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曦“啊啊哦哦”的发声练习越来越频繁,吐字也越来越清晰(相对婴儿而言),他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模仿和练习。
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童言无忌”的特权,来获取他急需的信息。
这天,陈建国下班回来,一边洗手一边跟林小婉念叨:“唉,厂里又要调工资了,听说每人能涨个两三块,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落实。”
林小婉正在擀面条,头也不抬:“能涨就是好事!慢点就慢点吧。就是这粮食,定量总是不够吃,黑市的高价粮又买不起……”
陈曦躺在摇床里,立刻捕捉到关键词“钱”和“粮”。
他努力发出清晰的音节:“qian……多多……”
陈建国一听乐了,凑过来:“哎哟,我儿子知道钱好了?对,钱多多!多多益善!以后爸给你赚多多的钱!”
陈曦又转向老妈,继续努力:“吃……粮……饱饱……”
林小婉也笑了:“曦曦也知道饿肚子不好啊?对,得吃饱饱!妈明天就去看看粮站来新粮没。”
夫妻俩只觉得儿子聪明可爱,顺着他的话头,又聊起了物价、工资、副食本上的供应,发愁钱不够花,东西不够吃。
陈曦竖着耳朵听,心里默默记下:父亲月工资约西十元,母亲三十左右。粮食定量,每月约三十斤,细粮(白面、大米)少,粗粮(玉米面、红薯)多。肉票每人每月半斤左右。鸡蛋凭副食本购买,数量有限。蔬菜季节性很强,冬天主要是白菜萝卜土豆。
好嘛!这生活水平,真是温饱线挣扎啊!难怪爹妈天天为钱发愁。
又一天,隔壁张婶来串门,跟林小婉唠嗑:“听说没?前街老李家的二小子,辞职不干了!”
林小婉惊讶:“铁饭碗都不要了?干啥去?”
“说是跑去南边倒腾电子表去了!啧啧,那玩意听说可赚钱了!一块表能赚好几块呢!就是风险大,让人抓着算投机倒把!”
陈曦立刻捕捉到关键词“南边”、“电子表”、“赚钱”。
作者“悲恒河的于小鱼”推荐阅读《重生1983:从娘胎开始逆袭》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他适时地插嘴,发出模糊的音节:“表……赚……”
张婶乐了:“哎哟,曦曦也喜欢表啊?等你长大了,也去南边赚大钱!”
大人们又是一阵笑,话题自然转到了改革开放、南方特区、个体户这些新鲜事上。语气里既有羡慕,又有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
陈曦默默记下:南方有搞头。电子表是热门货。政策风向在变,但普通人顾虑多。
他还经常在老爸看报纸(虽然大部分时间在看图)时,故意去抓那些有大大标题的版面,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吸引注意。
陈建国往往会把标题念给他听:“哦,曦曦要看这个啊?‘我国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嘿,这个厉害!……‘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啥意思?……‘某地出现首家个体经营饭店’……现在私人也能开饭店了?”
通过这种方式,陈曦虽然足不出户,却能零星地捕捉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的信息碎片。
他甚至尝试引导性地提问。比如,他会指着墙上贴的旧年画里的轮船,问:“船……大……”
林小婉就会解释:“那是大轮船,跑好远好远的。你舅舅就在船上干活,在沪上,离咱们这可远了。”
“沪上……浦东……”陈曦努力发出这两个词。自从舅舅来过,他就时不时要念叨一下,刷存在感。
林小婉有点奇怪:“哟,你还记得舅舅说浦东呢?是啊,舅舅家就在浦东。那儿现在都是大农田,以后说不定真能像舅舅说的,盖大楼呢。”
虽然语气还是不怎么信,但至少“浦东”这个概念,在一次次的重复中,慢慢植入了父母的脑海。
陈曦像个小小的信息海绵,又像个潜伏的间谍,利用一切机会,从大人的闲聊、抱怨、读报中,汲取着关于这个时代、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养分。
这些信息现在看似无用,但他知道,这都是未来决策的基础。
就是这获取信息的方式有点累,得时刻保持警觉,还得装傻充愣。
唉,天才婴儿的脑力劳动,也是很大的消耗啊。
他打了个哈欠,觉得又需要补充点泉水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2U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