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的江南机械厂,装配车间的 C6140 车床还在 “嗡嗡” 运转,却比往日多了几分紧张 ——2000 个通讯齿轮的订单刚开足马力加工,客户又发来新需求:追加 500 个电路板支架,要求和齿轮配套交付,可这支架带着 3 处 90 度折弯,内角半径只有 1mm,车间里没人做过这么精密的折弯件。
“这咋弄?咱们只有老式冲床,没数控折弯机,手动机床弯出来的支架,内角全是毛边,还歪歪扭扭的!” 老周头拿着样品支架,眉头拧成了疙瘩。样品是薄如纸片的铝合金板,3 处折弯处光滑得能映出人影,他昨天让小李试弯了 10 个,有 8 个内角超差,2 个首接折裂了,“客户说这支架要装在 BP 机主板上,差 0.5mm 都卡不进去,这不是为难人吗?”
车间里的男工们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铝合金太脆了,手工折弯肯定裂,得有专业模具才行!”“咱们厂哪有折弯模具?去上海订做至少要半个月,肯定赶不上交货期!”“我看这活咱们干不了,还是跟客户说退单吧,免得砸了招牌!”
林晚秋接过样品支架,指尖捏着冰凉的铝合金板,心里却没慌 —— 她昨晚翻老周头给的《C6140 车床高级操作手册》时,看到过 “手工制作简易折弯模具” 的章节,是老工程师为解决紧急订单发明的法子,用铸铁做模芯,配合车床尾座顶紧,能把折弯精度控制在 0.1mm 以内。
“不用退单,咱们能做!” 林晚秋举起样品,声音清亮,“手册里有‘简易模具法’,咱们自己做套折弯模具,一天就能试产!”
“自己做模具?” 小李瞪大了眼睛,“晚秋姐,模具不是得专业厂家做吗?咱们手工磨的模芯,精度够吗?”
张岚这时抱着《零件测绘手册》跑过来,翻到 “模具测绘” 那一页:“你们看!这里写着,用车间里的废铸铁块做模芯,先在车床上车出 90 度凹槽,再用砂轮打磨内角,最后用千分尺校准,精度能到 0.05mm,刚好符合支架要求!”
李姐也跟着点头,手里攥着刚从仓库拿来的材料单:“仓库里有去年剩下的铸铁块,硬度够,还有 8mm 厚的铝合金板,刚好能裁成支架尺寸!我现在就去领料,咱们分工干!”
刘嫂则拿出计件记录本,快速画了个分工表:“老周师傅和晚秋做模具,我和李姐裁铝合金板,张岚负责记录参数和校准尺寸,争取今天做出模具,明天试产!”
说干就干。林晚秋和老周头搬来一块 300mm 见方的废铸铁,先在车床上把铁块车成 100mm×50mm 的模芯坯料,再换成型刀,慢慢在模芯上车 90 度凹槽 —— 车床转速调得很慢,每一刀只切 0.1mm,生怕车过头。老周头负责操作车床,林晚秋则蹲在旁边,用百分表实时测量凹槽尺寸:“深度 5mm,宽度 8mm,刚好能卡住铝合金板!”
车完凹槽,林晚秋又拿起砂轮,蹲在砂轮旁打磨模芯内角 —— 她特意把砂轮换成细粒度的,一点点磨掉铸铁的毛刺,时不时用手指摸一下内角,首到触感光滑,再用千分尺量内角半径:“1.02mm,差 0.02mm,再磨两下!”
旁边的男工们一开始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后来见林晚秋磨模具时汗水滴在铸铁上,瞬间蒸发成白烟,手心都攥出了汗。之前说 “干不了” 的男工老王,忍不住递过去一瓶凉水:“晚秋,歇会儿再磨吧,这活儿费眼神,别累坏了。”
林晚秋接过水,喝了一口,笑着说:“谢谢王师傅,再磨几分钟就好,早一分钟做好模具,就能早一分钟试产,不能耽误交货期。”
下午西点,简易折弯模具终于做好了 —— 模芯固定在车床尾座上,配合一个活动压块,只要把铝合金板塞进凹槽,转动尾座手柄顶紧,就能折出 90 度角。林晚秋拿起一块裁好的铝合金板,先在板上划好折弯线,再小心地塞进模具凹槽:“小李,帮我扶着压块,慢慢用力!”
小李点点头,双手扶住压块,随着尾座手柄缓缓转动,铝合金板 “咔嗒” 一声折成了 90 度角。林晚秋赶紧拿下来,用千分尺量内角半径:“1.00mm!刚好符合要求!再量折弯角度,90 度,没偏差!”
车间里瞬间响起掌声,老周头拿着折好的支架,激动地说:“成了!这模具比我想象中还好用!晚秋,你这脑子真是灵光,老手册上的法子,也就你能活学活用!”
张岚赶紧记录数据:“16 点 15 分,首次试弯成功,内角半径 1.00mm,折弯角度 90 度,合格率 100%!” 李姐和刘嫂也立刻行动起来,把裁好的铝合金板分给工人们,按模具操作方法教大家折弯 —— 不到半小时,就折出了 20 个合格的支架,每个都光滑平整,没有毛边。
第二天一早,客户派来的技术员王工就到了车间考察。他拿起一个折弯好的支架,用卡尺量了又量,脸上满是惊讶:“你们这支架的精度,比我们合作的国营大厂还高!我还以为你们没数控折弯机,肯定做不好,没想到……”
林晚秋笑着递过去简易折弯模具的图纸:“我们用老工程师留下的‘简易模具法’,自己做了套模具,虽然是手工操作,但只要仔细点,精度就能达标。”
王工接过图纸,翻了几页,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你们不仅能按时交货,还能创新加工方法,我们老板说了,以后通讯零件的订单,优先给你们厂!对了,我们最近在研发手机零件,需要做一种微型连接器,精度要求 IT5 级,你们有兴趣试试吗?”
“手机零件?” 林晚秋心里一动 ——1998 年的手机还属于奢侈品,但她知道,再过几年,手机会像 BP 机一样普及,这可是比 BP 机零件更大的市场!“我们有兴趣!您能给我们看看样品吗?我们可以先做测绘,出图纸!”
王工从包里拿出一个微型连接器样品 —— 比指甲盖还小,上面有 5 个细小的针脚,间距只有 0.5mm。“这个零件的针脚公差要求 ±0.01mm,比 BP 机齿轮还精密,你们要是能做出来,以后手机零件的订单,我们给你们 30% 的份额!”
厂长这时也赶了过来,拍着林晚秋的肩膀说:“晚秋,这可是个好机会!咱们厂要想在通讯行业站稳脚跟,就得拿下手机零件订单!技术上有什么需要,厂里全力支持!”
林晚秋接过微型连接器样品,指尖能感觉到针脚的细小 —— 这确实是个挑战,但也是机遇。她看向身边的姐妹们,张岚立刻说:“我们今晚就开始测绘,查资料,肯定能画出图纸!” 李姐和刘嫂也点头:“我们去仓库找精密加工的材料,配合你们研发!”
王工看着她们团结的样子,笑着说:“我就喜欢你们这股劲!我先把样品留在这里,下周再来看看你们的进展,要是图纸没问题,咱们就签手机零件的研发合同!”
送走王工后,车间里的气氛更热烈了。老周头拿着微型连接器,仔细看了看:“这零件虽然小,但只要咱们好好研究,肯定能做出来!晚秋,你要是需要车床加工,我 24 小时盯着,保证精度!”
林晚秋点点头,把连接器样品放在绘图板上,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这零件的针脚要用黄铜做,表面得镀金,防止氧化,还得用精密车床车出 0.5mm 的间距…… 咱们先从测绘开始,张岚负责画针脚的位置图,李姐查黄铜镀金的资料,刘嫂协调精密加工的工具,我来总览图纸设计!”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车间里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 —— 有人在测绘零件,有人在查资料,有人在准备加工工具,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绘图板上,映出一张张专注的脸庞。
林晚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希望。从流水线女工到技术科学徒,从加工 BP 机齿轮到研发手机零件,她和姐妹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却也充满了力量。她拿出笔记本,在 “通讯零件系列化” 下面,又写了一行:“目标:拿下手机零件订单,为入世后的通讯市场做准备!”
傍晚的时候,林晚秋把初步画好的手机连接器图纸拿给老周头看。老周头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半天,说:“这图纸设计得没问题,针脚的位置和尺寸都标得很清楚。晚秋,咱们下周就能试加工,我己经跟电工师傅说了,把车床的主轴精度再校准一遍,保证能达到 IT5 级!”
林晚秋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 —— 手机零件的研发只是第一步,以后还要学更精密的加工技术,比如电火花加工、线切割,还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这样才能在通讯行业长期发展。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她们姐妹同心,有老周师傅的支持,有厂长的信任,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车间里的 C6140 车床还在运转,加工着 BP 机的电路板支架,而绘图板上的手机连接器图纸,己经开始描绘她们未来的蓝图 —— 那些小小的零件,终将从江南机械厂的车间里出发,装在一部部手机里,走进千家万户,带着她们的汗水和梦想,在即将到来的入世浪潮中,闯出一片属于女性技工的广阔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62Y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