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中旬的京城,积雪未消,皇宫太和殿内却因两国使节的到来,气氛格外庄重。高丽使臣金敏与安南使臣阮弘身着本国朝服,手持国书,躬身站在阶下,神色恭敬却难掩急切 —— 他们此次来朝,并非为寻常外交事务,而是受本国君主之托,专程恳请大胤选派名医,前往两国传授医术、诊治因霉变药材中毒的百姓。
“启禀大胤陛下,本国自去年获赠苏医令编撰的《霉变药材中毒辨证施治指南》后,虽救治了不少百姓,却仍有诸多疑难病例难以应对。” 高丽使臣金敏双手奉上国书,语气恳切,“本国君主听闻大胤医女医术精湛,尤擅妇幼诊治,特命臣前来恳请陛下,准许选派数名医女与医官前往高丽,传授医术、指导诊疗,本国愿以三千匹高丽锦、五百斛人参作为谢礼,望陛下恩准!”
安南使臣阮弘也连忙补充:“我安南地处湿热,百姓易受瘴气与霉变药材所扰,此前按指南诊治虽有成效,却因医官经验不足,仍有孩童因误诊夭折。臣恳请陛下选派苏医令麾下名医,尤其是熟稔民间验方的医女,前往安南开设医馆、培训本地医者,本国愿献上珍珠百颗、香料千斤,只求能解百姓疾苦!”
皇帝坐在御案后,翻阅着两国国书,目光扫过阶下的苏小碗、萧烬与秦烈,语气带着欣慰:“两国使臣远道而来,为求名医救民,足见我大胤医术之盛、民生之德。只是选派医官之事,需兼顾我国医馆运营与两国需求,不知苏爱卿可有良策?”
苏小碗躬身出列,语气沉稳:“陛下,两国因指南受益却仍有困境,足见医术传授需‘理论与实践结合’。臣以为,可制定‘医官外派 + 技术共享’二策:其一,选派经验丰富的医官与医女组成‘援外医队’,分赴高丽、安南,既诊治疑难病例,又传授指南应用与药材鉴别之法;其二,将我国‘医女培训体系’与‘药材管控经验’整理成册,赠予两国,助其建立本土医疗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金敏与阮弘闻言,眼中顿时亮起光芒。金敏连忙道:“苏医令之策,正合本国所需!若能有医女前往高丽,不仅能诊治妇幼患者,更能传授‘产后护理’‘儿童保健’之法,实乃百姓之福!”
阮弘也附和:“安南湿热,妇幼易患皮肤病与瘴气之症,医女心思细腻,定能更好应对。若大胤肯派医女前来,本国愿为医馆建设提供全力支持,确保医官们安心行医。”
皇帝点头应允:“准苏爱卿所奏!即刻组建援外医队,由苏爱卿统筹选派,所需物资由户部拨付,务必让医官们既能传医救民,又能彰显我大胤民生之德!”
退朝后,苏小碗在太医院召集医官与医女代表,商议医队选派事宜。议事厅内,医女林薇、赵莲率先起身请缨:“苏大人,臣女愿前往高丽 / 安南!此前在江南 / 西北诊治过不少类似病例,对指南应用也熟稔,定能不负所托!”
其他医官与医女也纷纷响应,一时间,厅内请缨之声此起彼伏。苏小碗看着众人热情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却也不忘叮嘱:“此次外派非比寻常,需兼顾诊治、传授与外交礼仪。我会按‘经验丰富、通晓礼仪、擅于教学’三个标准筛选 —— 医官需熟稔指南所有证型,医女需擅长妇幼诊治与民间验方,且需在太医院接受十日‘外交礼仪与异国风俗’培训,确保无虞。”
最终,苏小碗选定十名医官、二十名医女组成援外医队,分两队前往两国:林薇任高丽医队领队,携带 “清肺解毒汤”“益气养血汤” 等方剂药材,及《医女培训手册》;赵莲任安南医队领队,额外带上 “祛湿解毒汤”“瘴气防治方”,以应对当地湿热气候。
出发前,萧烬与秦烈也赶来为医队送行。萧烬为医队准备了 “便携式药材鉴别箱”,箱内装有指南中提及的霉变药材样本与鉴别工具,笑着说:“此箱可助你们在异国快速鉴别药材,避免误用劣药。联盟己与两国商栈沟通,你们所需药材与物资,可随时通过商栈转运,无需担忧补给。”
秦烈则调派十名精锐禁军,分别护送两队医队,语气郑重:“禁军会全程保护你们的安全,若遇当地豪强阻挠或突发状况,可凭此令牌调动我国驻当地商栈护卫,务必确保医队平安。”
时停起手,暴君也得喊我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时停起手,暴君也得喊我姐最新章节随便看!医队成员们接过物资与令牌,心中满是感动。林薇躬身道:“多谢萧王、秦将军关怀!臣女定带医队传医救民,为大胤与高丽结下民生之谊!”
正月下旬,两支援外医队分别从京城出发,经陆路前往高丽、经水路前往安南。消息传开,京城百姓纷纷涌上街头送行,不少人带着亲手缝制的御寒衣物与平安符,塞到医队成员手中:“你们要多保重,早去早回!”“别忘了给异国百姓多讲讲苏医令的医术!”
一个月后,高丽医队率先传回消息:林薇率队抵达高丽王京后,第一时间开设 “惠民医馆”,首日便诊治患者百余例,其中一位高丽贵族夫人因误食霉变人参致 “热入营血”,高热惊厥三日,林薇按指南用 “犀角地黄汤” 配合刺络放血,两日后便退热,高丽君主亲往医馆致谢,称 “大胤医女乃济世神医”。
又过十日,安南医队也传来捷报:赵莲针对当地 “湿热致霉变药材中毒” 的特性,在指南基础上改良 “祛湿解毒汤”,加入当地特有草药 “木棉花”,诊治患者效率较此前提升三成,安南百姓自发为医馆悬挂 “大胤医女,仁心济世” 的锦旗,阮弘使臣更是特意上书大胤皇帝,称赞 “援外医队解安南百姓倒悬之苦,两国情谊因医而深”。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龙颜大悦,下旨表彰苏小碗:“苏爱卿统筹援外医队,传医救民、睦邻安邦,功绩卓著,赏黄金百两、锦缎百匹;援外医官与医女,各升一级,赏白银五十两,待其归国后再行嘉奖!”
朝堂上,此前对 “医女外派” 略有疑虑的宗室大臣,也纷纷改变态度。宗室代表赵康感慨道:“此前老夫以为医女仅能在国内行医,如今见她们能在异国救民、为大胤赢得声望,才知苏医令推行医女制度,实乃远见卓识!”
苏小碗则趁机奏请:“陛下,援外医队虽成效显著,却也暴露‘异国药材特性差异’‘本土医者培训不足’等问题。臣建议在太医院设立‘异国医疗研究馆’,收集各国药材特性与疾病类型,修订指南以适配不同地域;同时,邀请两国选派本土医者来大胤学习,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医术能长久惠及邻邦百姓。”
皇帝当即准奏:“准苏爱卿所奏!即刻筹建异国医疗研究馆,由苏爱卿兼任馆长;传旨高丽、安南,欢迎两国医者来大胤学习,所需食宿由太医院承担,务必让他们学有所成!”
三月初,太医院 “异国医疗研究馆” 正式成立,馆内收集了高丽的人参、安南的木棉花、甚至西域的雪莲等药材样本,及各国常见疾病病案。苏小碗每日除了坐诊,便沉浸在馆中,与医官们一同研究 “异国药材与指南方剂的适配性”,修订出 “高丽版”“安南版” 指南修订本,标注当地药材替代方案与证型调整要点。
与此同时,高丽、安南选派的二十名本土医者也抵达京城,进入太医院学习。苏小碗亲自授课,从指南辨证要点到医女培训体系,从药材鉴别到医馆运营,倾囊相授。高丽医者金妍在学习 “医女妇幼诊治法” 后,激动地说:“此前我国妇幼患者多因‘男女授受不亲’延误诊治,若能在高丽推行医女制度,定能救更多百姓!”
苏府内,萧烬与秦烈看着苏小碗整理的 “异国医疗研究报告”,笑着说:“阿姐,你不仅让医术惠及国内百姓,还将其推向邻邦,用民生联结外交,这格局可不是一般人能及的。如今两国与我大胤的关系,因医而愈发亲近,真是意外之喜。”
苏小碗放下报告,眼中满是温和:“医者仁心,本就无国界之分。能以医术解邻邦百姓疾苦,让两国因民生而交好,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研究馆,让更多国家的百姓能受益于医术,让‘天下无劣药、无疾苦’的梦想,不再局限于大胤境内。”
秦烈补充道:“禁军会加强对援外医队与来朝医者的安全护卫,同时协助研究馆收集异国药材样本,确保医疗研究与外交互动都能顺利推进。”
萧烬则拿出 “联盟外交协作计划”:“联盟己与两国商栈建立‘医疗物资通道’,可快速转运药材与指南修订本;后续还计划在两国开设‘药材种植示范园’,传授我国优质药材种植技术,从源头减少霉变药材的产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68Y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