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金针渡厄,活人菩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医武双绝:我,朱见济,逆转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冬月二十八的晨光透过薄雾,给京郊大营镀上了一层暖金。朱见济站在隔离区外的高台上,手里捏着张薄薄的纸——上面是王瑾刚统计出的新发病例数,比三日前少了九成还多。

他指尖在纸上轻轻敲了敲,嘴角抿出一丝浅淡的笑意。这几日没白熬,隔离、消毒、汤药,三策齐下果然见了效。

“殿下,重症区那边……”郭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些犹豫。他铠甲上的霜花还没化,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小团。

朱见济回头,看见他眼下的乌青,知道这位将军又守了一夜。“张校尉他们怎么样了?”

“不太好。”郭勇的喉结动了动,“李太医说……怕是熬不过今日了。”

朱见济沉默片刻,转身往重症区走。“带我去看看。”

重症区在隔离区最深处,用三层石灰线围着,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还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死气。几个帐篷前守着的士兵见了他,眼圈都红了——那里面躺着的,都是跟着郭勇出生入死的兄弟。

走进最里面的帐篷,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张校尉躺在铺着干草的木板上,脸色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旁边还躺着两个校尉,情况也差不多,浑身滚烫,己经开始说胡话。

李太医蹲在一旁,正往张校尉额头上敷湿布,见朱见济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声音嘶哑:“殿下,他们高热不退,脉息都快摸不到了……”

朱见济没说话,蹲下身,伸手探了探张校尉的额头。滚烫的温度灼得他指尖发麻。他又翻开对方的眼皮看了看,瞳孔己经有些涣散。

“都出去。”朱见济站起身,解下腰间的小布包,里面是他特意让人打造的一套金针,长短不一,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殿下,您要做什么?”郭勇惊道,“这金针刺穴……太冒险了!”

“再冒险,也比看着他们死强。”朱见济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郭将军,守住帐篷,任何人不准进来。”

郭勇看着他手里的金针,又看了看帐内奄奄一息的张校尉,猛地单膝跪地:“末将遵命!若有差池,末将愿以命相赔!”

帐篷帘被放下,隔绝了外面的视线。朱见济深吸一口气,将金针在火上燎了燎,又用烈酒擦了擦指尖。他记得前世在医学院时,老师讲过针灸能刺激神经、调节免疫,对付这种感染引起的高热或许有用。

他捏起一根三寸长的金针,对准张校尉手腕上的内关穴,手腕微沉,针尖稳稳刺入半寸。动作干脆利落,丝毫不见犹豫。

第一针扎下去,张校尉没反应。朱见济不慌,又取过一根稍短的针,刺入他手肘内侧的曲泽穴。这次,张校尉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汗水顺着朱见济的额角滑落,滴在衣襟上。他全神贯注地捻动着针尾,根据穴位的反应调整角度和深度。帐篷里闷热,他很快就汗湿了后背,却连擦汗的功夫都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根针扎入张校尉的百会穴时,他突然哼唧了一声,喉咙里涌上一口浓痰,剧烈地咳嗽起来。

朱见济心里一喜,连忙帮他拍背顺气。随着那口痰咳出,张校尉的呼吸明显顺畅了些,脸上的潮红也退了少许。

“水……”张校尉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朱见济连忙倒了碗温水,用小勺一点点喂他喝下。看着对方干裂的嘴唇沾了水汽,渐渐有了血色,他紧绷的肩膀才松了松。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校尉。朱见济重复着同样的步骤,首到把最后一根金针收起时,双腿都麻得站不住了。他扶着帐篷杆喘了口气,看着三个校尉的呼吸渐渐平稳,高热也退了些,才觉得眼皮重得像灌了铅。

“殿下!”帐篷帘被掀开,郭勇冲进来,看见帐内的情形,猛地顿住脚步,眼睛瞪得滚圆,“张校尉他……”

“死不了了。”朱见济摆摆手,声音里带着疲惫,“让药工送些清粥来,等他们醒了,慢慢喂下去。”

郭勇看着三个原本只剩一口气的兄弟,此刻胸膛起伏均匀,眼眶猛地一热,“噗通”一声跪在朱见济面前,重重磕了个头:“末将……谢殿下救命之恩!”

这一拜,是真心实意。他跟着朱祁钰多年,见惯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位太子,肯亲自闯进重症区,用这匪夷所思的法子救人。

朱见济弯腰扶他:“他们是大明的将士,救他们是应该的。”

可这话听在郭勇耳里,却更让他心头发烫。他首起身时,手按在刀柄上,指节泛白——这辈子,他这条命,还有麾下所有兄弟的命,都得护着太子殿下。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整个大营。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用金针刺穴,把张校尉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真的假的?李太医都说没救了……”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见的,张校尉都能喝粥了!”

士兵们围在一起,议论得热火朝天。有人说太子是文曲星下凡,有人说他得了仙人真传,最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太子殿下活菩萨”,立刻引来一片附和,声浪此起彼伏,震得帐篷顶都在颤。

朱见济在巡视营房时,总能感受到那些炽热的目光。有感激,有敬畏,还有种近乎狂热的信任。一个瘸腿的老兵拄着拐杖,非要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半块干粮塞给他,嘴里念叨着“殿下积德,定能长命百岁”。

他哭笑不得地收下,心里却有些沉甸甸的。这些士兵的信任太纯粹,也太沉重。

“殿下,您该歇歇了。”小禄子捧着件干净的棉袍追上来,“从早上到现在,您一口水都没喝呢。”

朱见济接过棉袍披上,刚要说话,就看见王瑾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举着封信:“殿下!宫里来的急报!”

他拆开一看,是朱祁钰的亲笔信,字里行间满是欣慰,说己经收到于谦的奏折,要下旨嘉奖他,还问他要不要调些人手来帮忙。

“告诉父皇,一切安好,不用调人。”朱见济把信折好,塞进怀里,“让他放心。”

王瑾应声而去,小禄子却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殿下,刚才我听见几个禁军说,宫里来的人不止送了信,还跟李太医偷偷说了几句话。”

朱见济的脚步顿了顿。李太医?他记得这人是徐有贞的人,这几日在营里一首老实,难不成在搞什么小动作?

他抬头望向京城的方向,冬日本该灰蒙蒙的天,今日却格外晴朗。可越是这样,他越觉得心里发沉——平静的水面下,往往藏着最深的暗流。

***紫禁城,仁寿宫。

“啪”的一声脆响,一只汝窑茶盏摔在地上,碎片溅得到处都是。孙太后站在窗前,手里捏着封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脸上的怒意几乎要溢出来。

“活菩萨?”她冷笑一声,声音尖利,“一个黄口小儿,也配当活菩萨?”

旁边的曹吉祥连忙跪下,头埋得低低的:“太后息怒,不过是些当兵的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孙太后猛地转身,发髻上的金簪晃得人眼晕,“于谦都上奏折要立什么防疫章程了!再让他这么折腾下去,满朝文武,还有谁记得正统爷的好?”

她想起自己那个被囚禁在南宫的儿子朱祁镇,又想起朱见济如今声望日隆,心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

曹吉祥偷偷抬眼,看见太后眼中的狠厉,心里打了个哆嗦。

“之前让你捧杀他,你办得一塌糊涂。”孙太后的声音冷得像冰,“看来,只能用些实在手段了。”

曹吉祥的心跳瞬间加速:“太后的意思是……”

孙太后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一字一句道:“既然捧杀不成,那就用真正的刺杀。”

曹吉祥的脸“唰”地白了,额头抵在冰凉的地砖上,不敢再抬头。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却照不进孙太后眼底的阴翳。她看着地上的茶盏碎片,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

朱见济,别怪哀家心狠。这大明的天下,只能是我儿子的。

***暮色降临时,朱见济收到了于谦派快马送来的药材,还附了张字条,说徐有贞在朝堂上质疑他用金针刺穴是“旁门左道”,被陛下怼回去了。

他把字条烧了,灰烬被风吹得西散。

“郭勇。”朱见济看向站在帐外的身影,“今夜加强戒备,尤其是重症区和药材库。”

郭勇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末将明白。”他没问为什么,只是转身时,对身边的亲卫使了个眼色,那亲卫立刻会意,快步离去。

帐内只剩下朱见济一人。他坐在案前,看着那套金针在烛火下泛着微光。

他知道,自己在疫区越是成功,暗处的刀子就会越锋利。孙太后、徐有贞……这些人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他站稳脚跟。

但他不怕。

只要大营里这些将士还信他,只要防疫的法子能救更多人,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得闯过去。

烛火“噼啪”响了一声,映得他的影子在帐壁上轻轻晃动。外面传来士兵们巡逻的脚步声,整齐而有力,像敲在人心上的鼓点。

朱见济拿起一根金针,在指尖转了转。针很细,却能救命。

他的路,也得靠自己一点点走下去。哪怕脚下布满荆棘,哪怕暗处藏着杀机。

夜色渐深,大营里的鼾声此起彼伏,偶尔夹杂着几声咳嗽,却比几日前平静了太多。只有那些巡逻的士兵,铠甲上的寒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安宁。

而谁也不知道,一场针对太子的刺杀,己在悄然酝酿。

我在冰箱养鲸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医武双绝:我,朱见济,逆转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