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元年腊月初三,天刚蒙蒙亮,京城的街道就己经挤满了人。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却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他们扶老携幼,手里捧着热乎的茶汤或是刚蒸好的馒头,踮着脚往城门的方向望。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朱见济骑着一匹白马,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穿着一身素色锦袍,外面罩着件玄色披风,连日来的疲惫被脸上的沉静掩盖。身后,郭勇率领的禁军盔明甲亮,步伐整齐,甲叶碰撞的脆响在长街上回荡。
马蹄踏过结了薄冰的路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朱见济的目光扫过两侧的人群,看着那些布满冻疮却依旧笑得灿烂的脸,看着孩子们举着简陋的纸旗欢呼,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太子殿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挤到路边,手里捧着个粗瓷碗,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天冷,您喝口热的暖暖身子!”
朱见济勒住马缰,弯腰接过碗。粥很烫,暖意顺着指尖一首传到心里。“多谢老人家。”
老太太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抹了把眼泪:“要谢的是您啊!若不是您,我那在大营当差的儿子……怕是早就没了!”
周围的百姓纷纷附和,感激的话语像潮水般涌来。
“太子仁德!”
“殿下千岁!”
呼喊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震得头顶的积雪都簌簌往下掉。朱见济举起手里的粥碗,对着百姓们微微颔首,白马在他胯下温顺地打了个响鼻。
“殿下,前面就是承天门了。”郭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他戎马半生,从未见过这般景象——十里长街,万民空巷,只为迎接一位皇子凯旋。
朱见济抬头望去,承天门下,明黄色的仪仗格外醒目。朱祁钰穿着龙袍,正站在台阶上,身后跟着文武百官,黑压压的一片。
队伍走到承天门前,朱见济翻身下马,牵着缰绳一步步走上台阶。禁军们整齐地跪在两侧,甲胄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整齐划一,像是在奏响一曲无声的赞歌。
“儿臣参见父皇。”朱见济在朱祁钰面前跪下,声音平静却有力。
朱祁钰连忙上前,亲手将他扶起。他看着儿子冻得发红的脸颊,看着他披风上沾着的雪渍,眼中满是骄傲。“济儿,辛苦你了。”
“为父皇分忧,为大明百姓做事,儿臣不辛苦。”朱见济的目光与他对视,父子俩的眼神里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朱祁钰哈哈大笑,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广场。“好!说得好!”他转身面对百官和百姓,举起朱见济的手,“诸位看看!这就是朕的儿子!他平定疫灾,救万民于水火,当得起这万民拥戴!”
广场上再次爆发出震天的欢呼,“陛下万岁!”“太子千岁!”的喊声交织在一起,经久不息。
朱祁钰示意众人安静,继续道:“传朕旨意,太子朱见济,临危受命,平定京郊疫灾,功绩卓著!特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钦此!”
“谢父皇隆恩!”朱见济躬身谢恩。
按照礼制,皇子凯旋,只需在宫门外等候召见即可。可朱祁钰却亲率百官在承天门迎接,还行了这武将凯旋的最高礼遇,其中的意味,谁都明白。
百官们纷纷上前道贺,脸上满是恭敬。
“恭喜太子殿下!”
“殿下劳苦功高!”
朱见济一一回礼,目光却在人群中捕捉到了两个异样的身影。
石亨站在武将队列里,双手抱在胸前,脸上没什么表情,可紧抿的嘴角和眼底的阴翳却藏不住。他那只在战场上受过伤的左手下意识地着剑柄,指节泛白。
徐有贞则站在文官队伍的末尾,手里拿着个折扇,明明是寒冬腊月,却还故作潇洒地扇着。他看着朱见济的眼神里,嫉妒与怨恨几乎要溢出来,只是被那副斯文的外表掩盖着。
两人的目光与朱见济对上,都慌忙移开,低下头去,像是在掩饰什么。
朱见济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知道,这场凯旋的盛宴,对某些人来说,无异于催命符。
***礼毕后,朱祁钰牵着朱见济的手,并肩走进承天门。百官们跟在后面,没人敢说话,我在冰箱养鲸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
“济儿,这次你做得很好。”朱祁钰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连于爱卿都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有勇有谋,比朕年轻时强多了。”
“父皇过奖了,儿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朱见济说,“能顺利平定疫灾,离不开于大人的支持,也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朱祁钰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孩子年纪不大,却懂得不居功,难得。“你放心,有功之臣,朕一个都不会亏待。”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过几日,朕会下旨,正式册封你为皇太子。”
朱见济的脚步顿了顿。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可当父皇亲口说出来时,心里还是有些波动。“儿臣……谢父皇。”
“这不是谢不谢的事。”朱祁钰停下脚步,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期许,“大明的江山,迟早是你的。朕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仁君,一个明君,不负这万民拥戴。”
“儿臣定当铭记父皇教诲。”朱见济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
***而此时,石亨和徐有贞正走在回府的路上。马车里一片死寂,只有车轮碾过雪地的咯吱声。
“徐大人,你都看到了吧?”石亨打破沉默,声音阴沉得可怕,“陛下那态度,还有那万民拥戴的架势……再等下去,我们都得死无葬身之地!”
徐有贞放下折扇,指尖在扇骨上轻轻敲击着,发出哒哒的声响。“慌什么?”他的声音很轻,却透着股阴狠,“册封太子又如何?只要还没举行大典,一切就还有变数。”
石亨看着他:“你有办法?”
徐有贞冷笑一声:“办法?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太子威望再高,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孩子。他能平定疫灾,不代表能应付朝堂上的刀光剑影。”
他凑近石亨,压低声音:“我们不能再等了。曹公公那边己经传来消息,孙太后对太子也动了杀心。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你说,若是我们和太后联手……”
石亨的眼睛亮了亮,随即又皱起眉头:“和孙太后联手?她可是正统爷的人……”
“此一时彼一时。”徐有贞打断他,“现在,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朱见济。只要能扳倒他,其他的事,都可以从长计议。”
石亨沉默了。他想起自己在大营里受到的冷遇,想起朱见济处置赵康时的果断,想起刚才广场上那万民拥戴的景象,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知道徐有贞说得对,再不动手,就真的没机会了。
“好。”石亨咬了咬牙,“我答应你。需要我做什么?”
徐有贞的脸上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推波助澜,让某些人觉得,必须尽快动手了……”
马车继续前行,很快消失在京城的街巷深处。车窗外,阳光正好,积雪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可这光明之下,却隐藏着无数暗流。
***朱见济回到东宫时,王瑾和小禄子早己等在门口。看到他回来,两人都松了口气,连忙上前接过披风。
“殿下,您可算回来了!老奴给您炖了参汤,快趁热喝。”王瑾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喜气。
小禄子则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殿下,刚才我听侍卫说,石将军和徐大人在宫门口嘀咕了半天,还偷偷交换了个眼神,肯定没好事!”
朱见济接过参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身上的寒气。“我知道了。”他放下汤碗,眼神变得深邃,“吩咐下去,东宫的守卫再加倍,尤其是夜间,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是!”王瑾和小禄子齐声应道。他们都看出了殿下眼中的凝重,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见济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喧闹的街道。百姓们的欢呼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可他却觉得,这繁华背后,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册封太子的旨意很快就要下达,这既是荣耀,也是催命符。孙太后、曹吉祥、石亨、徐有贞……这些人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他顺利登上太子之位。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朱见济握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比平定疫灾更加艰难。但他不会退缩。
为了父皇的期许,为了那些拥戴他的百姓,更为了这大明的江山,他必须赢。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给东宫的琉璃瓦镀上了一层金色。朱见济站在窗前,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