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1265年 藏族经幡寄怅惘

小说: 民族焕境编年史   作者:5路偷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公元1265年,天下局势仍在蒙古帝国的宏大影响下持续变幻着。忽必烈坐稳大汗之位后,开始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意图让这庞大的帝国在多元的文化融合中走向更为昌盛的道路。各地的民族在这股历史的潮流中,既有对新秩序的适应,也有着对传统坚守的执着,各自书写着独属于自已的篇章。

藏族,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栖息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他们的生活与信仰紧密相连,宗教文化犹如高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深厚且纯粹。藏族的经幡,那一片片在风中舞动的五彩布条,承载着人们的祈愿、祝福,亦或是那难以言说的怅惘,飘荡在山川之间,与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相映成趣,仿佛是沟通天地、连接古今的纽带,诉说着藏族人民对生活的期盼、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深情。

据《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拉脱脱日年赞之间,凡二十七代,当时的藏民们,以苯教为信仰根本,常于山川要地,挂起经幡,风吹幡动,视作神灵聆听祈愿之象,每有大事、节庆或是心忧之事,皆会新挂经幡,祈愿顺遂。”从这段文献中不难看出,经幡在藏族生活里的重要性由来已久,它早已融入到藏族人民的日常起居与精神世界之中。在当时,无论是在繁华的城镇周边,还是偏远的山间村落,寺庙的周围、山口的要道,处处都能见到经幡随风飘扬的身影。藏族的僧人们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带领着信众们举行庄重的仪式,挂起新的经幡,口中念诵着经文,那场面庄严肃穆,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心生敬畏。

同期,在诸如拉萨、日喀则等藏族聚居的重要城市及其周边,呈现出一片独特且充满生机的景象。汉族的工匠带着工具与技艺,参与到城市建筑的修缮之中,为藏式建筑增添了别样的精致;回族的商人赶着驮队,运来中原的茶叶、丝绸等物资,换取藏族的羊毛、药材等特产,街道上满是热闹的交易声;藏族的百姓们则忙碌于田间劳作、放牧牛羊,闲暇时便会前往寺庙朝拜,转动经筒,或是在自家的屋顶、庭院挂上经幡,让那五彩的颜色在阳光下闪耀,祈愿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城中的集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藏族特色的氆氇、藏毯,还有来自各地的新奇玩意儿,处处彰显着民族交融带来的多元魅力。

在拉萨城外的一个名叫格桑村的地方,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虔诚向佛的藏族百姓。村里有个叫扎西的藏族青年,年方二十,生得身姿挺拔,面庞被高原的阳光晒得略显黝黑,却透着一股坚毅与爽朗。他的双眼明亮有神,仿佛藏着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与热爱。扎西自幼便跟随村里的老喇嘛学习佛法与藏族的传统文化,对经幡所蕴含的意义更是有着深刻的领悟,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和族人的深厚情感。

扎西的阿爸是村里有名的牧人,他放牧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为家里提供了富足的生活物资,也时常将多余的奶制品、羊毛等拿去与其他族人交换生活用品。阿妈则是个心灵手巧的妇人,擅长编织氆氇,她织出的氆氇色彩鲜艳、质地厚实,常被用来制作藏族传统的服饰,备受大家喜爱。

扎西身边还有一群情谊深厚、性格各异的伙伴。像性格豪爽的多吉,他身材魁梧,笑声爽朗,是村里赛马会上的常胜将军,那骑马的技术在年轻一辈中无人能及;还有心思细腻的央金,央金长得温婉动人,她对藏族的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天赋,笔下的唐卡栩栩如生,每一笔都倾注着她对信仰的虔诚;再有就是机灵聪慧的次仁,次仁读过几年书,知晓不少外面的世界,他总是想着如何把藏族的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也时常给伙伴们讲述一些从书里看来的奇闻轶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一日,阳光洒满了格桑村,微风轻轻拂过草原,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扎西早早地来到了村里的寺庙,今天老喇嘛要带着他们这些年轻的信众去村外的山口挂经幡,这是村里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每逢重要的时节或是遇到了什么难事,都会通过挂经幡来祈愿。扎西满心虔诚,帮忙准备着挂经幡所需的各种物件,眼睛里满是期待。

老喇嘛一边整理着经幡,一边对扎西他们说道:“孩子们啊,这经幡可承载着咱们藏族人的念想呢,每一次风把经幡吹动,那都是神灵在倾听我们的祈愿呀,咱们可得用心去挂,怀着最虔诚的心去祈求这片土地的安宁和族人的幸福呀。”扎西等人用力地点点头,齐声说道:“是,喇嘛爷爷,我们一定用心。”

就在扎西他们准备出发去山口的时候,多吉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大声说道:“扎西,央金,今天拉萨城里有个大集市,听说来了好多外地的商人呢,还有不少新奇的玩意儿,咱们一起去看看呗,说不定能给村里换些有用的东西回来呀。”央金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道:“那可太好了呀,咱们快去吧。”扎西虽然心里惦记着挂经幡的事儿,但也被勾起了好奇心,犹豫了一下,便跟着他们一起出了寺庙。

众人来到拉萨城的集市,只见那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热闹的市井之歌。在集市的一角,围了不少人,扎西他们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外地来的商人在展示着一些来自中原的精美瓷器,那瓷器上绘着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引得众人啧啧称赞。

多吉拉着扎西和央金挤到前面,笑着对那商人说:“这位大爷,您的瓷器是挺好看的,不过我们这儿可有更独特的宝贝呢,您瞧瞧我们藏族的氆氇呀。”说罢,央金便从怀里拿出一块自已精心编织的氆氇,展示给商人看。那氆氇上织着精美的吉祥八宝图案,色彩鲜艳且搭配和谐,每一处花纹都透着浓浓的藏族风情。

商人看了,不禁眼前一亮,赞叹道:“哎呀,这氆氇真是精美啊,我走南闯北,还没见过这般有韵味的呢,这工艺真是绝了呀。”众人听了,都面露得意之色。央金红着脸说:“大爷,这氆氇上的图案呀,在我们藏族的文化里可都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呢,是我们很重要的传统图案哦。”商人连连点头,说道:“好,好,这氆氇我喜欢,而且我还要多买些,你们还有多少呀?”

央金等人一听,又惊又喜,央金忙说:“大爷,我们今天带的不多,不过您要是要得多的话,我们可以回村里再取来,只是这价格嘛,可得公道些呀。”商人笑着说:“那是自然,只要东西好,价格都好商量,我看你们这手艺,值这个价。”

双方就这样谈妥了生意,央金等人拿着定金,欢欢喜喜地准备回格桑村去取更多的氆氇。一路上,多吉兴奋地说:“哎呀,这次可真是个好机会呀,咱们的氆氇要是能在这大集市上卖得好,以后肯定能出名呢,也能给村里换来不少好东西呀。”央金也笑着说:“是啊,咱们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把村里最好的氆氇都拿出来。”

可就在他们往村子走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原来,近日拉萨周边的天气有些反常,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众人没带雨具,瞬间被淋成了落汤鸡,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十分难走。

扎西看着那泥泞的路,心中十分焦急,说道:“这可怎么办呀,这路这么难走,咱们回不去村子,拿不到氆氇,可就没法跟那商人交货了呀。”次仁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咱们先别急,我记得这附近有个牧民的帐篷,咱们可以先去那儿避避雨,等雨停了再走呀。”众人觉得次仁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朝着那个帐篷走去。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民族焕境编年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等他们好不容易到了帐篷,全身都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帐篷的主人是个和蔼的老牧民,看到他们这副狼狈的样子,赶忙让他们进帐篷,生起了火,还拿出了热乎乎的奶茶和干粮招待他们。扎西感激地说:“大叔,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牧民笑着说:“哎呀,都是自家人,客气啥呀,这天突然下雨,可把你们淋坏了吧,快烤烤火,暖和暖和。”

众人围坐在火边,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等着雨停。可这雨一下就是好几个时辰,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扎西着急地说:“这要是天黑了还回不去村子,阿爸阿妈该担心了呀,而且明天也没法按时给那商人交货了呢。”多吉在一旁安慰道:“别急别急,等雨一停,咱们就赶紧走,大不了走快点呗。”

终于,雨渐渐小了,扎西他们谢过老牧民,又踏上了回村的路。因为道路泥泞,他们走得十分艰难,深一脚浅一脚的,好几次差点摔倒。央金的鞋子陷在了泥里,拔都拔不出来,多吉笑着打趣道:“哎呀,央金,你这鞋子怕是舍不得离开这泥巴地咯,哈哈。”央金瞪了他一眼,嗔怪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呢,快帮我把鞋子弄出来呀。”多吉赶忙过去帮忙,好不容易才把鞋子弄了出来。

经过一番折腾,他们终于回到了格桑村。回到村里后,他们赶忙挨家挨户地收集氆氇,族人们一听是要把村里的氆氇推广出去,都很支持,纷纷拿出自已家里最好的氆氇,很快就凑够了数量。

扎西等人再次带着氆氇来到了拉萨城,把氆氇交给了商人。商人看到这么多精美的氆氇,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就把剩下的钱付给了他们,还夸赞道:“你们藏族真是讲信誉,这氆氇的品质也太好了,我以后肯定还会来跟你们做生意的。”扎西等人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一番辛苦总算是没有白费。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村里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原来,因为近期雨水过多,村外山上的一处草场发生了泥石流,冲毁了不少牧民的牛羊圈,许多牛羊都走失了,这对以畜牧为生的格桑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

扎西听闻这个消息,心中满是担忧,赶忙和伙伴们一起回到村里。看着受灾的乡亲们脸上那愁苦的神情,扎西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伙伴们说:“咱们得想办法帮帮大家呀,这么多牛羊没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多吉握紧拳头,说道:“是啊,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家受苦,得做点什么才行。”

央金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先把这次卖氆氇换来的钱拿出来,帮大家修缮牛羊圈,然后再一起上山去找找那些走失的牛羊,说不定还能找回来一些呢。”次仁也点头赞同道:“对,就这么办,咱们还可以发动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忙,人多力量大嘛。”

于是,扎西他们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把钱分给了受灾的牧民,让大家去购买修缮牛羊圈所需的材料,然后组织起村里的年轻人,分成几个小队,上山去寻找走失的牛羊。

扎西带着一队人在山上四处寻找,一边呼喊着,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山路崎岖难行,加上刚下过雨,更是湿滑无比,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找回了一些牛羊,虽然没有全部找回来,但也让牧民们的损失减少了许多。

在这期间,村里的老喇嘛带着大家在受灾的地方挂起了经幡,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祈福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格桑村能早日度过这场灾难,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繁荣。扎西看着那在风中舞动的经幡,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望,也感慨着生活的不易,那经幡似乎也承载着此刻大家心中的怅惘,在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无声的祈愿。

在这1265年,扎西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就如同那飘扬在高原上的经幡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他们经历了困难与挑战,却始终坚守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族人的关怀,也在这动荡的时代里,为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村子的生活改善贡献了自已的力量。

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与藏族有着相似文化传承或民族境遇的少数民族也有着各自的情况。

在北欧的萨米族,他们生活在寒冷的极地附近,有着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逐鹿群而居。萨米族的信仰与自然紧密相连,他们会在特定的地点,如神圣的湖泊边、高耸的山岩旁,挂上类似经幡的彩色布条,上面绘有代表他们民族文化与信仰的符号,每当风吹起这些布条,他们便认为是神灵在传递着某种讯息,或是回应着他们的祈愿。萨米族通过这种方式,寄托着对生活的期望,比如祈求鹿群繁衍兴旺、族人平安健康,其承载情感与文化的意义与藏族的经幡颇为相似,而且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习俗也在北欧的冰天雪地中代代相传,成为了萨米族独特的文化标识。

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族,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信仰伊斯兰教的同时,也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吉尔吉斯族会在重要的节日或是家族有重大事件时,在帐篷周围、草原的高处等地方系上彩色的布条,这些布条随风飘动,象征着吉祥如意、驱邪避灾。他们的族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布条在风中舞动,口中念诵着古老的祝福语,如同藏族在挂经幡时怀着虔诚的心祈愿一般,通过这种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也让生活在草原上的日子充满了仪式感,并且这些习俗在中亚地区的民族交流中,展现出了吉尔吉斯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东南亚的高棉族,他们以建造宏伟的寺庙建筑而闻名于世,高棉族的宗教信仰深厚,在寺庙的周边以及一些重要的古迹遗址处,常常能看到他们悬挂的幡旗。这些幡旗有的用丝绸制成,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多取材于佛教故事或是神话传说,每一面幡旗都承载着高棉族人民对神灵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微风拂过,幡旗飘动,仿佛是在向世人诉说着高棉族的历史与文化。高棉族通过这种方式,将宗教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同藏族的经幡成为了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幡旗也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赏的独特景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在东欧的罗姆族,也就是常说的吉普赛人,他们过着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已的文化与信仰。罗姆族有着独特的祈福仪式,他们会在临时的营地周围、马车边挂上色彩斑斓的布条,布条上有着他们民族特有的符号与图案,这些布条在风中舞动时,他们相信会带来好运,保佑他们旅途平安、生活顺遂。这种用布条寄托情感与愿望的方式,虽然与藏族经幡在形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差异,但同样反映了一个民族在面对生活时的精神寄托,也在东欧及其他地区的流浪生活中,留下了罗姆族独特的文化印记。

在北美洲的印第安霍皮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土地、自然有着深厚的敬畏之情。霍皮族在举行祭祀活动或是部落有重大事件时,会在村落的广场、山顶等重要场所竖起高高的木杆,木杆上系满了彩色的布条和羽毛,这些布条和羽毛随风飘扬,象征着与神灵沟通、传递族人的祈愿。霍皮族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将自已的信仰、文化以及对生活的期望融入其中,就像藏族的经幡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情感一样,成为了霍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并且在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貌,吸引着后人去了解他们的历史与文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