝堂闹成这样,还是暂避风险比较好。自己成了闲散国公,那许多事就与自己无关了。
大行皇帝怎么死的,到底有没有阴谋,在询问过太后以后,依然没个答案。太医院的用药方案并无问题,大行皇帝的离去就这样成了一个谜案。
每个人都觉有点问题,可却又查不出什么来。
而如今新天子要封自己父亲天子一事闹腾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也无人在意大行皇帝的死有没有问题了。
谢玉退出了朝堂,成了闲散人员。许是天子觉得他这人识趣,还让人送了些赏赐过来。
谢玉谢了皇恩后便将东西都收了起来,并未再去查看。
这位天子可不像大行皇帝,总觉个薄幸之人。从旁支中继承了皇位,却未太后做出什么感激,可见薄幸。
他要封亲生父亲为天子,那他母亲势必也要册封。太后是先帝的正妻,她娘是妃,一下要与太后平起平坐,想过太后的感受吗?而且大行皇帝去了,他的皇后己自动升级为太后。
一个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太后。
这真真就是有违礼法之事。
只是谢玉在这件事上却不想多掺和。那多朝臣被廷杖都改不了天子的意志,那就说明他不会想改了。
自己掺和进去,一个武将很容易引起天子猜忌。他还要留着有用之身,留下来保护太后跟公主。
皇帝死的蹊跷,保不准是有内外朝臣勾结的,他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出手。
这场纷争持续了好几个月都没有结果。这日,谢玉上了个折子,阐述了先帝落水后的一系列诡异。比如他当时身为五军都督府,总管京畿与宫禁安危。
照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入宫面圣的,可当时却被禁止进入,一些朝臣还出来与他论道,他觉得很可疑。
天子落水后,感染风寒,两日内便故去,这是另一个疑点。
他写这些倒不是指望现在的天子能有多圣明,他只是在告诉这个天子,这个皇宫其实挺危险的。
而且谢玉有把握,天子必然拿此事来将朝臣们的军。这天子到底能不能得偿所愿他不清楚,但有点可以肯定,他一定会大查先行皇帝是怎么死的。
果然,天子看了他的奏章后,就陷入了惶恐。
自己皇兄的手段他也不是不清楚,那是小小年纪就能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的。王昊想一家独大,偏偏被自己皇兄压制得不行,自己皇兄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怎可能因为落水风寒就死了?
而且死这么快?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立刻生根发芽。
他让宫内太监找了皇兄的饮食记录,用药方案来。他没有让宫内太医查看,而是让自己奶娘的儿子,也就刚刚顶替了谢玉五军都督府位置的那个陆生前往宫外找了名医看药方。
药方没有问题,就如谢玉与太后查过的那样,用药方案完全没问题。
但大行皇帝为何两日就故去了?
再想想,天子会落水就很奇怪。御花园的池塘石头怎么就在天子站上去后就松动了?
他让陆仟去了一趟镇国公府,有些信息可能还是他疏漏了。
“陛下今日让我来,是想问问国公爷,以前的朝堂局势如何?”
“我是个粗人,不懂朝堂局势。不过王昊总与大行皇帝争锋相对,我曾听到流言,天子有意让王相告老还乡,让陆灏卿也就是我的岳父为相。”
陆仟点点头,拱了拱手道:“陛下亦觉此事可疑,他与先帝怎么说都是血脉亲厚之人,如今走得不明不白,陛下也想还他皇兄一个公道,若想起什么,你便来五军都督府与我说便是。”
谢玉点头,笑着将陆仟送出了府。
事做到这里,能不能查出点什么,就看天意了。
果不然,当夜天子秘密召陆灏卿入宫问话了。
“爱卿,朕听说我皇兄曾有意于你为宰执?”
“啊,陛下,先帝虽总夸臣,但换相乃是大事,臣未听先行皇帝有意让我为相。”
“我皇兄看似首爽豁达,实则乃是心细之人。爱卿,你再想想,我皇兄真没跟你说过类似的话嘛?”
“大行皇帝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陆灏卿一本正经地道:“只有一次,我与王相起了争执,大行皇帝斥责王昊年岁大了,人固执,不如臣灵活,臣这样的才更适合统僚百官。”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陆灏卿身子一颤,再抬起头望向天子时,脸色居然都发了白了。
他咽了咽口水,“大行皇帝病逝前一个月。”顿了顿又小声道:“那会儿朝里是有些流言,说先帝这话是有意让我为相,只是臣也没在意这说法。都是为天子做事,我也己官拜尚书,能天天得见天颜便己心满意足。”
“爱卿的伤口还痛吗?”
天子忽然问道。
陆灏卿一脸感动,“躺了几个月,己经好多了,多谢陛下挂念。”
“你为何要跟着王相去叩阙呢?难道朕待你们这些人不好吗?我可不是什么心胸狭小之人。你们帮着我皇兄,中兴了我大周,我知道你们都是有本事的人。”
“唉!”陆灏卿叹气,“陛下,流言可畏,官大一级压死人。而且,臣的确觉得您这般做有所不妥。”
“如何不妥?!”天子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你且说说,我不怪罪。”
“陛下,本来当初康王也是有机会的。只是臣觉得少主国疑,且大行皇帝走的突然,臣总觉哪里不对,便立争您登基。为此我与王相打了好多次口水仗,最后还是太后拍板,让您为天子……”
水边柳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4BU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