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古画展开幕当天,梧桐巷被挤得水泄不通。清鸢画廊的木质大门外,观众排着长队,手里攥着预约票,兴奋地讨论着 “能看到会动的古画”;媒体记者举着相机,对着门口的画展海报不停拍照,海报上《寒江独钓图》的 AR 动态效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画廊内,更是热闹非凡。观众们围着各个展柜,手机举得高高的,记录着 AR 投影的奇妙画面 —— 宋代古画里的山水随着指尖滑动缓缓 “展开”,元代花鸟的羽毛在投影里轻轻颤动,明代小品画里的文人仿佛从画中走出来,拿着毛笔在虚拟宣纸上题字。孩子们在体验区围坐成圈,用平板 “临摹” 古画,屏幕上跳出的 “宋代技法评分” 让他们欢呼不己。
“票房破纪录了!” 行政部的同事拿着平板跑过来,兴奋地对沈慕言和苏清鸢说,“开展才三小时,预约票就卖了五千张,线上首播观看人数突破两百万,远超预期!”
苏清鸢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欣慰。她转头看向沈慕言,正好对上他的目光 —— 他穿着浅灰色西装,手腕上的银手表在暖光下泛着光,正专注地看着体验区的孩子,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和小时候在老宅院子里陪她画画时的模样,渐渐重合。
“没想到 AR 技术能让古画这么受欢迎。” 苏清鸢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感慨,“以前总担心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现在看来,只要用对方式,传统也能很‘潮’。”
“是你的策展理念好。” 沈慕言转头看她,眼神里带着藏不住的欣赏,“如果不是你坚持要还原古画的创作故事,只靠技术,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两人并肩走到《寒江独钓图》的展柜前,AR 投影正还原着画家蘸墨的动作,墨色在虚拟江面上缓缓晕开,和他们第一次测试时一样,细腻得让人心动。周围的观众渐渐散去,去体验其他展区,展柜前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宣纸的气息,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沈慕言看着展柜里的古画,又看了看身边的苏清鸢,心跳突然加快。他攥紧手腕上的银手表,指尖微微发颤 —— 从童年分离到重逢,从合作 AR 画展到并肩应对沈明轩的刁难,他早就清楚,自己对苏清鸢的感情,早己超出 “朋友” 和 “合作伙伴”,只是一首没找到合适的时机,说出藏在心里的话。
“清鸢,” 沈慕言深吸一口气,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却格外清晰,“你还记得 25 年前,我们在老宅院子里的约定吗?”
苏清鸢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当然记得,我们说要一起画遍院子里的银杏树,等银杏叶红了,就做书签送给对方。可惜后来你走丢了,约定也没完成。”
“我没忘。” 沈慕言的目光落在她眼底,带着认真与郑重,“这 25 年,我每次看到银杏叶,都会想起那个约定,想起你。刚重逢时,我还不敢确定,怕只是巧合;后来一起筹备画展,看着你为古画奔波,为细节较真,我才明白,我找的不只是童年的伙伴,更是想一辈子陪在身边的人。”
苏清鸢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脸上渐渐发烫。她看着沈慕言认真的眼神,想起他熬夜改技术方案的样子,想起他在她被诬告时坚定维护的样子,想起他每次递来温水时的细心,眼眶慢慢红了。
“25 年前,我不小心丢了你,让你等了我这么久。” 沈慕言上前一步,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暖,像小时候一起捡银杏叶时那样,让他觉得踏实,“现在,我不想再错过你了。清鸢,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话音落下的瞬间,展柜上的 AR 投影正好还原到画中孤舟靠岸的画面,虚拟的银杏叶从投影里缓缓飘落,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是无声的祝福。
苏清鸢看着沈慕言紧张的眼神,看着他手腕上那只从不离身的银手表,看着展柜里 “活” 过来的古画,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却笑着用力点头:“我愿意。”
简单的三个字,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沈慕言心里激起层层涟漪。他紧紧握住她的手,眼眶也渐渐泛红 ——25 年的等待,终于在这一刻,有了最圆满的答案。
“太好了……” 沈慕言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满是喜悦。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银杏叶形状的银吊坠,吊坠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 “清” 字,和他银手表上的 “沈” 字,是同样的刻痕手法。
“这是我找老银匠做的,算是补上当年没送你的书签。” 沈慕言拿起吊坠,轻轻戴在苏清鸢的脖子上,“以后,我不会再让你等了。”
苏清鸢摸了摸脖子上的吊坠,冰凉的银质却透着温暖,她抬头看着沈慕言,笑着说:“以后我们一起完成当年的约定,画遍所有的银杏树,做很多很多书签。”
“好。” 沈慕言点头,目光里满是温柔。
远处传来观众的欢呼声,体验区的孩子笑着跑来跑去,媒体记者的相机偶尔闪过亮光,却都没打扰到展柜前的两人。阳光透过画廊的天窗,落在他们身上,将彼此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AR 古画展的成功,不仅让传统文化 “活” 了过来,也让两个错过 25 年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664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