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6章 她的战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娱乐:我的网约车电台爆火全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夜烧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当沈默全身心投入音乐的“淬火”过程时,苏晚晴的战场,则转移到了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前线。她清楚,在这个时代,沉默有时等同于认输,艺术的纯粹性固然重要,但若完全失去话语权的争夺,再好的作品也可能被淹没在刻意引导的声浪中。

她没有像普通公关那样急于发布声明或与媒体撕扯,那只会陷入对方设定的议程。她选择了更聪明、也更符合沈默气质的方式。

她首先联系了那位在专业论坛写下长篇分析《锈骨》的乐评人,并非请求他美化评价,而是提供了一份极其详尽的、由沈默和钟伯口述、她整理的创作手记,里面记录了《锈骨》从工业废墟的灵感触发,到每一个特殊音效的来源(比如某段低频噪音实际采自废弃工厂的老旧压缩机),再到歌词中核心意象的隐喻指向。她没有试图说服,只是提供更深入的“弹药”,让真正懂行的人去发出更有力的声音。

接着,她避开传统主流媒体,精心筛选了几家以深度、独立、先锋文化报道著称的新媒体平台和小型纪录片团队,主动发出了采访邀约。她的邀请函写得极具匠心,并非聚焦于“争议”,而是着眼于“创作本身”——“一场关于声音边界、工业美学与城市记忆的音乐实践”,“在喧嚣中,聆听《锈骨》背后的沉默思考”。

她为沈默安排的采访,也严格设定边界:只谈音乐创作,不回应任何针对个人的评价或引战话题。当有记者试图追问对那位大佬看法的回应时,苏晚晴会温和而坚定地将话题引回音乐本身:“沈默更愿意用作品说话,关于《锈骨》的创作理念,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段节奏的生成方式聊起……”

同时,她发动了“无声乐队”最坚实的根基——那些真正被音乐本身打动的忠实乐迷。她并未组织刷屏或控评,而是在官方社群发起了一个名为“我心中的《锈骨》”的征集活动,鼓励乐迷用文字、绘画、短视频等各种形式,分享这首歌带给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象图景。很快,一系列充满创造力、真诚甚至稚拙的回应涌现出来:有人画出了想象中的锈色城市,有人写下长长的诗篇,有人用日常物品模拟出歌曲中的节奏……这些来自普通听众的真实回响,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潜流,与那些冰冷的批判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更多旁观者看到了《锈骨》所能激发的、超越简单“好听难听”范畴的艺术生命力。

苏晚晴像一位冷静的指挥官,运筹帷幄,西两拨千斤。她没有试图去扑灭大火,而是在火场周围开辟出新的绿色地带,让更多的人能够绕过浓烟,首接触摸到作品真实的温度。她的战斗,无声却高效,最大限度地保护着沈默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在一点点地扭转着舆论的走向。

沈默虽然沉浸创作,但也感知到了苏晚晴所做的一切。一天深夜,他看到苏晚晴还在电脑前处理邮件,侧脸在屏幕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却异常专注。他走过去,将一杯热牛奶放在她手边。

“辛苦了。”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感激和心疼。 苏晚晴抬起头,揉了揉眉心,微微一笑:“没什么,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选择。” 她顿了顿,看向他,“你的战场是用音乐打破高墙,我的战场,是让打破高墙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我们只是分工不同。”

沈默凝视着她,忽然深刻体会到钟伯说过的那句“王座的基石”的含义。苏晚晴就是那块不可或缺的、最沉稳坚韧的基石之一。她或许不站在聚光灯下,但她的智慧、坚韧和无声的支持,是他能够心无旁骛去冲击、去创造的最重要保障。

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她是确保航船不迷失于风浪、并能将航迹宣告于世的导航员与守望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娱乐:我的网约车电台爆火全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