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穿透厚重的云层,舷窗外是熟悉的城市轮廓,在晨霭中显得既亲切又疏离。舱内广播响起柔和的中文提示,一种归家的实感才悄然落回心底。团队成员们脸上带着长途飞行的倦色,眼底却燃着一种被异国荣耀点燃后未曾熄灭的余烬,明亮而恍惚。
接机口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几乎将人淹没。闪光灯连成一片刺目的白,尖叫与欢呼挤压着空气,鲜花与写着他们名字的灯牌不断晃动。这热烈的拥戴,与数月前离开时那几乎无人问津的冷清,恍如隔世。年轻的乐手下意识地理了理衣领,试图在镜头前展现最好的状态,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这被认可、被渴望的感觉,如同甘醇的美酒,令人微醺。
沈默走在最前,苏晚晴稍后半步,冷静地维持着秩序。他接过一束递到眼前的百合,微微颔首致意,表情却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琉璃,礼貌而疏离。他的目光掠过那些激动的面孔,掠过那些闪烁的镜头,并未停留,仿佛在审视一幅与自己无关的喧嚣图景。这巨大的声浪并未真正进入他的内心,反而让他更清晰地听到自己体内那根始终紧绷的、属于音乐的弦音。
回到重新变得拥挤嘈杂的工作室,一种奇异的割裂感弥漫开来。墙角那把熟悉的木吉他上落着细小的灰尘,控制台上还散落着出国前未完成的乐谱手稿,一切似乎都停留在他们离开时的模样。然而,空气中又分明漂浮着某种不一样的东西——国际舞台的余韵、媒体追捧的热度、夜烧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以及团队成员身上那尚未褪去的兴奋与躁动。
祝贺的电话、合作的邮件、采访的邀约,如同雪片般纷至沓来。苏晚晴的房间几乎成了临时指挥所,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她冷静清晰的应答声交织不断。她高效地过滤着信息,眉眼间有疲惫,更有一种锐利的光芒,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在处理超负荷的数据。
沈默则将自己关进了监听室。外界的喧嚣被他刻意屏蔽。他需要沉淀。他戴上耳机,却没有播放任何音乐,只是听着电容麦克风捕捉到的、房间内极其细微的底噪。那“嘶嘶”的空白之声,像一片虚无的海,让他得以潜入深处,打捞那些在法兰克福舞台上稍纵即逝的感知碎片——台下那片陌生海洋由审视到沸腾的能量转换、不同文化背景的乐手在后台交换眼神时那种无需言语的理解与尊重、以及自己的声音撞击在巨大场馆墙壁上反弹回来的、略微陌生的回响。
荣耀的光环固然炫目,但他深知其虚幻。真正坚实的,永远是下一个音符,下一段旋律,下一次无可挑剔的表达。国际舞台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把更高标准的标尺,冷冷地悬在了他的面前。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仿佛成了一个微型的名利场漩涡中心。各路访客纷至沓来,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
有西装革履、言辞谨慎的顶级品牌代言接洽人,带来的合同金额足以让任何年轻人眩晕。他们赞美沈默的“独特气质”和“国际影响力”,试图将他的反叛形象嵌入精心设计的消费主义叙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