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邺城
转眼已至处暑,距离那日元城大战已经过去两旬半余,魏郡邺城本是临海繁华之地,更有慧济寺坐镇。哪知这日却突发暴雨,更有港口台风肆虐。那台风来势汹汹,仿若一只愤怒的巨兽,呼啸着席卷而来。狂风怒吼,拔树倒屋,海浪被狂风高高卷起,如千军万马般汹涌扑向海岸。一时间,邺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紧接着,暴雨如注,倾盆而下,仿佛天河决堤,更有海港决堤,海水倒灌至邺城城中,连带着全城百姓尽数流离失所。雨水在城中肆意横流,街道瞬间变成了汹涌的河流,房屋在洪水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百姓们哭声震天,纷纷奔走逃命,却又在这无情的洪灾中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
魏瑾得信后,尚且来不及追查赵忠与刘桓一案,急忙修书长安,请求朝廷下放赈灾。此后,魏瑾更是同赵忠等人第一时间奔赴邺城灾情现场,既有同邺城官员县令邢雷、县丞程子晖、县尉赵令泉等人日以继夜探讨灾情。
长安 宣政殿
长安城中,金乌初升,柔和的光芒洒落在巍峨的皇城之上,为其镀上一层璀璨的金边。皇城之内,宣政殿庄严肃穆,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尽显皇家威严。
此时,宣帝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扫视着殿下群臣。众臣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神色恭敬,却又隐隐透露出一丝不安。
恰在此时,太子少傅郭信出列,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却又带着几分忧虑:“陛下,臣有本奏。近日魏郡邺城突遭台风肆虐,那台风来势汹汹,仿若猛兽出山,百姓受灾极为严重。房屋倒塌无数,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臣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震惊与担忧。
三皇子刘轼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说道:“父皇,邺城百姓深陷苦难,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下放赈灾款项,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再者,东平王刘桓如今坐镇魏郡,不妨让其全权主导赈灾事宜,东平王处事干练,定能妥善安排。”
太子刘炽听后,心中却有不同想法。他向前几步,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可如此草率。邺城灾情惨重,非比寻常,若仅靠下放款项,恐难周全。儿臣愿自请前往邺城前线,亲自指挥赈灾事宜。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不负百姓所望。”
宣帝听闻,微微颔首,陷入沉思。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需谨慎抉择。片刻后,宣帝开口道:“轼儿所言,下放赈灾款项确是要事,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务必确保款项及时、足额发放。”
言罢,宣帝又将目光转向太子刘炽,眼中满是期许:“炽儿,你能主动请缨,朕心甚慰。邺城百姓的安危,便托付于你了。你此去,定要全力以赴,救助百姓于水火之中。”
太子刘炽跪地领命:“儿臣遵旨,定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皇嘱托。”
三皇子刘轼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圣意,只得拱手道:“儿臣定当用心安排款项,全力配合太子殿下。”
朝堂之上,众人又商议了一些赈灾的具体事宜,这才退朝。
待众臣散去,宣帝望着空荡荡的朝堂,心中隐隐有些担忧。此次邺城之灾,不仅是一场天灾,更是对朝堂各方势力的一次考验。他希望太子刘炽能借此机会,展现出自已的能力与担当,同时也能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稳定局势。
而太子刘炽,已然在心中开始谋划着前往邺城的种种事宜。他深知,此去邺城,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他毫不畏惧。
太子刘炽他带领着一众官员和士兵,日夜兼程赶赴邺城。一路之上,他们目睹了洪水过后的惨状,心中满是忧虑与焦急。
魏郡 武元山
在这武元山修养的时光里,政君时有药性发作,因着摩鸠大师针灸治疗,得以缓解毒性,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她都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连成轩的身影。
白日里,她会独自漫步于山间小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连成轩。
此后接连两旬,连日暴雨而来,她不知成轩近况,更是颇为担忧。
她忆起与他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或温馨或惊险的瞬间,如今都成了她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连成轩,你何时回程?”她常常对着山间的清风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无尽的牵挂。
骤雨初歇,偶见依稀月色,在静养的日子里,政君也开始静下心来,思索自已的人生以及这世间的种种乱象。
她想起摩鸠大师所说的话,这朝堂之上积弊丛生,若不加以整治,受苦的终究是天下百姓。
她虽为女子,若仅如同当下般,便是纵有锄强扶弱之心,却也不过将自已置于险境。她开始意识到,或许真正能革除积弊,其实是藩王拥兵自重,需从根源革除才行。
她忆起父亲魏瑾,曾经对自已的种种期许和教导。
往昔,她并不理解父亲为何这两年多以来,费心培养,又是持家,又是除恶。
似乎她也明白为何父亲魏瑾往日多年,都如同那不作为之人般。或许,因为斗不过。魏郡距离长安相隔千里,便是六月飞雪奇冤,能被长安所知也是千难万险。
或许,她的确需在长安立足,只有站在权力顶端,才能彻底改变眼下这藩王割据,朝廷命官被架空,那些百姓所受黑暗磨难,需要一人站出来,撕破那黑暗,才能换来黎明。
思索之处,政君重新审视自已这一段姻缘,等到康复日,也许应当远赴长安,深入庙堂棋局间,才能一步步成为那执棋人。
是夜,武元山的酷暑并不炎热,凉风习习,政君在内阁中一笔一画写下那封信笺,招来信鸽,装入信筒后由飞鸽传书,送至郑九郎。
政君心中暗暗发誓,此局便是破釜沉舟,也要争一回。
且说连成轩,于那高耸入云、皑皑白雪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历经千难万险,终获那珍贵无比的雪山羚羊角。那羚羊角承载着政君康复的生机与希望,他怀揣着这希望之物,不敢有丝毫懈怠,旋即踏上归程。
归途中,寒风凛冽,恰似锋利的刀刃,无情地刮在他那布满伤痕且疲惫不堪的面庞之上。然而,这凛冽的寒风却难以削减他对政君那如烈火般炽热的牵挂。
他骑着那匹同样饱经磨难的骏马,在茫茫雪原与蜿蜒崎岖的山路间风驰电掣般疾驰。渴了,他便随手抓起一把积雪放入口中,以解干渴;饿了,就啃食几口早已冻得硬如磐石的干粮,稍作果腹。沿途的山川美景在他眼中皆如过眼云烟,匆匆即逝。他的心中唯有一个坚定的目的地——武元山,唯有一个魂牵梦萦的人——政君。
时光悠悠流转,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已过一月。连成轩终于远远望见了武元山那熟悉而又亲切的轮廓。
刹那间,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与喜悦之情,恰似久旱逢甘霖,又如他乡遇故知。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君恩录:熠凰策》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狠狠地一夹马腹,胯下骏马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急切心情,昂首嘶鸣一声,撒开四蹄,朝着山上飞奔而去。
彼时,政君正在武元山庭院之中,满心忧虑地来回踱步。她的目光频频望向远方蜿蜒曲折的山路,心中默默祈祷着连成轩能够平安归来。
这一个月以来,她虽在摩鸠大师的疗养之下,毒性虽有不时发作,却不似当初那般严峻,但对连成轩的思念却如春日里疯长的野草,愈发茂盛,难以抑制。
此时,她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身影虽略显狼狈,风尘仆仆,却依旧身姿挺拔,英气不凡。
“阿轩!”政君脱口而出,声音中满是惊喜与难以置信。
她的眼眶瞬间,泪水模糊了双眼,不顾一切地朝着那身影飞奔而去。
连成轩也一眼便望见了政君,他心中那压抑已久的思念如决堤洪水般汹涌,势不可挡。
他飞身下马,张开双臂,迎着政君奔来的方向,大步迎了上去。两人在庭院之中紧紧相拥,千言万语皆化作了这无声的泪水,肆意流淌。
“政君,我回来了。”连成轩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深情,紧紧地拥着政君,仿佛生怕一松手,她便会如梦幻泡影般消失不见。
“你可算归来了,我好想你。”政君哽咽着,双手紧紧地抓住连成轩的衣衫,仿佛要将他融入自已的生命之中,感受着他真实的存在。
两人相拥良久,才缓缓分开。
政君这才细细打量着连成轩,只见他衣衫褴褛,破损不堪,脸上满是风霜之色,旅途的艰辛尽显其中。
还有那一道道尚未愈合的伤口,触目惊心,仿若在诉说着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她的心中一阵刺痛,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你受苦了。”
连成轩轻轻拭去政君脸上的泪水,温柔地说道:“但能救你,一切皆值。”
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雪山羚羊角,递与政君:“看,你的毒可根除。”
政君接过羚羊角,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
她深知,这小小的羚羊角背后,是连成轩历经的无数艰难险阻,是他对自已坚定不移的深情与守护。
“连成轩,谢谢你。”
此时,摩鸠大师缓缓走来,看着相拥的两人,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如今药材已齐,政君之毒便可彻底根除了。”
摩鸠大师见连成轩平安归来,且带回了雪山羚羊角,心中亦是欣慰不已。他立刻着手为政君解毒,在精心的调配和施药之后,政君体内的毒性终于被彻底根除。
这日雨后转晴,连日骤雨渐歇。连成轩和政君拜别摩鸠,欲启程回元城时,摩鸠才徐徐道来:“暴雨一月,七日前邺城海港海上飓风至,海港堤坝决堤,海水倒灌,只怕你们需先去邺城才行。”
政君一听,内心一惊,她母亲李亲尚在邺城城郊山间那慧济寺,不知是否也有受灾。
“慧济寺地势高,目前未有损失。只是每日接难民涌入,只怕现下粮食紧缺。”摩鸠似看穿政君所思般,提醒一句。
“那我们先去邺城。”连成轩提醒着。
此时,武元山山门处匆忙来一客人,来人神色匆匆,似有风尘仆仆,却又带着几分神秘。是郑九郎!他见到政君和连成轩后,微微欠身行礼,说道:“政君姑娘,连郎君,许久不见。”
政君和连成轩皆是一愣,政君连忙问道:“九郎,你为何会在此处?”
郑清则微微一笑,说道:“实不相瞒,当所传书信我已传于监察院,更已回禀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对姑娘遭遇颇为关切,如今殿下已至邺城赈灾,我特来引荐,不知姑娘和郎君可愿一见?”
政君和连成轩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动。他们深知太子前来赈灾,若能得到太子的支持,对于他们状告东平王或许会有极大的帮助。况且,他们也心系百姓,若能在此时为赈灾出一份力,亦是他们所愿。
于是,政君微微点头,说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劳九郎了。”
郑清则带着政君和连成轩,一路朝着邺城而去。途中,他们看到了洪水留下的满目疮痍,百姓们流离失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待他们来到邺城,只见太子刘炽正忙碌地指挥着众人救灾。
他身着素服,神色凝重,自有一副那周身的威严气度,却又透着一股坚定与担当。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忙着搬运救灾物资,搭建临时住所,救治受灾百姓。
郑清则上前,向太子刘炽通报了政君和连成轩的到来。
太子刘炽听闻,立刻停下手中的事务,迎了上来。
政君自远而近打量迎来那人,丰神俊朗,眉目分明,周正二字形容无比贴切,周身气度比连成轩更添三分清风朗月之态,比东平王刘桓更多几分仁德之态,比此前所见任何一人都多一分威严气度。
政君暗自思忖:这便是《君恩录》中所言魏政君的夫君,太子。
“魏姑娘,连成轩郎君,久仰大名。”刘炽那温润之声打破政君那沉思,目光中透着温和与关切。
政君和连成轩连忙行礼,连成轩却未有惧怕之态,朗声笑道:“参见太子殿下。此前逢殿下信任,此太子令箭,让我等化险为夷,我等铭记于心。”
政君随即道:“太子殿下,能见到您实乃荣幸。听闻殿下前来赈灾,我们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炽仔细打量眼前二人,且看那连成轩虽是龙云纹面具在脸,却周身气度不凡,若说周身尽是那侠客气度,不如说是侠客中平添三分贵气。再看这女子,生得三分清冷,却有两分娇俏,那含情目更添几分风情,最后那一分震撼便是眼角那泪痣,平生出几分柔媚中的坚毅之态。
太子刘炽微微点头,说道:“邺城此次受灾严重,百姓们苦不堪言。二位若愿意留此相助,也算造福百姓。”
随后,太子刘炽向他们讲述了目前赈灾的情况。原来,虽然他们已经尽力救援,但由于决堤导致海水倒灌,洪水来势太猛,许多百姓房屋被冲毁,粮食被冲走,如今面临着缺衣少食、疾病肆虐的困境。
政君和连成轩听后,心中满是同情。连成轩说道:“殿下,我愿随殿下一同参与救灾,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政君也说道:“我虽为女子,但也愿为百姓们尽一份心力。”
刘炽听后,心中甚是欣慰,说道:“如此甚好。魏姑娘可相助照顾伤员分发粮食,连郎君可负责修缮,搭建临时住所。那你们且去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4O9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