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数日,沈默携《东风破》出关。
录制当天,录音棚的气氛庄重得近乎仪式化。不仅钟伯和几位核心乐手在列,沈默更是请来了数位精通民族乐器的国宝级老师助阵。仿古琵琶、洞箫、甚至编钟的复制品都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一旁,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沈默并未急于开嗓,而是先与各位老师反复核对每一处细节。他对音色的要求苛刻到了极致:琵琶轮指需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颗粒感,却又不能过于清脆,要带一丝岁月的沙哑;洞箫的声音要“呜咽如泣”,气流通过箫管的微妙震动必须传达出具体的情绪;甚至那一声编钟的轻鸣,应在哪个小节、哪个拍点切入,回荡多久,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这里,弦乐铺底要极轻,”沈默指挥着电脑midi弦乐声部的编程,“像一层薄雾,托住民乐的旋律,不能抢,不能浊,要若有若无,是背景里的远山。”
整个编曲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古今对话,一次中西音乐的精密焊接。当所有声部终于磨合到沈默满意的状态时,时间己过去了大半天。
沈默步入录音间。他换上了一件月白色的长衫,身形清瘦,眼神却澄澈坚定。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烟雨朦胧、离别多殇的江南古镇。
前奏响起,古筝与琵琶交错,勾勒出静谧而忧伤的画卷。沈默开口,嗓音不再是《吻别》的浓烈,也非《暗香》的沉郁,而是一种带着文人气的清冷与克制,咬字清晰,带着独特的韵律感,如同吟诵一首宋词: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副歌部分,旋律陡然拔高,情绪却依旧内敛,那种错失与怅惘被包裹在极致优美的旋律中,催人心肝: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一曲终了,录音棚内落针可闻。那位弹奏琵琶的老艺术家,指尖仍轻抚琴弦,眼中似有泪光闪动。钟伯摘下耳机,良久,才喃喃道:“此曲只应天上有……这己不是歌,是‘境’。”
当《东风破》的全平台上线时间确定后,苏晚晴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预热。没有提前透露任何音频片段,只在“无声者联盟”和官方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极具中国风韵味的海报:水墨渲染的残破院落,窗前孤灯一盏,地上花瓣零落,远处一道模糊的、渐行渐远的背影。配文只有两个字:“破晓”。
这极简而充满意境的海报瞬间引爆了猜测与期待。
歌曲上线那一刻,真正的“破晓”来临。
《东风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形态,瞬间击穿了所有年龄层、所有审美圈层的壁垒!其旋律的优美动听保证了传播度,其歌词的诗意与深刻提升了艺术性,而其开创性的“中国风”融合,则带来了一种震撼性的新鲜感!
【“我奶奶问我这是什么歌,她听哭了……”】 【“这歌词是诗吧?!‘酒暖回忆思念瘦’,这是什么神仙写法!”】 【“原来琵琶和钢琴可以这样对话?!我给沈默跪了!”】 【“那些质疑‘挪用’的傻逼出来走两步!这叫开宗立派!”】
乐评人集体失语,继而爆发出发自内心的盛赞,“开宗立派”、“重塑流行音乐审美”、“文化自信的音乐表达”等极高评价纷至沓来。《东风破》的成功,己远远超出一首热门金曲的范畴,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那些关于“挪用”的质疑,在这首真正意义上的原创经典面前,彻底沦为笑柄,被汹涌的赞誉冲刷得无影无踪。沈默用绝对的实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碾压式的绝地反击。
夜烧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