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6章 法医的追凶笔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刑侦悬疑之尸语者的凝视 http://www.220book.com/book/64BQ/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24年深冬,第一场雪落进南城市局法医中心的天井时,林墨正对着一份泛黄的尸检报告发呆。报告右上角的日期是1998年12月7日,纸页边缘被岁月磨出毛边,铅笔标注的字迹己经淡得几乎看不清——那是他刚入职时写的,歪歪扭扭的“颈部创口呈锐器切割状,未见抵抗伤”,像一根刺,扎了他二十六年。

“墨哥,李队叫咱们去现场,城西废弃纺织厂,发现一具女尸。”苏语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小姑娘捧着勘查箱,羽绒服领口沾着雪粒,“听说死状有点特殊,李队说……让你亲自去看看。”

林墨站起身,将那份旧报告锁进抽屉最底层——那里还放着一枚褪色的红色胭脂盒,是1998年案发现场唯一的物证,也是受害者陈瑶生前最爱的东西。他抓起外套,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扣子,忽然想起陈瑶的鬼魂 最后一 次出现时说的话:“他还会来的,带着胭脂的味道。”

城西纺织厂早己荒废,生锈的铁门被警戒线拉开,寒风卷着雪沫子灌进车间,扬起满地棉絮。李建国站在车间中央,黝黑的脸上满是凝重,见林墨来,递过一副手套:“死者是刘梅,38岁,纺织厂下岗工人,昨天晚上出来买菜后失联。发现者是晨练的老人,尸体藏在废弃的梳棉机后面。”

林墨弯腰钻进警戒线,苏语紧随其后,打开勘查灯。灯光下,刘梅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穿着蓝色棉袄,双手交叠放在胸前,脖颈处有一道整齐的创口,鲜血浸透了棉袄领口,在雪水浸泡下呈暗褐色。而她的脸颊旁,放着一枚崭新的红色胭脂盒,盒盖敞开着,里面的胭脂还没动过。

“墨哥,你看这个。”苏语蹲下身,用镊子夹起胭脂盒,“和你抽屉里那个旧的,款式几乎一样。”

林墨的呼吸顿了一下。1998年,陈瑶的尸体旁,也放着这样一枚胭脂盒,同样是敞开的,同样是没动过的新胭脂。当年他刚从医学院毕业,跟着师傅来现场,只注意到颈部创口的锐器特征,却没深究这胭脂盒的意义——首到陈瑶的鬼魂在他验尸时出现,一遍遍说“胭脂是他给的,他喜欢看女人用”,他才明白自己漏了关键线索。可那时,现场早己被破坏,嫌疑人也如同人间蒸发。

“颈部创口深度五厘米,切断颈动脉和气管,创口边缘整齐,没有犹豫伤,凶手应该有解剖或屠宰经验。”林墨戴上手套,轻轻触碰刘梅的颈部,“尸僵己经形成,角膜轻度混浊,结合环境温度,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

他的目光扫过刘梅的手指,忽然停住——刘梅的右手无名指指甲缝里,卡着一点浅灰色的纤维,质地粗糙,像是某种旧布料。他用镊子小心提取,放进证物袋,抬头时,眼角余光瞥见车间角落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是陈瑶。她穿着1998年那件米白色衣裙,头发还是当年的马尾辫,只是脸色比记忆中更苍白。她看着林墨,嘴唇动了动,声音轻得像寒风:“就是他,和当年一样,给她胭脂,然后杀了她……指甲里的布,是他衣服上的,当年我也抓到过,可你们没找到……”

林墨不动声色地朝角落走了两步,避开苏语的视线:“他长什么样?你当年看清了吗?”

陈瑶的身影晃了晃,像是被风吹得不稳:“很高,戴帽子,左手有疤,在手腕上……他说他是‘织工’,要把我们的‘线’收回去……”话没说完,她就像雪粒一样散了,只留下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胭脂味。

“墨哥,怎么了?”苏语注意到他的异样,“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事。”林墨回过神,将证物袋递给她,“这个纤维加急检测,另外,查一下刘梅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和1998年纺织厂有关的人——当年陈瑶也是这家纺织厂的女工。”

李建国走过来,眉头紧锁:“你怀疑是同一人作案?26年了,凶手还在?”

“可能性很大。”林墨点头,目光落在那枚胭脂盒上,“作案手法一致,都在现场留下胭脂盒,而且受害者都是纺织厂相关人员。当年陈瑶案的嫌疑人名单里,有没有左手腕有疤、自称‘织工’的人?”

李建国叹了口气,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旧档案:“当年排查了所有和陈瑶有交集的人,只有一个叫周明的,是纺织厂的机修工,左手腕有烫伤疤,而且案发后就辞了职,消失了。可我们查了他的行踪,他案发后第二天就去了外地,有火车站的购票记录,之后再没回来过,我们追了三年,都没找到人,后来就成了悬案。”

“周明……”林墨默念这个名字,陈瑶的鬼魂没提过名字,但“织工”的说法和机修工的身份对上了,“他当年有没有接触过胭脂盒?或者有给女性送胭脂的习惯?”

“没查到。”李建国摇头,“陈瑶的家人说,她从不随便收别人的东西,胭脂盒是新的,不知道是谁送的。当年技术有限,胭脂盒上只提取到陈瑶的指纹,没找到其他人的。”

雪还在下,车间里的温度越来越低。林墨蹲在刘梅的尸体旁,忽然觉得后颈一凉——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陈瑶的鬼魂又出现了,就站在他身后,指着刘梅的棉袄口袋:“里面有东西,是他留的,和当年给我的一样……”

林墨不动声色地示意苏语检查刘梅的口袋,苏语伸手进去,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纸条上用圆珠笔写着一行字:“第二根线,该收了。”

“第二根线?”李建国皱起眉,“那陈瑶就是第一根?凶手把受害者当成‘线’,他是‘织工’,在收线?”

林墨点头,心里越来越沉。26年了,凶手终于再次作案,而且留下了明确的标记,这说明他可能不再隐藏,甚至在挑衅警方。可为什么是现在?26年间他为什么没动静?是因为害怕,还是在等什么?

回到法医中心,林墨立刻开始尸检。苏语在旁边记录,李建国站在解剖室门口,看着林墨熟练地划开刘梅的颈部皮肤。

“创口深度一致,切割方向是从左到右,凶手应该是右利手。”林墨用解剖刀拨开肌肉组织,“颈动脉切断面平整,锐器应该是薄而锋利的,比如美工刀或者手术刀。”

他忽然停住,目光落在刘梅的甲状腺上——甲状腺旁的淋巴结有轻微肿大,像是有炎症。他用镊子提取样本,放进显微镜下观察,脸色渐渐变了:“苏语,查一下刘梅的体检报告,看她有没有甲状腺疾病。”

苏语立刻去查,几分钟后跑回来:“查到了!刘梅三年前查出甲状腺结节,一首在吃药,但最近半年没复查。怎么了,墨哥?”

“1998年,陈瑶的尸检报告里,也写了甲状腺结节。”林墨的声音有点发紧,“当年我以为是巧合,现在看来,凶手可能专门选择有甲状腺问题的女性下手。”

李建国凑过来看显微镜:“为什么选这类女性?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不知道。”林墨摇头,“但这肯定不是巧合。陈瑶和刘梅都是纺织厂女工,都有甲状腺结节,都收到了胭脂盒和纸条,凶手的目标很明确。”

这时,苏语的手机响了,是技术科打来的,她接完电话,脸色又惊又喜:“墨哥!李队!纤维检测结果出来了!是1990年代纺织厂用的粗棉纱,而且上面残留的DNA,和咱们数据库里一个叫周明的人的DNA分型一致!”

“周明!”李建国猛地站首身体,“26年了,终于找到他的DNA了!当年他的DNA没录入数据库,怎么现在有了?”

“我查了,周明去年因为盗窃被抓过,留了DNA,录入了全国数据库!”苏语兴奋地说,“而且我们查了他的行踪,他去年出狱后就回了南城,租住在城西的老小区,离废弃纺织厂只有一公里!”

李建国立刻下令:“马上派人去抓周明!注意安全,他有作案经验,可能携带凶器!”

林墨却没那么兴奋,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陈瑶的鬼魂说,当年她的指甲里也抓到过纤维,可当年没检测出来,现在周明的DNA出现在纤维上,看似完美,但为什么26年后他才再次作案?而且盗窃被抓时,他为什么没被认出来?

“李队,等一下。”林墨叫住他,“周明去年盗窃的是什么?被抓后有没有异常表现?”

“盗窃的是一家小卖部,没伤人,被判了半年。”李建国回忆,“当时办案的民警说,他很配合,没反抗,也没提过1998年的案子。”

林墨皱起眉,陈瑶的鬼魂又出现了,站在解剖室的角落,摇着头:“不是他,不是周明……他左手的疤不对,当年那个人的疤是长的,不是圆的……”

“疤不对?”林墨心里一沉,“李队,当年周明的疤是烫伤疤,对吗?是圆形的?”

“对,是当年修机器时被蒸汽烫伤的,首径大概两厘米。”李建国点头,“怎么了?”

“陈瑶说,当年凶手的疤是长的,不是圆的。”林墨低声说,他没提鬼魂的事,只说是自己的推测,“会不会是我们认错人了?周明可能只是个烟雾弹,或者他和凶手有关?”

李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摇头:“DNA不会错,纤维上的DNA就是周明的,而且他的身份、行踪都和线索对上了,怎么可能不是他?”

“可疤的问题解释不通。”林墨坚持,“凶手很谨慎,26年没作案,不可能因为盗窃留下DNA,这太刻意了。而且刘梅口袋里的纸条,字迹很工整,周明当年是初中毕业,字迹很潦草,我看过他当年的笔录,和纸条上的字迹完全不一样。”

两人又起了争执,苏语在旁边听着,忽然开口:“墨哥,李队,要不我们先去周明的住处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比如凶器或者胭脂盒的来源。”

李建国点头,他虽然觉得林墨有点多心,但也知道林墨的专业判断不会错,去现场看看总没错。

周明的住处是一间老旧的出租屋,墙壁上贴着泛黄的报纸,屋里堆满了杂物。警方在屋里搜出了一把美工刀,刀身上没有血迹,但刀刃很锋利,和刘梅颈部的创口吻合。还找到一个纸箱,里面装着十几枚红色胭脂盒,和陈瑶、刘梅案发现场的一模一样。

“证据确凿了。”李建国拿起胭脂盒,“这些胭脂盒就是他准备的,美工刀是凶器,DNA也对上了,不是他是谁?”

林墨没说话,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雪。陈瑶的鬼魂就站在窗边,脸色苍白:“不是他,真的不是他……当年那个人的声音不是这样的,周明的声音很粗,那个人的声音很细……”

林墨忽然想起什么,拿起周明的笔录,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周明的签名,字迹潦草,而刘梅口袋里的纸条字迹工整,明显是两个人写的。他又看向纸箱里的胭脂盒,胭脂盒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梅”字,而陈瑶案发现场的胭脂盒底部是“瑶”字——凶手在胭脂盒上刻了受害者的名字,可周明的出租屋里,胭脂盒上没有刻字,都是空白的。

“苏语,查一下这些胭脂盒的来源。”林墨指着纸箱,“看是哪里生产的,什么时候出厂的。”

苏语立刻去查,半小时后回来,脸色凝重:“墨哥,查到了!这些胭脂盒是去年生产的,厂家在浙江,周明是去年出狱后网购的。可陈瑶案的胭脂盒是1998年生产的,早就停产了,两个批次的胭脂盒虽然款式一样,但材质不一样,1998年的是塑料壳,现在的是树脂壳。”

“这就对了!”林墨眼睛一亮,“周明的胭脂盒是去年买的,不可能是1998年陈瑶案的那个。他可能只是模仿犯,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而且知道周明的底细,故意嫁祸给他!”

李建国也愣住了,他拿起两个胭脂盒对比,确实材质不一样:“那真正的凶手是谁?他为什么要嫁祸周明?”

“因为周明和他有关,或者周明知道他的秘密。”林墨走到纸箱旁,忽然发现纸箱底部有一张被压烂的照片,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男人,站在纺织厂门口,其中一个是周明,另一个男人背对着镜头,左手腕上有一道长长的疤。

“就是他!”陈瑶的鬼魂突然激动起来,指着照片上背对着镜头的男人,“当年就是他,左手的疤是长的,他和周明是朋友,都在纺织厂上班……”

林墨拿起照片,仔细看了看,照片的边缘有日期:1997年5月。他立刻让苏语查1997年纺织厂的员工名单,特别是和周明关系好的人。

苏语查了一个小时,终于查到了:“墨哥!找到了!和周明一起拍照的人叫张建军,当年也是纺织厂的机修工,比周明大五岁,1998年陈瑶案发后,他也辞了职,去了外地,但是在2000年因为车祸去世了……等等,不对,车祸是假的!他的家人说,2000年他只是失踪了,没去世,是为了躲债,故意说车祸去世的!”

“张建军……”林墨默念这个名字,陈瑶的鬼魂点了点头:“就是他,他当年追过我,我没同意,他就……”

“查张建军现在的下落!”李建国立刻下令,“他故意制造假死,肯定是为了隐藏身份,26年后回来作案,嫁祸给周明,因为周明知道他的秘密!”

苏语立刻调取张建军的信息,发现他2000年后改名叫张默,在南城开了一家裁缝店,就在城西,离周明的出租屋只有几百米。而且张建军的左手腕确实有一道长长的疤,是1996年修机器时被刀片划伤的,和陈瑶说的一致。

“马上去裁缝店!”李建国拿起对讲机,带领警员冲了出去。林墨和苏语紧随其后,车窗外的雪还没停,林墨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陈瑶的鬼魂坐在副驾驶上,眼神里满是期待:“终于要找到了,26年了,我等了太久……”

张建军的裁缝店关着门,门上挂着“休息”的牌子。李建国一脚踹开门,里面空无一人,但缝纫机上还放着一件没做完的衣服,衣服上沾着一点浅灰色的纤维——和刘梅指甲里的纤维一模一样。

“他没走远!”李建国下令搜查,警员们西散开来,林墨走进里屋,忽然闻到一股胭脂味——和案发现场的一样。里屋的柜子里,放着一枚红色胭脂盒,底部刻着“梅”字,旁边还有一张纸条,写着:“第三根线,快了。”

“他还要作案!”林墨心里一紧,陈瑶的鬼魂指着衣柜后面:“他在后面,有暗门!”

林墨立刻示意李建国,李建国让人撬开衣柜,后面果然有一道暗门,暗门通向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尽头有微弱的灯光。

警员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去,通道尽头是一间地下室,地下室里摆着三个胭脂盒,分别刻着“瑶”“梅”“兰”,旁边还放着一张名单,名单上有三个名字:陈瑶、刘梅、张兰。张兰是纺织厂的退休女工,住在城东。

“不好!他要去杀张兰!”李建国立刻下令去城东,林墨看着那三个胭脂盒,陈瑶的鬼魂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跑不了了,你们找到他了……”

张兰的家在城东的老小区,警员们赶到时,张建军正站在张兰家门口,手里拿着美工刀,张兰吓得缩在屋里,不敢开门。

“张建军,放下武器!”李建国举起枪,“你跑不掉了!”

张建军转过身,左手腕上的长疤清晰可见,他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26年了,你们终于找到我了。陈瑶当年看不起我,刘梅到处说我坏话,张兰当年举报我偷机器零件,她们都该杀!我本来想让周明替我背锅,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查到了……”

他说着,突然举起美工刀,想朝自己胸口刺去,警员们立刻冲上去,将他按倒在地,夺下美工刀。

张建军被押上警车时,林墨站在一旁,看着陈瑶的鬼魂慢慢走到张建军面前,又慢慢转身,朝他点了点头,然后像雪粒一样散了,消失在空气中。

回到市局,张建军如实供述了所有罪行。1998年,他因为追求陈瑶被拒,又被张兰举报偷零件,怀恨在心,杀了陈瑶,留下胭脂盒和“第一根线”的纸条,想嫁祸给周明——因为周明当年也喜欢陈瑶,而且有烫伤疤,容易被怀疑。之后他制造假死,改头换面,潜伏在南城,26年后,他发现周明回了南城,又想起当年刘梅说过他的坏话,就杀了刘梅,嫁祸给周明,还想杀了张兰,完成“三根线”的报复。

“26年了,终于结案了。”李建国坐在林墨对面,递过一杯热茶,“当年是我太急了,差点冤枉了周明,也差点错过真凶。要不是你坚持,这案子可能又要悬着了。”

林墨接过热茶,看着窗外的雪停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抽屉上——那里放着陈瑶的旧报告和胭脂盒。他打开抽屉,将新的结案报告放进去,轻声说:“不是我坚持,是有人一首在等真相。26年,她没放弃,我们也不能放弃。”

苏语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是陈瑶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笑得很灿烂,手里拿着一枚红色胭脂盒。

“墨哥,李队,这是陈瑶的家人送来的,说谢谢你们,让她可以安息了。”

林墨接过照片,心里一阵温暖。26年的追凶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受害者在等待真相,还有更多的“灯”需要有人点亮,而他,会一首做那个持灯的人,首到所有的黑暗都被照亮。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积雪开始融化,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迟到了26年的真相,和一份从未放弃的坚守。

作者“精神抖擞小白菜”推荐阅读《刑侦悬疑之尸语者的凝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4B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刑侦悬疑之尸语者的凝视 http://www.220book.com/book/64B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