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自1992年初邓先生南巡讲话以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他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一著名论断,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推动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型。
这一思想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深市乃至全国经济腾飞的大门。
深市本地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提出了“来了就是深市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激励人心的口号。
这些口号不仅仅是标语,更成为深市人拼搏奋进的精神象征,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涌入这片热土,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5年建成的国贸大厦,以其“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向世人展示了深市的决心与效率。
这座53层的摩天大楼不仅是深圳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央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它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从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蜕变故事。
国贸大厦广场前的邓先生画像,也在1992年成为深圳的精神地标。
画像背景的标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与大厦玻璃幕墙折射的霓虹灯光交相辉映,勾勒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碰撞下的魔幻现实。
清晨与陈朝阳告别后,我独自前往国贸大厦。
眼前的国贸大厦巍然矗立,气势恢宏,周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我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外商云集,但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神情专注。
我不禁心生忐忑:谁会相信一个像我这样的少年,能够胜任商务翻译的工作呢?
正当我踌躇之际,路边大大小小的报刊亭吸引了我的目光。
报亭外悬挂着《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赫然印着招商引资的政策,旁边还夹杂着香港《文汇报》的股市行情。
我随手翻了翻《文汇报》,掏出一块钱递给老板,老板找了我五毛钱。
我趁机问道:“老板,听说附近有个免费学英语的地方,叫英语角,您知道在哪儿吗?”
老板思索片刻,回答道:“好像是有这么个地方。很多年轻人下班后都会去荔枝公园,听说是在那儿学英语,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英语角。”
他详细地给我指了路,我道谢后便径直朝荔枝公园走去。
沿着国贸大厦东侧的友谊商场和西侧的天虹商场一路前行,橱窗里陈列的索尼电器、瑞士手表等进口商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穿西装的港商与拎公文包的日韩采购员频繁出入,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忙碌而充满机遇的气息。
我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嗅到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脚下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此时还未到下班时间,公园里的人并不算多,但零零散散的人群已经聚集在北门附近的榕树林荫道与人工湖畔。
石凳和凉亭成了天然的教室,地面上偶尔可见用粉笔写下的“Welcome to English Corner”(欢迎来到英语角),字迹虽潦草,却透着一股热情与活力。
园内荔枝树成荫,傍晚时分的蝉鸣与英语对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人工湖面倒映着远处的霓虹灯光,国贸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夕阳下若隐若现,仿佛一座通往未来的灯塔。
我走近一处人群扎堆的地方,悄悄坐下。
两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站在人群中央,用流利的英语讲解着,语调清晰而自信。
周围的人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他们的低声复读交织在一起。
从他们的谈话中,我隐约捕捉到,许多人是为了应聘西武百货等高端商场的导购职位而苦练英语。
他们的提问大多围绕服务行业的实用词汇,比如“How can I help you?”
(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或“This is tax-free.”(这件商品是免税的)。
每一个问题都显得具体而迫切,仿佛这些简单的句子背后,承载着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他们的神情专注而认真,目光中透着一股执着。
每当大学生们解释用法时,他们便频频点头,嘴里轻声重复,仿佛每一个单词都是一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然而,不得不说,他们的口语发音带着浓重的“Chinglish”味道,语调生硬,音节粘连,甚至有些单词的发音完全偏离了标准。
尽管如此,他们的认真与努力却让我心生触动。
看着他们如此投入,我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或许,我可以带他们学习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美式发音。
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角,朝着正在讲课的大学生用流利的美式英语打了个招呼:“Excuse me, I couldn’t help but notice your discussion. Mind if I join in?”(打扰一下,我刚刚听到你们的讨论,不介意我加入吧?)
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标准的美国东海岸口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两名大学生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惊讶的神情。
周围的人群也纷纷转过头,目光中带着疑惑与好奇。
我微微一笑,继续说道:“Your dedication is impressive, but I noticed some pronunciation issues that might affect your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customers. For instance, the word‘tax-free’ should be pronounced with a clear‘f’ sound, not‘hu-free’.”(你们的努力令人钦佩,但我注意到一些发音问题可能会影响你们与外国顾客的沟通。比如,“tax-free”这个词中的“f”音应该清晰,而不是发成“hu-free”。)
我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那名圆脸女孩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tax-free”,试图模仿我的发音。
她的努力虽然生涩,却透着一股执着的认真。
两名大学生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试探性地问道:“Are you... a native speaker?”(你是……母语者吗?)
我摇了摇头,语气平和却自信:“No, but I’ve spent years studying and practicing. Pronunciation is about muscle memory, and I can show you some techniques to improve.”(不是,但我花了多年时间学习和练习。发音是关于肌肉记忆的,我可以教你们一些改进的技巧。)
说完,我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几个常见的发音误区,并逐一示范。
我的语速适中,语调自然,每一个音节都清晰。
人群中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低声的跟读。就连那两名大学生也放下了最初的戒备,认真记录起来。
当我结束讲解时,周围响起了一阵自发的掌声。那名圆脸女孩激动地走上前,用还有些生涩的英语说道:“Thank you... thank you so much! Can you teach us more?”(谢谢……真的太感谢了!你能再教我们一些吗?)
我笑着点了点头:“当然没问题。”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近中午。
众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圆脸女孩突然凑到我身边。
眼中满是好奇:“你英语怎么这么好啊!看你的年纪还没我大吧,你是怎么学的,能这么标准?”
我微微一笑,用一句简单的英语回应:“More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女孩噗嗤一笑,调侃道:“你还挺臭屁的嘛!”我们俩随即聊了起来。
她自我介绍道姓胡,是川省人,目前在深圳读大三,即将升入大四。
我笑着回应:“这是好事啊,恭喜恭喜,马上要毕业了。”
正说着,旁边的几名同学也围了过来,显然对我的英语能力颇为佩服,纷纷提出问题。
眼看午饭时间已到,众人热情地拉着我一起去附近吃饭。
餐桌上,话题渐渐转向了他们的近况。胡姓女孩提到,后天他们将参加一场外贸展会,学校指派了20名学生担任现场翻译工作。
听到这里,我心中一动,立刻说道:“各位哥哥姐姐,虽然我年纪小,但我的英语能力还算不错,不知道能不能介绍我也去试试翻译工作?”
他们面露难色:“这个名额是学校指派的,我们恐怕没办法额外添加...”
我思索片刻,退而求其次:“那能不能带我进去?我也想去见识见识。”
只要能接触到展会,我自然能找到机会。
圆脸女孩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这个没问题!我们可以用工作牌带你进去,你连门票都不用买呢!”
众人闻言,纷纷笑了起来,气氛更加融洽。
我起身对大家说:“我去给大家买几瓶饮料。”说完便朝小卖部走去。路过收银台时,我悄悄把饭钱结了。
回到座位时,胡姓女孩正巧抬头,目光扫过我手中的饮料。
又瞥见服务员收拾餐桌时没有拿出账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还挺会来事的嘛!”
她嘴角微扬,语气中带着几分欣赏。
我笑了笑,没有多言,只是将饮料一一递给大家。
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映在她微微泛红的脸颊上,显得格外明媚。
下午他们没再去英语角,而是直接回到了学校。我和他们在饭店分别后,径直去了人民南路那边的流动摊位。
摊位上的衣服琳琅满目,我挑了两套看起来还算得体的,试穿了一下,觉得还算合身,便买了下来。
回到住所时,屋里空无一人,我将衣服随手放在床上,便踱步出了门。
不远处的一家打印店。
店里弥漫着油墨的味道,老板正低头忙碌着。
我走上前,对他说:“麻烦帮我做个中英双语的名片。”
老板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接过我递过去的草稿,仔细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设计挺新颖啊,您是哪个大公司来的吗?”
我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后天有个展销会,想去碰碰运气。”
老板点点头,赞不绝口:“您这名片设计得真不错,现在大家都用那种千篇一律的样式,您这个肯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我接过名片,看着上面简洁大方的设计,心里多了几分自信。
名片上印着不知名公司的抬头,下方则是一句简洁有力的广告语:“Any translation, I could help.”(任何翻译,我都可以帮忙。)
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直击要害,尤其是在这个对外交流逐渐增多的年代,翻译需求正悄然增长。
在这个年代,名片的样式大多千篇一律,白底黑字,毫无新意。
而我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或许真能让人眼前一亮,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走出打印店,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拂过脸颊。
我深吸一口气,心里暗暗盘算:只要口碑和形象打造出来了,不怕别人不来找我。展销会,或许就是我的第一个机会。
回到住所时,天已经快黑了,我倚在床上便睡了过去。
当陈朝阳回来的时候已然是晚上,只见他一进门就瘫倒在床上,像被抽干了力气似的,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
我听到隔壁房间有动静,便走过去打招呼。
他腰间那条曾经光鲜的“金利来”皮带,如今已经暗淡无光,仿佛在映衬着他此刻的颓然。
他嘴里喃喃道:“哎,怎么找个工作这么难...”声音里透着疲惫和无奈。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毕竟,他只是个高中文凭,想要在那些好单位找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他还有2000多的外债要还,这个坚挺的汉子,此刻急得眼眶泛红,几乎要掉下泪来。
我轻轻敲了敲门,他这才缓过神来,看到是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拉着我说:“走,出去吃宵夜,陪我喝两杯。”
街边的大排档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陈朝阳拿着一瓶啤酒,自顾自地灌着,眼神有些涣散。
我掏出一根烟递给他,他接过去,狠狠地吸了一口,仿佛想把所有的烦恼都吐进烟雾里。
我默默地点了一根烟,听着他絮絮叨叨地发着牢骚,心里五味杂陈。
“你说,我是不是真没出息?”他突然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自嘲。
我摇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这么说,谁还没个低谷的时候?慢慢来,总会有出路的。”
他苦笑了一下,没再说话,只是继续灌着酒。
我看着他那张被生活压得有些憔悴的脸。
心里不禁感慨:这座城市,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多少人的辛酸和无奈?可即便如此,我却对未来的生活却更加向往了。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站在这座城市之巅,俯瞰芸芸众生...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92:从芯片开始打造科技强国》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4R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