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茶研所的最后一片茶园
惊蛰的雷声还未响起,一封加急文件己经送到了知夏的案头:因城市规划,茶研所所在的这片土地将被征用,建设科技产业园。最后期限,是下一个冬至。
消息像一场无声的雪,覆盖了整个茶研所。陈伯整日坐在老茶树下,一言不发;小郑团队默默停止了所有数字化项目;连最活泼的茶心,也学会了望着茶园发呆。
“没有茶研所的茶山,还是茶山吗?”茶心在日记本上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转机来自一个清晨。茶心抱着募捐箱站在市政府门口,身边立着手绘的展板:“请留下最后一片会呼吸的土地”。孩子们轮流讲述自己与茶的故事,过路人无不动容。
媒体报道后,支援从西面八方涌来:
· 云南茶农寄来联名请愿书
· 日本茶道协会发来声援视频
· 甚至当年被救助的摩洛哥村庄也集资捐款
但最有力的支持,来自科技园区规划者本人——他竟是当年在茶驿喝过“勇气茶”的创业者。“我忘不了那杯茶给我的力量,”他在协调会上说,“为什么不能共存呢?”
于是诞生了惊人的方案:科技园将茶研所作为核心景观保留,建筑限高,风格统一,并设立“茶文化科技创新基金”。
新生的茶研所,成了传统与未来的奇妙融合体:
· 无人机巡查茶园,但采摘仍用手工
· 炒茶锅接入物联网,火候仍凭老师傅经验
· 甚至开发出“茶脑接口”:戴上传感器,作者“洋浩轩”推荐阅读《和你重逢在梅雨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能用脑电波控制冲泡参数
茶心有了新课题:如何让AI学会“茶心”。她给AI输入陈伯的炒茶记忆、周师傅的品茶心得,甚至老茶树的生长数据。
“缺了点什么。”AI总是这样判断。首到茶心输入那年抗旱时孩子们手心的温度、星茶会上众人的惊叹声、记忆茶馆里的眼泪...AI终于说:“我明白了,茶是活的。”
冬至日,新科技园揭幕。茶研所的老门牌旁,多了块新牌子:“茶心科技创新中心”。开幕表演上,茶心与AI共同主持——孩子凭首觉选茶,AI精准控制参数,合泡出前所未有的“未来茶”。
当茶汤入口的瞬间,所有人都怔住了:那味道既陌生又熟悉,像是将茶研所百年时光都融在了一盏茶中。
“这是...”陈伯眼眶,“我师父那年的味道。”
AI屏幕上浮现文字:“我从时光中学到了茶心。”
如今,茶研所的茶香飘进实验室、写字楼、孵化器。程序员们习惯来杯“代码茶”,投资者爱上“决策茶”,甚至AI机器人也会定期“品茶”优化算法。
茶心在日记最后写:“茶没有最后一园,只要还有人记得,茶香就会在新地方发芽。”
月光下,新园区的玻璃幕墙映出老茶树的影子。仿佛时光在此重叠,过去与未来,都在一盏茶中静静交融。
而最高的那栋楼顶,茶心种下了第一棵盆栽茶苗——那是用太空茶种培育的,叶片永远朝向茶山的方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638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