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苏雨薇的茶之旅
巴黎展会结束三个月后,知夏收到一个从云南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包精致的普洱茶饼和一张简单的手写卡片:
“这里的云海很美,茶农们的笑容更美。感谢你们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茶道。——雨薇”
卡片附着一个地址: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村。
知夏与陆子谦对视一眼,同时做了决定:去找到她。
勐佑村隐藏在云雾缭绕的茶山深处,道路崎岖难行。经过两天的颠簸,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地址——一座简朴的农家小院,门上挂着“雨薇茶室”的木牌。
推开门,他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苏雨薇。她穿着朴素的棉布衣裳,皮肤被高原阳光晒成健康的小麦色,正耐心地教几个当地孩子认字。见到来客,她抬头微笑,那笑容宁静而真实。
“就知道你们会来。”她放下课本,语气平和,“孩子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记得帮家里采茶。”
孩子们欢快地跑开后,苏雨薇泡上普洱茶。茶汤橙红明亮,香气独特。
“这是我自己做的第一饼茶。”她语气中带着自豪,“虽然还不够好,但是个开始。”
原来,出狱后苏雨薇没有回到城市,而是来到这个偏远的茶村。她用所有积蓄买了片老茶园,向当地茶农学习最传统的制茶技艺。
“开始很艰难。”她平静地叙述,“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连生火做饭都不会。但这里的村民很善良,慢慢教我。”
最让她触动的是,村民们并不知道她的过去,只当她是个来学茶的城市姑娘。
“没有标签,没有偏见,我可以真正重新开始。”她望着远方的茶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却充实。”
知夏注意到墙上贴着一张计划表:“勐佑村儿童助学计划”。
“这里的孩子上学要走西个小时山路。”苏雨薇解释,“我办了这个小课堂,白天教孩子,晚上教认字。周末带他们采茶制茶,卖的钱存作教育基金。”
陆子谦翻看桌上的账本,惊讶地发现她己经资助了十七个孩子继续学业。
“你是怎么做到的?”
苏雨薇微笑,“记得我以前擅长什么吗?网络营销。现在我帮村民网上卖茶,价格比中间商收购高三倍。他们增收,孩子能上学,双赢。”
傍晚,她带他们参观茶园。夕阳下的茶山美得令人窒息,苏雨薇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一片茶区,仿佛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家园。
“最老的那棵茶树有八百多岁了。”她指着山顶,“村民们视它为神树,每年采茶前都要祭拜。我第一次参与时,哭了整整一夜。”
“为什么?”知夏问。
“因为感受到了敬畏。”她眼神深远,“茶不只是商品,更是生命,是文化与自然的连接。我们曾经的争斗多么可笑。”
晚餐是简单的农家菜,却格外香甜。饭后,村民们自发聚集到小院,拿出各种乐器,举行了一场小小的茶歌会。
苏雨薇用当地方言唱起茶歌,声音清亮动人。唱罢,她向知夏伸出手:“一起来吗?”
那一刻,所有隔阂彻底消融。知夏接过她递来的茶碗,一饮而尽,苦中带甘,如同人生。
夜深人静时,苏雨薇终于谈起往事。
“在监狱的日子,我每天都在恨。恨父亲为什么那么傻,恨你们为什么那么幸福。”她拨弄着炉火,“首到有一天,监狱图书馆里读到一本关于茶道的书,上面写着‘一期一会’。”
她停顿片刻,“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不会重来,所以要全心对待。我突然明白,自己浪费了多少个‘一会’在仇恨上。”
出狱后,她本打算远走他乡,却在火车站看到一个宣传云南茶山的纪录片。
“就像命运召唤。”她微笑,“来这里的第一天,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我的心突然就静了。”
临别前,苏雨薇送给知夏一包特别的茶籽:“这是那棵八百年老茶树的种子,希望能在茶研所生根发芽。”
回程路上,知夏久久无言。陆子谦轻声问:“在想什么?”
“在想命运的神奇。”知夏望向车窗外连绵的茶山,“谁能想到,最后帮助我们和解的,竟是茶本身。”
一年后,勐佑村的老茶树种在茶研所发了新芽。同时,茶研所与苏雨薇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雨薇计划”,资助偏远茶区女性创业。
项目启动仪式上,苏雨薇视频连线发言。背景是她新扩建的茶室和教室,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光彩。
“茶教会我最重要的道理:无论被炒、被压、被沸水冲泡,最终都会绽放香气。”她看着知夏和陆子谦,“感谢你们让我明白,人生如茶,浮沉之后,余味悠长。”
视频结束前,她举起一杯茶,郑重道:
“以茶为媒,以心相待。一期一会。”
知夏与陆子谦相视一笑,举杯相和。
茶香袅袅中,过往种种,皆成序章。
作者“洋浩轩”推荐阅读《和你重逢在梅雨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38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