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暗流涌动,风云再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宫惊梦之锦绣权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4WRJ/ 章节无错乱精修!
 

武曌凭借着非凡的胆识与谋略,成功组建了大唐的精锐骑兵部队,这一壮举在朝堂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她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然而,这也引来了更多人的嫉恨与猜忌,朝堂之上的暗流愈发汹涌。

随着骑兵部队的组建完成,边关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突厥人在边境的试探性骚扰屡屡受挫,他们深知大唐如今已今非昔比,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但武曌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她明白,突厥人的野心不会轻易熄灭,大战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在朝堂之上,武曌与苏文紧密合作,继续推进改革。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增设了更多的考核科目,涵盖政务处理、民生治理、军事战略等多个方面,确保选拔出的官员真正德才兼备。这一举措触动了更多权贵的利益,他们在朝堂下暗中勾结,谋划着更大的阴谋。

以礼部尚书刘仁轨为首的保守派势力,表面上对新皇毕恭毕敬,暗地里却频繁往来,商议如何扳倒武曌和苏文。刘仁轨城府极深,他深知直接与武曌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便决定从舆论和人心上下手。

他指使自已的心腹,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散布谣言,说武曌组建骑兵部队耗费了大量的国库钱财,导致民生困苦,百姓怨声载道。同时,他们还恶意篡改改革的惠民政策,将其歪曲成剥削百姓的手段,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对武曌和改革产生了不满情绪。

在朝堂之上,刘仁轨等人也开始频繁发难。一次朝会,刘仁轨突然出列,跪地痛哭道:“陛下,如今民间哀鸿遍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都是因为武才人过度干预朝政,推行的改革措施使得民不聊生啊!陛下若不及时制止,恐会引发民变,动摇我大唐根基啊!”

其他附和的大臣也纷纷跪地,一时间朝堂上乱作一团。新皇皱着眉头,看向武曌,眼中既有疑惑,也有期待。

武曌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说道:“刘尚书,您口口声声说百姓生活困苦,可有真凭实据?如今改革初见成效,商业繁荣,农业增产,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至于您说的骑兵部队耗费巨大,可若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如何抵御突厥的入侵?难道要让我大唐百姓再次遭受战火的洗礼吗?”

刘仁轨被武曌反驳得哑口无言,但他仍不甘心就此罢休,继续狡辩道:“即便如此,武才人一个女子,在朝堂和军中如此活跃,实在有违礼法。长此以往,大唐的威严何在?”

武曌冷笑一声:“刘尚书,您满口礼法,却不顾国家安危、百姓死活。在这关键时刻,还在纠结这些陈规旧俗。若礼法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枷锁,那留之何用?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唐,为了天下百姓,问心无愧!”

新皇听了武曌的话,心中已然有了判断。他严厉斥责刘仁轨等人:“朕推行改革,任用武才人,皆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你们不思报国,却在此搬弄是非,扰乱朝堂。若再敢如此,定不轻饶!”

刘仁轨等人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退下。然而,他们并未放弃阴谋。刘仁轨秘密联系了一些心怀不满的边关将领,企图让他们在战场上故意失利,以此来抹黑武曌和她组建的骑兵部队。

这些将领被刘仁轨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再加上自身的利益诉求,竟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在一次与突厥的小规模冲突中,这些将领故意指挥失误,导致大唐军队损失惨重。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刘仁轨等人趁机再次发难,要求严惩武曌,说她用人不当,导致军队惨败。武曌深知这是一场阴谋,但此时证据不足,她陷入了困境。

就在武曌苦苦思索如何应对之时,一个名叫狄仁杰的年轻官员站了出来。狄仁杰出身贫寒,凭借着自身的才学和努力,在科举中脱颖而出,进入朝堂为官。他为人正直,对武曌的改革理念十分认同。

狄仁杰向新皇进言:“陛下,此次兵败疑点重重。末将愿亲自前往边关调查,定要查明真相,还武才人一个清白。”新皇看着狄仁杰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狄仁杰马不停蹄地赶往边关,深入调查此次兵败的原因。他不辞辛劳,走访了众多士兵和当地百姓,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经过一番艰苦的侦查,他掌握了刘仁轨等人勾结边关将领的证据。

狄仁杰带着证据回到京城,在朝堂上当着众人的面,将刘仁轨等人的阴谋一一揭露。刘仁轨等人脸色苍白,瘫倒在地,无言以对。

新皇得知真相后,雷霆震怒。他下令将刘仁轨及其党羽全部打入大牢,等待严惩。武曌也因此事得以洗清冤屈,她对狄仁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将他视为自已的得力助手。

经过这场风波,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武曌和苏文的改革得以继续顺利推进。而武曌也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她深知,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唯有不断强大自已,才能实现自已的抱负,让大唐走向真正的繁荣昌盛 。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在武曌等人的努力下,国内局势日益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武曌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突厥的威胁始终如一把利剑高悬头顶,而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也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武曌站在宫殿的庭院中,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大唐的江山,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

武曌经历此次风波后,愈发谨慎,深知朝堂之上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她一边继续推动改革,一边留意着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威胁。

此时,西域传来消息,原本与大唐交好的几个小国,在突厥的暗中挑拨下,态度逐渐暧昧不明,甚至有联合突厥对抗大唐的趋势。这一消息让武曌意识到,大唐面临的外部威胁已不仅仅是突厥,周边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武曌立刻进宫面见新皇,将此事详细禀报。新皇听后,神色凝重,问道:“才人,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武曌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陛下,西域诸国对大唐的态度转变,关键在于突厥的挑拨。我们一方面可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向诸国阐明利弊,以大唐的实力和诚意,争取让他们回心转意;另一方面,需加强对边境的监控,防止他们与突厥勾结后突然发难。”

新皇点头表示赞同,随即下令挑选能言善辩的使者,即刻前往西域。武曌则亲自与边关将领商讨,制定了详细的边境防御计划,增派了斥候,密切监视周边动静。

然而,就在使者即将出发之际,意外再次发生。负责筹备此次出使事宜的官员,竟突然离奇死亡,筹备工作也陷入了混乱。武曌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必定有黑手在操控。

她亲自带领狄仁杰等人展开调查,发现死去的官员生前曾与朝中一位神秘人物频繁接触。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侦查,他们终于锁定了嫌疑人——吏部侍郎赵德荣。

赵德荣表面上是个忠厚老实的官员,实则野心勃勃,暗中与突厥勾结,企图破坏大唐的外交计划,引发战乱,以便在混乱中谋取私利。

武曌掌握证据后,立刻将赵德荣抓捕归案。在朝堂上,面对铁证如山,赵德荣无法抵赖,只能如实招供。新皇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下令将赵德荣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解决了内部的隐患后,大唐的使者终于顺利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在使者的努力下,西域诸国逐渐认清了形势,明白与大唐合作才是共赢之道,纷纷表示愿意继续与大唐保持友好关系,共同抵御突厥的威胁。

与此同时,武曌在国内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她深知,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在农业方面,她大力推广新的灌溉技术,兴修水利工程,使得农田的灌溉面积大幅增加,粮食产量也随之提高。

在商业领域,她鼓励商人开展对外贸易,降低关税,吸引了众多外国商人前来大唐经商。长安的街头,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国家的商队,他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商品,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大唐与世界的交流。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稳定。武曌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她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

但武曌并没有满足于此,她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她深知,要想让大唐长治久安,必须培养出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人才。于是,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学子,设立了专门的学府,由朝中的大儒亲自授课,培养他们的学识和品德。

在这个过程中,武曌时常亲自前往学府,与学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已的力量。这些学子们深受武曌的鼓舞,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作者“彬语爷爷”推荐阅读《唐宫惊梦之锦绣权途》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4WR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宫惊梦之锦绣权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4WR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