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1266年 朝鲜族农乐迎吉祥

小说: 民族焕境编年史   作者:5路偷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章节无错乱精修!
 5路偷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在公元1266年,天下局势依旧处于蒙古铁骑踏遍后的余波之中,忽必烈的统治渐趋稳固,整个帝国在融合与变革的浪潮里缓缓前行。各地的民族一方面受着蒙古统治的影响,一方面又坚守着自身的文化传统,努力在这变幻的时代里谋求安稳与发展。

朝鲜族,聚居在那片有着肥沃土地与秀丽山川的东北亚之隅,秉持着对农耕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热忱,将日子过得如田园诗画一般。朝鲜族的农乐,那欢快的节奏、活泼的舞步、热闹的锣鼓声,似是从田间地头自然生长出来的欢乐颂歌,每逢重要时节或是丰收之际,便会奏响在村落之间,人们用它迎接吉祥,祈愿风调雨顺、岁岁平安,也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据《高丽史》记载:“每岁春秋,乡闾各为社会,击鼓吹笙,载歌载舞,以祈年谷,祭土神,名曰‘洞祭’,盖仿古之蜡祭也。是日,男女老幼,皆盛服而出,观乐饮酒,尽欢而罢。”从这段文献中可清晰知晓,当时朝鲜族对这类农乐活动极为重视,将其视作与农耕、祭祀紧密相连的重要仪式。在那一个个朝鲜族聚居的村落里,田间劳作之余,村民们便会凑在一起,练习农乐的演奏与舞蹈,老人们耐心传授着动作的要领,年轻人则充满热情地学习,那场景满是生机与活力。而在周边的城镇集市上,朝鲜族的农乐表演也时常成为吸引众人目光的亮点,引得各族百姓围聚观赏,让这欢乐的氛围在不同民族间传递开来。

同期,在诸如开城(今朝鲜开城特级市)、平壤等朝鲜族主要生活的城市及其周边,呈现出一片热闹且祥和的景象。汉族的商人带着丝绸、茶叶等货品,来此交换朝鲜族的人参、皮毛等特产,街道上满是讨价还价的声音;回族的工匠展示着精美的银器、铜器,那精湛的工艺让朝鲜族百姓啧啧称赞;朝鲜族的人们则忙碌于田间耕种、家中纺织,闲暇时便聚在村落的广场上,奏响农乐,跳起欢快的舞蹈,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城中的集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朝鲜族特色的辣白菜、打糕,还有来自各地的新奇玩意儿,处处彰显着民族交融带来的多元魅力。

在开城郊外的一个名叫稻香村的朝鲜族村落里,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勤劳乐观的朝鲜族百姓。村里有个叫李昌的朝鲜族青年,年方二十有三,生得眉清目秀,身姿挺拔,透着一股朝鲜族男儿的爽朗与干练。他自幼便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习农耕技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热衷于参与村里的农乐活动,那农乐的节奏仿佛流淌在他的血液里,让他总能在表演中展现出别样的活力。

李昌的阿爸是村里有名的农夫,他侍弄的稻田年年都能收获颇丰,那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似是对他辛勤劳作的夸赞,也为家里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还时常将多余的稻米拿去与其他族人交换生活用品。阿妈则是个心灵手巧的妇人,擅长制作朝鲜族传统的服饰和美食,她做的辣白菜酸辣可口,打糕软糯香甜,是村里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备的佳肴,备受众人喜爱。

李昌身边还有一群情谊深厚、性格各异的伙伴。像性格豪爽的金浩,他身材魁梧,笑声爽朗,是村里拔河比赛的常胜将军,那一身力气在春耕秋收时可帮了大忙;还有心思细腻的朴秀,朴秀长得温婉动人,她对农乐舞蹈的编排有着独特的天赋,总能想出一些新颖的动作和队形,让农乐表演更加精彩;再有就是机灵聪慧的崔民,崔民读过几年书,知晓不少外面的世界,他总是想着如何把朝鲜族的农乐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朝鲜族文化,也时常给伙伴们讲述一些从书里看来的奇闻轶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一日,阳光洒满了稻香村,微风轻轻拂过稻田,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那稻穗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奏响一曲丰收的前奏。李昌早早地来到了村里的广场,今天村里的长辈们要组织大家一起排练农乐,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庆典做准备。李昌满心期待,帮忙整理着农乐表演所用的乐器,眼睛里满是兴奋的光芒。

村里的老鼓手李爷爷一边擦拭着那面有些年头的鼓,一边对李昌他们说道:“孩子们啊,这农乐可是咱朝鲜族的宝贝呢,每一次奏响,那都是在跟老天爷打招呼,祈求他保佑咱们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呀,咱们可得用心排练,把咱村里的精气神都给展现出来呀。”李昌等人用力地点点头,齐声说道:“是,爷爷,我们一定用心。”

就在李昌他们准备开始排练的时候,金浩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大声说道:“李昌,朴秀,今天开城城里有个大集市,听说来了好多外地的商人呢,还有不少新奇的玩意儿,咱们一起去看看呗,说不定能给村里换些有用的东西回来呀。”朴秀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道:“那可太好了呀,咱们快去吧。”李昌虽然心里惦记着排练农乐的事儿,但也被勾起了好奇心,犹豫了一下,便跟着他们一起出了广场。

众人来到开城城的集市,只见那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热闹的市井之歌。在集市的一角,围了不少人,李昌他们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外地来的商人在展示着一些来自西域的精美毛毯,那毛毯上织着绚丽多彩的图案,摸起来柔软又厚实,引得众人纷纷伸手去触摸,啧啧称赞。

金浩拉着李昌和朴秀挤到前面,笑着对那商人说:“这位大爷,您的毛毯是挺好看的,不过我们这儿可有更独特的宝贝呢,您瞧瞧我们朝鲜族的辣白菜呀。”说罢,朴秀便从怀里拿出一小罐自家精心腌制的辣白菜,打开盖子,那酸辣的香气瞬间飘散开来,周围的人闻到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商人看了,不禁眼前一亮,赞叹道:“哎呀,这辣白菜真是别有风味啊,我走南闯北,还没闻过这么开胃的味道呢,这工艺真是绝了呀。”众人听了,都面露得意之色。朴秀红着脸说:“大爷,这辣白菜呀,可是我们朝鲜族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传统美食呢,配着米饭吃,那叫一个香,而且这腌制的法子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可讲究着呢。”商人连连点头,说道:“好,好,这辣白菜我喜欢,而且我还要多买些,你们还有多少呀?”

朴秀等人一听,又惊又喜,朴秀忙说:“大爷,我们今天带的不多,不过您要是要得多的话,我们可以回村里再取来,只是这价格嘛,可得公道些呀。”商人笑着说:“那是自然,只要东西好,价格都好商量,我看你们这手艺,值这个价。”

双方就这样谈妥了生意,朴秀等人拿着定金,欢欢喜喜地准备回稻香村去取更多的辣白菜。一路上,金浩兴奋地说:“哎呀,这次可真是个好机会呀,咱们的辣白菜要是能在这大集市上卖得好,以后肯定能出名呢,也能给村里换来不少好东西呀。”朴秀也笑着说:“是啊,咱们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把村里最好的辣白菜都拿出来。”

可就在他们往村子走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原来,近日开城周边下了几场大雨,通往稻香村的道路有几处被冲毁了,变得泥泞不堪,十分难走。李昌看着那泥泞的路,心中十分焦急,说道:“这可怎么办呀,这路这么难走,咱们回不去村子,拿不到辣白菜,可就没法跟那商人交货了呀。”崔民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咱们先别急,我记得这附近有个桥,咱们可以从那儿绕一下,虽然路远点儿,但总比走这泥泞路强呀。”众人觉得崔民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朝着那座桥的方向走去。

可等他们到了桥边,却发现桥也被冲坏了一部分,只剩下几根摇摇欲坠的木板横在河面上。金浩看了看,挠挠头说:“这可咋过去呀,这桥看着可不太结实啊。”李昌想了想说:“咱们小心点儿,一个一个慢慢过去吧,我先试试。”说罢,李昌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木板,慢慢地往对岸挪去。其他人在后面紧张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李昌快要走到对岸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差点掉进河里,幸好他反应快,及时抓住了旁边的一根绳子,才稳住了身子。金浩在后面大喊道:“李昌,你没事儿吧,哎呀,可吓死我了。”李昌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喊道:“没事儿,就是滑了一下,你们过来的时候小心点儿啊。”

在李昌的鼓励下,大家一个一个艰难地过了桥,虽然都有些狼狈,但好歹是继续往村子走去了。可没走多远,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因为下雨,山上的溪水涨了起来,原本的小路被溪水淹没了,根本没法走。

朴秀看着那湍急的溪水,急得都快哭了,说道:“这可怎么办呀,这一路怎么这么多磨难呢,咱们还能不能回村子了呀。”崔民安慰道:“别急别急,咱们再想想办法,我看这溪水也不是特别宽,咱们找些长树枝,搭个简易的桥说不定能过去呢。”

于是,大家分头去找树枝,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木桥。他们互相搀扶着,慢慢地从桥上走过了溪水,身上的衣服也被溅湿了不少,但总算是离村子越来越近了。

经过一番折腾,他们终于回到了稻香村。回到村里后,他们赶忙挨家挨户地收集辣白菜,族人们一听是要把村里的辣白菜推广出去,都很支持,纷纷拿出自已家里最好的辣白菜,很快就凑够了数量。

李昌等人再次带着辣白菜来到了开城城,把辣白菜交给了商人。商人看到这么多美味的辣白菜,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就把剩下的钱付给了他们,还夸赞道:“你们朝鲜族真是讲信誉,这辣白菜的品质也太好了,我以后肯定还会来跟你们做生意的。”李昌等人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一番辛苦总算是没有白费。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村里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原来,因为之前的几场大雨,稻田里出现了不少害虫,眼看着就要影响到秋收了,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李昌听闻这个消息,心中满是担忧,赶忙和伙伴们一起回到村里。看着那原本长势喜人的稻田里出现了害虫的踪迹,李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伙伴们说:“咱们得想办法帮帮大家呀,这害虫要是不除掉,咱们这一年的收成可就没了,大家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金浩握紧拳头,说道:“是啊,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家受苦,得做点什么才行。”

朴秀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先去问问村里的长辈,看看有没有什么除虫的好办法,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把害虫都消灭掉。”崔民也点头赞同道:“对,就这么办,咱们还可以发动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忙,人多力量大嘛。”

于是,李昌他们便去请教村里的长辈,长辈们告诉他们可以用一些草木灰和自制的驱虫药水来对付害虫,而且得尽快动手,不然害虫繁殖得更快。

李昌他们便组织起村里的年轻人,分成几个小队,有的负责去收集草木灰,有的负责调配驱虫药水,然后一起到稻田里去喷洒、驱赶害虫。大家顶着烈日,在稻田里忙碌着,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经过几天的努力,稻田里的害虫终于被控制住了,稻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大家看着那重新茁壮成长的稻穗,心中满是欣慰,也对即将到来的秋收充满了期待。

在这期间,村里为了庆祝害虫被成功驱赶,也为了给即将到来的秋收增添喜气,提前举行了一场农乐表演。李昌、金浩、朴秀和崔民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那欢快的锣鼓声、活泼的舞步又一次在村子里奏响、跳动起来,村民们围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烦恼和辛苦都在这一刻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那农乐声似乎承载着大家对丰收的期盼、对生活的热爱,在村子上空回荡,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吉祥与美好。

在这1266年,李昌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就如同那充满活力的朝鲜族农乐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他们经历了困难与挑战,却始终坚守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族人的关怀,也在这动荡的时代里,为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村子的生活改善贡献了自已的力量。

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与朝鲜族有着相似文化传承或民族境遇的少数民族也有着各自的情况。

在日本的阿伊努族,他们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等地区,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阿伊努族每逢重要的祭祀活动或是收获季节,都会举行盛大的歌舞仪式,人们身着传统服饰,围绕着篝火,敲打着独特的乐器,载歌载舞。他们的歌舞中融入了对大自然的感恩、对神灵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的祈愿,就如同朝鲜族用农乐迎接吉祥一样,通过这种欢乐且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也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阿伊努族的这些传统仪式在日本的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吸引着不少人去了解和欣赏他们的文化魅力。

在北欧的萨米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寒冷的极地附近,以驯鹿养殖和游牧为生。萨米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是部落聚会时,会举办热闹的歌舞活动。他们弹奏着传统的乐器,如萨米鼓等,人们手拉着手,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舞蹈,歌唱着关于驯鹿、山川、冰雪的故事。这种歌舞活动承载着萨在北欧的冰天雪地中代代相传,成为了萨米族独特的文化标识。

在东南亚的京族,居住在沿海地区,主要从事渔业和农耕,有着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京族在传统的节日如哈节等期间,会在海边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弹奏着独弦琴等乐器,跳起优美的舞蹈,整个场面热闹非凡。他们通过这些活动祈求海神保佑渔业丰收、生活平安,这与朝鲜族借农乐祈愿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的文化内涵相通,都是将民族的文化与生活的期盼紧密结合,而且京族的哈节等活动也成为了东南亚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景观,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在东欧的罗姆族,也就是常说的吉普赛人,他们过着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却始终保持着自已独特的文化与信仰。罗姆族在一些重要的聚会或是停留在某个地方较长时间时,会举办歌舞表演,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舞蹈热情奔放,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这些歌舞表演是罗姆族表达生活情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就像朝鲜族的农乐一样,承载着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也在东欧及其他地区的流浪生活中留下了罗姆族独特的文化印记,吸引着周围的人们去感受他们别样的文化风情。

在北美洲的印第安苏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狩猎和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苏族在举行部落的庆典、祭祀或是庆祝丰收等活动时,会跳起传统的太阳舞等舞蹈,伴随着有节奏的鼓点和歌唱,族人围聚在一起,共同参与。这种舞蹈蕴含着苏族对太阳神的崇敬、对大自然的感恩以及对部落繁荣的祈愿,与朝鲜族农乐所承载的祈愿吉祥、感恩生活的文化意义相似,都是民族文化在特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并且在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貌,吸引着后人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历史与文化米族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部落团结的期盼,和朝鲜族农乐在表达民族情感与凝聚族人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并且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活动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