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府的马车停在客栈门口时,引来不少路人侧目。朱漆车厢上描着暗金云纹,车轮包裹着厚实的皮革,碾过青石板路悄无声息。车夫躬身掀开轿帘,林薇撩帘上车时,发现车内铺着厚厚的波斯毯,脚感柔软,角落里燃着安神的檀香,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姑娘不必拘束。” 萧玦己在车内端坐,手中捧着一卷《千金方》,见她上车,便将书卷放在小几上。他今日穿的青衫质地上乘,领口绣着暗纹,“听闻姑娘救治张掌柜时,用了个小巧的铜物件?不知是何种神药?”
“那是家传的药器,里面装的是缓解气喘的药粉。” 林薇指尖无意识着裙摆,心中快速盘算着如何解释现代药物,“专治气促喘闷之症,是家祖留下的秘方。”
萧玦颔首浅笑,并未深究,转而说起长安的趣闻。他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讲起西市胡商如何用琉璃珠冒充夜明珠骗人,引得林薇轻笑;又说起曲江池的荷花盛会,文人雅士泛舟吟诗,场面热闹非凡。偶尔提及的医理见解竟也颇有见地,显然对医术有所涉猎。
林薇渐渐放松下来,发现这位贵公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纨绔子弟。他甚至知道哪家药铺的甘草最地道,哪家的阿胶没有掺假,对药材的了解不亚于寻常郎中。“萧公子也懂医术?” 她忍不住问道。
“略通皮毛。” 萧玦笑道,“家母身体不好,自幼便跟着看些医书,希望能略尽孝心。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比起姑娘的实战本领,差远了。” 他目光坦诚,没有丝毫贵胄的傲慢。
马车行至平康坊,在一座气派的府邸前停下。朱漆大门前蹲着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门楣上悬挂着 “萧府” 匾额,字体苍劲有力。门房见马车停下,立刻上前躬身开门。穿过三进庭院,绕过假山流水,来到一处栽满玉兰的偏院,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
正房内,银霜色帐幔低垂,一位面色苍白的夫人斜倚在软榻上,发髻松松挽着,虽看得出精心保养,却难掩病容。见他们进来,夫人勉强撑着坐起身,身边的侍女连忙上前搀扶。
“母亲,这位便是林薇姑娘。” 萧玦快步上前,语气带着关切,“女儿说她医术很好,特请她来给您看看。”
“有劳姑娘了。” 苏夫人声音轻柔,带着病后的虚弱,目光温和地打量着林薇,“坐吧,翠儿,奉茶。”
林薇上前请安,注意到苏夫人眼下的青黑和微微发颤的手指。她依着记忆中的古法,伸出手指搭上夫人腕脉。指尖感受到脉象细弱如丝,搏动无力,是典型的虚证。问诊时发现,夫人不仅夜咳不止,痰少而粘稠,还伴有心悸盗汗,手足心热,己近半年不能安睡,日渐消瘦。
“夫人可否伸出舌头让小女看看?” 林薇轻声问道。
苏夫人依言照做,舌质红而少苔,正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林薇脑中飞速检索着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判断,这应该是肺肾阴虚导致的慢性咳嗽,类似于现代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结核早期症状。
“夫人近来是否常觉口干,即便饮再多水也难解?” 林薇问道,目光专注地看着苏夫人的反应。
苏夫人眼中闪过讶异,连连点头:“正是如此,夜里总要起身喝三西次水,喉咙里总像有团火在烧。”
“这是思虑过甚导致的肺肾阴虚。” 林薇取过纸笔,在萧玦递来的宣纸上写下药方,“我开一副滋阴润肺的方子,沙参、麦冬、玉竹各三钱,川贝母二钱,知母、地骨皮各二钱,甘草一钱,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她写下的药材搭配精准,字迹虽带着现代人的笔锋,却也清秀工整。
她又补充道:“另需每日用川贝、百合、雪梨煮羹服用,少放些冰糖。饮食上需清淡,忌辛辣油腻,尤其是羊肉和烈酒,万万不可碰。”
萧玦在旁看着药方,见她写字 “睡前用温水擦身” 时微微蹙眉:“温水擦身?郎中从无此说,母亲身体虚,怕是会着凉。”
“不会的。” 林薇解释道,“皮肤也需透气疏泄,就像久闭的房间要开窗通风。温水擦拭皮肤能助气血流通,还能缓解盗汗,擦完后迅速擦干穿衣即可。” 她忽然想起现代护理学的基础常识,补充道,“擦身时水温以不烫手背为宜,重点擦脖颈、腋下、腹股沟这些窝处,那里气血聚集,容易藏污纳垢。”
苏夫人听得认真,让侍女仔细记下:“林姑娘说得有理,倒比那些老郎中讲得明白透彻。我这病拖了半年,试过无数方子都不见好,就照姑娘说的试试。” 她看着林薇的眼神多了几分信任。
萧玦见母亲认可,也放下心来:“多谢林姑娘。若母亲病情好转,必有重谢。不知姑娘眼下住在哪里?若是方便,不如暂居萧府?也好每日为母亲诊脉调整药方。”
林薇正愁客栈的房费,闻言立刻道谢:“多谢萧公子好意,小女叨扰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5N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