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沈默的新作渐具雏形,苏晚晴的舆论引导初见成效之时,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再次打破了工作室相对平静的节奏。
来者是一位西十岁左右、西装革履、气质精明的男人。他自称是某大型国际音乐节的亚洲区选片人,姓李。他的到来彬彬有礼,带来的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充满陷阱的“机会”。
李选片人盛赞了《锈骨》,称其“极具先锋性和国际视野”,并表示音乐节的主单元非常希望邀请“无声乐队”进行演出,这是一个面向全球乐迷和业界人士的绝佳平台。
然而,话锋一转,他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音乐节毕竟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为了确保演出效果,组委会希望沈默先生能在表演中适当调整曲目编排。比如,《锈骨》的某些实验性段落可以稍作精简,融入更多像《东风破》这样具有东方美学、更易被接受的作品。甚至……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这边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制作人,很乐意协助你们对《锈骨》进行一些‘国际化’的微调,让它听起来更……嗯,‘流畅’。”
这番话说得委婉动听,包裹着“国际化舞台”、“更大影响力”的糖衣,但其核心无异于一种温柔的阉割——要求沈默为了登上更大的平台,稀释自己的风格,妥协自己的表达,甚至将作品的最终解释权部分让渡。
工作室里刚刚凝聚起来的坚定氛围,瞬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几位年轻成员眼中流露出了犹豫和渴望。国际音乐节!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似乎只要稍微让步,就能触碰到之前难以想象的广阔天地。
苏晚晴眉头微蹙,正要开口,沈默却抬手制止了她。
他看向李选片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愤怒,也没有兴奋,只是平静地问:“您的意思是,音乐节邀请我们,但不是邀请《锈骨》本身,而是邀请一个经过你们修剪、变得‘流畅’的《锈骨》,对吗?”
李选片人笑容不变:“沈先生言重了。这只是为了让优秀的作品能被更多人欣赏的一种策略性调整。毕竟,艺术也需要沟通的桥梁。”
沈默点了点头,似乎表示理解。然后,他站起身,走到监听台,按下了播放键。这一次,响起的不是《锈骨》,而是他刚刚完成编曲框架的新歌小样。那是一段更加狂暴、更加不妥协、充满挑衅意味的旋律,如同冰冷的钢铁与炽烈的怒火交织碰撞。
李选片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愕然与不适。
音乐播放了整整一分钟,沈默才将其关闭。工作室里一片死寂。
“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音乐。”沈默看着李选片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它可能比《锈骨》更不‘流畅’,更不‘易被接受’。所以,我想我们可能不太适合贵音乐节对‘沟通桥梁’的要求。”
他做出了一个送客的手势,礼貌却不容置疑:“感谢您的邀请,但很抱歉,我们无法接受附加条件的舞台。‘无声乐队’的音乐,只会以它本来的面目出现,无论面对的是十个听众,还是十万个听众。”
李选片人的脸色变了变,似乎没料到会遭到如此干脆的拒绝。他试图再说什么:“沈先生,我希望您再考虑一下,这个机会非常难得……”
“不必了。”沈默打断他,眼神冷冽而坚定,“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选片人最终带着一脸难以置信的愠怒离开了。工作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沈默。
沈默转过身,目光扫过他的团队成员,缓缓说道:“记住今天。如果我们今天为了一个舞台妥协了一步,明天就会为更大的舞台妥协十步。首到最后,我们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那样的舞台,上去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要去的,不是他们施舍的舞台。”他指向窗外广阔的天空,“我们要去的,是能让我们声音毫无折扣响彻的地方。哪怕那里现在空无一人,但只要我们站上去,那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拒绝,有时比接受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坚定的信念。这一次,沈默用毫不犹豫的拒绝,再次巩固了王座的基石——那是对音乐纯粹性的绝对捍卫,是对内心准则的绝不背叛。这把淬火的刀,宁折不弯。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