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幽谷问道

小说: 善恶树下   作者:巴书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善恶树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66U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善恶树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密林的黑暗如同冰冷的墨汁,迅速吞噬了陈砚的身影。身后追兵的叫骂与手电的光晕被层层叠叠的枯枝与嶙峋怪石过滤,变得遥远而模糊,最终只剩下山风穿过林隙的呜咽,以及自己胸腔内沉重如鼓的心跳。

他并未盲目奔逃。怀中令牌持续散发着温润的暖意,那来自深山方向的共鸣如同一盏无形的引路灯塔,穿透物质的阻碍,清晰地为他指引着方向。这共鸣不再仅仅是遥远的感应,在他成功“格物于弹道之间”、并以行动回应后,它变得更具象,更像是一种主动的牵引。

他沿着一条几乎被荒草与落叶彻底掩埋的兽径向上攀爬。地势越来越陡峭,空气也愈发寒冷清冽。周遭的树木形态变得古拙怪异,岩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苔藓,弥漫着一种与山下截然不同的、亘古般的寂静。

追兵的声音己完全听不见,仿佛被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但陈砚不敢大意,他的感知依旧高度集中,不仅警惕着可能的追踪,更细细体会着令牌传来的每一丝波动。

那深山的共鸣源,似乎并非活物,更像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意”,一种固化了的“心能”场域。它古老、苍凉,却透着一股中正平和的基调,与节点数据海的狂暴混乱、“遗产会”的冰冷控制欲截然不同。它只是存在着,如同山本身,发出无声的询问,等待同频的回应。

“循何道?欲何往?”

这个问题再次于他心间浮现。而他的答案,在经历了方才的生死之舞后,愈发清晰坚定。

他循的不是神道,不是魔道,而是人间道。是理解之道,是修复之道,是于万千烦恼与危难中,寻那一条“致良知”的细微路径。

他欲往的不是天堂,不是净土,而是红尘深处。是每一个需要被“调低噪音”的破碎灵魂附近,是每一道需要被抚平的世界裂痕之侧。

他的道,不在远方,就在“附近”。

似乎感应到他心中这愈发澄澈坚定的念头,那深山的共鸣柔和地荡漾了一下,引导着他拐入一处极其隐蔽的山坳。

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一处小小的泉眼在山坳底部静静涌出,汇成一泓不过丈许方圆的清潭,水极清冽,倒映着天上疏冷的星子与一弯残月。潭边,竟有一方天然形成的石台,平整如镜,旁边还散落着几个粗糙的石墩,仿佛曾有人在此长久静坐。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潭边一块巨大的、黝黑的岩石。它表面光滑,仿佛被流水和岁月抚摸了几千年。就在那巨石之上,深深地镌刻着两个巨大的、古朴遒劲的汉字——

“止 语”

那字并非雕凿,更像是用某种巨大的力量一气呵成“写”就,笔划深处竟隐隐流动着一种与令牌同源、却更为浩瀚沉静的微光。这两个字本身,就构成了一個强大而温和的能量场,笼罩着这小小的山坳,涤荡着一切杂念与纷扰。

这里,就是那共鸣的源头!

陈晏走近那方石台,只见上面同样刻着几行小字,年代更为久远,字迹却清晰可辨,透着一股平和而坚定的力量:

“格山非格其形,格水非格其声。”

“格心之动,格物之来,格知之显。”

“能格至此,善恶何别?是非何存?”

“唯有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落款处,是一个简单的名字:王云。(王阳明初名)

陈砚如遭雷击,怔在原地。

王阳明!竟然是王阳明曾在此驻足格物?! 这“止语”二字,莫非就是他当年于此证悟“心物一元”、“知行合一”之后,留下的手迹?这弥漫场中的沉静之力,便是他当年那“此心光明”的心能所化,历经数百年而不散?

一切都说得通了!为何令牌会对这里产生共鸣!因为这令牌的核心力量——“理解与修复”,其本质,与阳明心学“致良知”、“心即理”的至高境界,根本就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表述!它们跨越时空,在此刻同频共振!

这处“止语”场,并非拒绝交流,而是拒绝一切“言语道断”后的杂音,只接纳最本真的“心意”交融。

陈砚缓缓在那石墩上坐下,面对清潭,背靠“止语”巨岩。他放下所有戒备,将身心彻底沉浸在这片古老而澄澈的场域之中。

无需言语,他以心神发问,将一路走来的困惑、父亲的选择、节点的悲悯、裂缝的惨状、追兵的杀意、以及自己关于“分别心”即是原罪的领悟,尽数化为最纯粹的意念,流向那“止语”场。

场域微微波动,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石子。那古老的“意”开始回应。

没有具体的答案,没有现成的路径。回馈而来的,是一种更为浩瀚的“体验”——

他“体验”到王阳明当年于此格竹七日未能得其理反而病倒的困顿;

“体验”到那“龙场悟道”瞬间的豁然开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体验”到那种将天地万物收归一心、又将一心发散于天地万物的圆融无碍;

“体验”到“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切实力量;

这一切,都与他之前的经历严丝合缝地印证在一起!

父亲陈怀安选择融入节点缓冲哭声,是另一种形式的“事上练”,是“致良知”于宏大处;

“遗产会”企图控制心猿,是典型的“求理于外物”,是“心”被“物”转,己失本心;

而他自己,试图理解裂缝、修复破碎,正是“为善去恶是格物”在微观层面的实践!

原罪非智慧,乃分别心。

而良知,正是那能知分别、却又能超越分别的本心之光!

所有的哲思纷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宗教与科学的博弈,在此刻,在这“止语”场中,似乎找到了一个共通的、融汇的基点——于心地上用功。

不知过了多久,陈砚缓缓睁开眼。潭水中的星月依旧清冷,但他眼中的世界己焕然一新。所有的困惑未曾全部消失,但他的心却如同被彻底擦拭过的明镜,变得无比坚定、通透、有力量。

他起身,对着那“止语”巨岩和石台,深深一揖。

此行非为求得神通法力,只为印证此心光明。

而当他转身,准备离开这处圣地,去面对山下未尽的局时,他发现,那枚一首温热的令牌,其表面那幅微光脉络图中,代表山下那处被他屏蔽的裂缝的光点,旁边,不知何时,竟多了一个极其微弱的、仿佛刚刚被“激活”的、带着一丝熟悉心血气息的……稳定锚点。

是周老?他在那裂缝旁……做了什么?

(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完)

本章经典句:“止语非为拒人千里,乃为听心音如雷;先贤遗石不语,然道响己震彻千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66U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善恶树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66U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