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风云有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宫惊梦之锦绣权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4WR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唐与突厥的战争硝烟虽已渐渐散去,可朝堂内外的局势依旧波谲云诡。新皇在病榻上强撑着身体,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每一道旨意都关乎着大唐的兴衰。

就在这时,武曌,这位日后将震动天下的女子,踏入了历史的漩涡中心。武曌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对朝堂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本在宫中担任才人,一直默默观察着各方势力的争斗。

一日,武曌趁着向新皇进献汤药的机会,大胆进言:“陛下,如今朝堂改革虽初有成效,但内忧外患仍未彻底根除。突厥虽败,却不会善罢甘休,国内权贵又对改革诸多掣肘。依臣妾之见,当务之急是稳固朝堂根基,选拔真正有才能的官员,不拘一格降人才,方能应对未来的危机。”

新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赏,他看着武曌,缓缓说道:“才人所言,正合朕意。只是这朝堂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推行起来谈何容易。”

武曌微微福身,坚定道:“陛下圣明,只要陛下有决心,臣妾愿为陛下分忧,哪怕粉身碎骨。”

新皇心中一动,他深知武曌的胆识与谋略,或许她能成为制衡各方的关键力量。于是,新皇下旨,让武曌协助苏文推进改革。

这一旨意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以王丞相为首的保守派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他们认为武曌一介女流,不应插手朝堂政务,这是对祖宗礼法的亵渎。

王丞相在朝堂上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武才人此举,恐乱朝纲。自古以来,女子不得干政,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陛下不可因一时之念,坏了祖宗法度。”

新皇皱了皱眉头,正要开口,武曌却站了出来,不卑不亢地说道:“王丞相,如今大唐面临诸多困境,岂是墨守成规就能解决的?臣妾虽为女子,但一心只为大唐社稷着想。若能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百姓谋福祉,又何惧他人非议?”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武曌的大臣们认为她所言有理,而保守派则依旧固执已见。新皇沉思片刻,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让武曌参与改革。

武曌得到新皇的支持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改革事务中。她与苏文仔细商讨,制定了一系列更为完善的改革措施。在选拔官员方面,他们设立了专门的考试制度,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参加考试,通过者即可入朝为官。这一举措大大打击了权贵们垄断官场的局面,也为大唐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然而,保守派们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勾结,试图寻找武曌的把柄,将她从朝堂上拉下来。他们买通了宫中的一名太监,让他在武曌的住处放置了一些违禁物品,企图诬陷她意图谋反。

不久之后,此事被曝光。王丞相等人借机发难,要求新皇严惩武曌。新皇看着眼前的证据,心中却充满疑虑。他深知武曌的为人,不相信她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就在新皇犹豫不决之时,武曌却主动求见。她神情镇定,毫无惧色地对新皇说道:“陛下,臣妾对天发誓,绝无谋反之心。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企图破坏改革大业。请陛下明察。”

新皇看着武曌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下令彻查此事,很快便真相大白。原来是保守派们为了阻止改革,不择手段。新皇大怒,将参与此事的官员全部严惩,王丞相也被免去官职,贬为庶民。

经过这场风波,武曌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她继续与苏文携手,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在经济方面,他们鼓励商业发展,修建了更多的道路和运河,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同时,还大力发展农业,开垦荒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使得大唐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在军事上,武曌提出了加强边防建设的建议。她认为,不仅要巩固边境的防御工事,还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将领和士兵。新皇采纳了她的建议,派遣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将领前往边境,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大唐军队的战斗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唐的国力逐渐恢复,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朝堂之上,武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她凭借着自已的智慧和勇气,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然而,武曌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虽然保守派暂时受到了打击,彬语爷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但他们的势力依然存在,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且,突厥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但他们的野心并未消失,随时可能再次入侵。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武曌独自一人站在宫殿的长廊上,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她深知,自已肩负着大唐的未来,必须要更加谨慎小心,才能在这复杂的朝堂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已的抱负,让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就在武曌沉思之际,一名太监匆匆走来,向她禀报:“武才人,陛下宣您即刻前往御书房,有要事相商。”

武曌微微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御书房走去……

武曌踏入御书房,只见新皇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边疆地图凝眉沉思。见她进来,新皇抬手示意她近前,声音中透着疲惫与忧虑:“才人,突厥虽经此败,但其残余势力仍在边境徘徊,蠢蠢欲动。朕恐他们短期内便会卷土重来,可如今国库因战争损耗巨大,兵力也需时间休养恢复,该如何应对才好?”

武曌目光落在地图上,略作思忖后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当下我们可先从外交与军事筹备两方面同时着手。外交上,可派遣使臣前往突厥周边部落,许以重利,分化其联盟。这些部落与突厥虽有联合,但各怀心思,利益当前,不难离间。如此一来,即便突厥再度进犯,也难成气候。”

新皇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只是外交周旋,需耗费时日,军事上又该如何?”

武曌接着道:“军事方面,一方面,我们可利用这段时间,在边境加固防御工事,挖掘壕沟、增设堡垒,加强防御的同时,也能震慑突厥。另一方面,对现有军队进行优化整合,挑选精锐之士,组建一支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专门应对突厥的突袭战术。”

新皇听后,神色稍缓,又问:“那这骑兵部队的组建,何人可为统领?”

武曌思索片刻,说道:“陛下,臣妾听闻边关将领秦怀玉,作战勇猛且足智多谋,对突厥战术也颇有研究,若由他来统领骑兵,定能事半功倍。”

新皇当即拍板:“就依才人所言,此事便交由你与秦怀玉共同商议筹备。”

武曌领命后,即刻奔赴边关,与秦怀玉会面。秦怀玉见武曌一介女流,却身负皇命前来商议军机大事,心中不免有些轻视。但武曌一番关于军事战略的见解,让他大为折服。

武曌详细阐述了组建骑兵部队的计划,从马匹的挑选、骑手的训练,到战术的制定,都考虑得十分周全。秦怀玉不禁赞叹:“武才人,末将原以为女子不懂军事,今日听您一番话,才知是我目光短浅。”

此后,武曌与秦怀玉日夜忙碌,精心挑选士兵,从军中挑选那些骑术精湛、身体素质过硬的将士,组成骑兵部队的核心力量。他们四处寻找优良的战马,改良马具,提高骑兵的作战效率。

在训练过程中,武曌时常亲临训练场,鼓舞士兵的士气。她看到士兵们训练辛苦,便建议设立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士兵给予丰厚的奖励,对偷懒懈怠的则严惩不贷。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积极性,训练成效显著。

然而,就在骑兵部队的组建工作稳步推进之时,朝堂上却又泛起波澜。一些原本就对武曌不满的大臣,联合起来向新皇上书,指责武曌插手军事,有违祖制,是对皇权的威胁。

新皇看着这些奏折,心中烦闷不已。他深知武曌的能力与忠心,也明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安危。但朝堂上的反对声浪,也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

武曌得知此事后,并未退缩。她回到京城,在朝堂上直面那些大臣的指责:“诸位大人,如今大唐面临突厥的威胁,若还拘泥于祖制,不思变通,如何保我大唐百姓平安?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若有违祖制之处,待击退突厥,我甘愿领罪。”

新皇看着武曌坚定的神情,心中的天平再次倾向了她。他严厉斥责了那些大臣,力挺武曌继续推进军事筹备工作。

在武曌和秦怀玉的不懈努力下,骑兵部队终于组建完成。这支骑兵,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战术灵活,成为大唐边境的一支强大力量。而武曌,也在这场军事筹备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她在朝堂上的地位愈发稳固,为日后登上权力的巅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http://www.220book.com/book/4WR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宫惊梦之锦绣权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4WR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