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0章 推恩削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君恩录:熠凰策 http://www.220book.com/book/4O95/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炽怀抱政君,脚步匆匆,神色凝重,一路疾行返回东宫。

踏入东宫的那一刻,他高声唤来一众宫女和侍从,言辞急切:“传太医,你们速去备好热水、醒酒汤与安神香,定要将魏姑娘安置妥当,好生照料,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人领命,赶忙四散而去,片刻间,便将一应所需之物准备齐全。

刘炽小心翼翼地将政君安置在柔软的榻上,看着她那毫无血色的面庞,眼中满是担忧。

此时,太医孙思尥也应感到,把脉之后,又是急忙施以针灸,又是立即开药,安排宫人立即准备煎服。刘炽从旁而立,焦灼询问道:“如何?”

须臾,太医孙思尥缓过神来,这才恭敬行礼道:“回殿下,魏姑娘是服了合欢之毒,此药可使人致幻,且助于夫妻同房。亏得发现及时,微臣已经施针解毒。魏姑娘已无大恙,只需按时服药,修养几日即可恢复。”

刘炽闻言,更是不由得眉心紧蹙,暗骂一句道:“这等虎狼之药竟也会出自后宫,实在可恨。”

待得太医孙思尥离去后,刘炽回望四下宫人,轻声嘱咐道:“你们务必精心伺候,若有任何差池,唯你们是问!”

且说连成轩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脚步匆匆,一路快马加鞭赶至东宫。

待他踏入东宫,一路疾步到政君所在的暖阁,只见政君面色苍白如雪,双眼紧闭,眉头微蹙,虚弱地躺在榻上。

连成轩心中一痛,快步上前,眼中满是心疼与自责。

此时,政君从此前昏迷中苏醒,缓缓睁开双眼,瞧见连成轩的那一刻,眼中涌起一丝光亮,仿若黑暗中寻到了曙光。

她的心中五味杂陈,劫后余生的庆幸、对连成轩的思念以及对之前遭遇的恐惧相互交织。想起在椒房殿中刘轼那步步紧逼的模样,她的身体忍不住微微颤抖,那种被胁迫的畏惧感仍如阴霾般笼罩着她。

她深知,刘轼表面上温文尔雅,实则内心藏着不可告人的欲望,而如今,她隐隐觉得,真正的敌人或许不仅仅是东平王刘桓,还有这个看似无害却暗藏心机的三皇子刘轼。

连成轩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感,张开双臂,将政君轻轻拥入怀中,声音哽咽:“政君,是我来迟了,没能护你周全,让你受苦了……”

政君靠在连成轩的怀中,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微弱却坚定:“成轩,我不怪你,只要能见到你,我便安心了…… 在椒房殿中,刘轼的样子太可怕了,我好害怕再也见不到你……”

连成轩轻轻抚摸着政君的发丝,自责道:“都怪我,若我能早些察觉危险,你便不会遭遇这般磨难,我实在是罪该万死……”

政君微微摇头,双手紧紧抓住连成轩的衣袖,仿佛生怕他再次离开:“成轩,这不是你的错。我只是担心,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危险等着我们。但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

两人相拥而泣,彼此的情感在这一刻愈发深厚。

太子刘炽见状,微微叹气,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走上前,和声说道:“成轩,政君已然平安,这便是万幸。如今皇后与老三想必都会受到应有的惩处。只是当务之急,是要妥善解决藩王割据这一棘手难题。” 刘炽的心中虽对政君有着别样的情愫,但他深知政君和成轩之间的感情坚如磐石,他甘愿守护他们,成全他们的幸福。

连成轩微微点头,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殿下所言极是。实不相瞒,此前我曾夜探属国邸,竟发现高丽使臣与匈奴使臣正与一个神秘人秘密密谋。没几日,匈奴左贤王赫连颉便遇刺,此事绝非巧合,分明是有人蓄意而为,妄图挑起两国战端。”

刘炽神色一凛,追问道:“那神秘人究竟是何人?”

连成轩目光坚定,沉声道:“从目前所掌握的线索来看,那神秘人极有可能是东平王刘桓。此前郊游之时,我在城郊十里亭发现了他们曾在此相聚的痕迹,种种迹象表明,东平王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刘炽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如此看来,削藩一事刻不容缓。若再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连成轩将从那刺客身上所搜出来的禁卫令牌拿出:“殿下,还有此物,刺客身上搜查出来。可这是禁卫令,此事已然牵连皇室。”

刘炽接过那禁卫令牌,陷入沉思之中,须臾才道:“禁卫只有陛下才可调动。若真是禁卫所为,只怕此事……”

刘炽不敢继续推断下去,而连成轩想起此前天子密令他肃清吏治,又是密查贪腐,他急忙道:“或许不是陛下,而是有人故意而为,是为挑起战端。”

“那谁能调动禁卫?”刘炽问道。

“有内应。”政君脱口而出道。

此言一出,刘炽思绪才徐徐回到禁卫身上。这禁卫掌管京中十万大军,禁卫统领执金吾楚兢是宣帝心腹,只听从宣帝命令。而另一位副统领官拜郎中令司马格,那可是安阳王妃之兄。

与此同时,连成轩也已然猜到一切。遂问道:“如今此案可还查不查?”

“当今陛下唯对本宫和老三委以重任,皇后王璃母家王仲官拜帝师,且位列三朝元老,如今虽是甚少上朝,那可是桃李满天下,无论傅相或者李大夫,都是其弟子。老三年十七就封安阳王,且不用常驻封地,此前选妃选的可是郎中令司马格之妹。长安之中,若按此案审查,只怕此案会因牵连他国使臣最终无疾而终。”刘炽娓娓道来。

连成轩仿佛基本猜到一大半,沉声道:“那就只能选第二个法子。”

“你是说与匈奴左贤王合作?”政君强撑着身体,微微坐起身:“我已派人查到,匈奴左贤王处境堪忧,且他亦想要拨乱反正。若真是如此,那我们需帮左贤王。”

“然后靠左贤王,启动削藩一事。解决藩王割据后,待得使臣离去后,再行安内。”连成轩接过政君所言,温声提醒道。

刘炽望着那枚禁卫令,喃喃自语着:“只怕猜透陛下所思,才是此案关键所在。”

三人商议已定,刘炽即刻派人将自已门下的大臣们召集而来。待众人到齐,刘炽神色庄重,将此前所查到的东平王的各项罪证,还有此次刺杀左贤王赫连颉的证据一一摆在众人面前。

“诸位爱卿,” 刘炽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屋内回荡,“藩王割据,已然成为我大夏的心腹大患。如今,东平王刘桓更是犯下大罪,意图挑起两国纷争,其心可诛!本太子认为,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削藩以安天下。”

大臣们看着桌上的罪证,纷纷露出震惊之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太子少傅郭信率先起身,拱手说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藩王势力过大,已然威胁到我大夏的安稳。如今有此等罪证,削藩之事,刻不容缓。”

又有一些言官也纷纷起身,表示支持:“郭少傅所言甚是,我等愿全力支持太子殿下,共除藩王这一隐患。”

次日,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龙柱之上,金龙蜿蜒盘旋,似欲腾空而起;朱红的宫灯高悬,洒下柔和而庄重的光芒,将整个朝堂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之中。宣帝高坐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袍上绣着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彰显着无上的威严。他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连成轩,” 宣帝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朕特命你破格上朝,此前匈奴左贤王赫连颉遇刺一事,还有高丽大儒金墨寻离奇死亡一事,你且细细道来。”

连成轩向前一步,脚步沉稳,撩起衣摆,跪地行礼,而后起身,神色庄重,身姿挺拔如松。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宣帝,声音清朗而有力地说道:“陛下,经臣多方查探,匈奴左贤王赫连颉遇刺与高丽大儒金墨寻离奇死亡,皆非意外,乃是有人蓄意而为。而这背后,既有藩王的手笔,亦有他国使臣的勾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讶之色,有的则眉头紧锁,一脸凝重。有的人低声与身旁的同僚交换着意见,有的人则面露怀疑,小声地嘀咕着。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片嘈杂之中。

连成轩见状,微微抬手,动作优雅而沉稳,示意众人安静。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在告诉众人,他接下来的话将震惊全场。待朝堂逐渐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臣已带来人证,可证明此事。”

话音刚落,只见匈奴左贤王赫连颉大步走上朝堂。他身着华丽的匈奴服饰,腰佩弯刀,步伐矫健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他的神色愤怒,双眼圆睁,仿佛燃烧着熊熊怒火,紧握着的双拳微微颤抖,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愤慨。

赫连颉走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匈奴的大礼,而后起身,拱手向宣帝说道:“陛下,此事千真万确,绝非外臣凭空捏造。此前,外臣偶然间在属国邸的密道之中,发现了我匈奴使臣与高丽使臣的往来书信。”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叠泛黄的纸张,双手高举过头顶,由身旁的太监恭敬地接过,呈递给宣帝。

“陛下请看,” 赫连颉继续说道,声音洪亮而悲愤,“这些书信之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阴谋。他们计划在我外出之时,设下埋伏,将我刺杀,然后以此为借口,向大夏出兵。而这一切行动的幕后主使,便是东平王刘桓。他们与东平王互通消息,书信中多次提及他的指令和安排。从这些书信的内容来看,东平王刘桓意图借助我匈奴与高丽的力量,打破如今朝堂上的权力平衡,为自已谋取更大的利益。他深知藩王割据的局面虽对他自身有利,但也面临着来自朝廷的压力。一旦他能挑起两国战争,朝廷必定会将精力集中在应对战事上,无暇顾及藩王的势力扩张。如此一来,他便能在混乱中进一步壮大自已的力量,甚至威胁到陛下的统治。”

宣帝接过书信,眉头紧锁,仔细地翻阅着。群臣们的目光也都紧紧地盯着宣帝手中的书信,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震惊。

赫连颉接着说道:“不仅如此,我还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

他微微侧身,抬手示意,一个身形佝偻的老人在侍卫的搀扶下,缓缓走上朝堂。老人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但在赫连颉的鼓励下,还是鼓起勇气,跪地说道:“陛下,草民是属国邸跑堂,亲耳听到高丽使臣和匈奴使臣谈论刺杀左贤王之事,还听到他们提及东平王的名字。草民不敢隐瞒,特来作证。”

朝堂之上,众人听闻此言,皆露出震惊之色,目光纷纷投向彼此。一些大臣面露愤怒,低声咒骂着东平王的所作所为;一些大臣则面露忧虑,担心此事会引发更大的危机。此刻,朝堂上的局势愈发复杂,支持削藩的大臣们深知,若不趁此机会削弱藩王的势力,一旦他们的阴谋得逞,国家必将陷入战乱之中;而反对削藩的大臣们则担心,贸然采取行动会引发藩王的反抗,导致国家陷入内乱。

然而,此时有朝臣故意提出:“东平王乃是藩王,身份尊贵,如今虽有证据,却也无法依法严惩。且藩王割据,势力庞大,若贸然削藩,恐会引起他们的反心,陛下不可不慎重啊!”

傅相和崔行知也纷纷表示赞同:“此言极是,陛下,削藩一事,关乎社稷安危,万万不可贸然行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两方意见不一,朝堂之上顿时争论不休。支持削藩的大臣们言辞激烈,慷慨陈词,列举着藩王的种种罪行,强调削藩的必要性;而反对削藩的大臣们则忧心忡忡,担心削藩会引发内乱,导致国家陷入动荡。整个朝堂气氛紧张得仿若一触即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宣帝见状,微微皱眉,目光转向太尉林瑜,问道:“林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林瑜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一山不容二虎,如今藩王势力过大,已然威胁到大夏长治久安。若不加以遏制,恐难治国。臣以为,削藩之事,势在必行。”

御史大夫李鑫也上前一步,说道:“林太尉所言甚是。如今藩王野心勃勃,若不早日削藩,我大夏恐无宁日。”

宣帝微微点头,而后目光转向成轩,问道:“连成轩,你意下如何?”

连成轩微微欠身,沉稳说道:“陛下,臣以为请旨,治国应以仁孝为本。削藩之事,可下推恩令。如此一来,既能削弱藩王的势力,又能彰显陛下的仁孝之心,避免引起藩王的反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陷入沉思。片刻后,大半朝臣纷纷起身,表示赞同:“连大人所言极是,此计甚妙。”

宣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说道:“既如此,此事便交由内阁去理章程,太子主理,连成轩协理。务必妥善处理,不可有丝毫差错。”

连成轩和刘炽跪地领命:“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君恩录:熠凰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君恩录:熠凰策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4O9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君恩录:熠凰策 http://www.220book.com/book/4O9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