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提着简单的行李,在城里转了两天。最终,她在离自己工作的商场不太远的老居民区里,租下了一个单间。
那是一座六层老楼的顶层,没有电梯。房间只有十二平米,朝北,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公用卫生间在走廊尽头,厨房是楼道里各家各户自搭的灶台。但月租只要二百元,而且离她工作的商场只有二十分钟步行距离。
“就这里吧。”张平对房东说,付了三个月的租金。
她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置办了些基本生活用品:一张二手折叠床、一个小电炉、一个搪瓷杯和一把煮面的小锅。墙上有个旧书架,她仔细擦干净,把自己带来的几本书整齐摆上去——那是她准备考大学的课本。
周日傍晚,张平坐在狭窄的床边,看着这个陌生的空间。夕阳从唯一的小窗户斜射进来,在水泥地上投下一方光亮。远处传来城市的喧嚣,但与这间小屋似乎隔着一个世界。
她掏出那张发黄的照片,看了许久,然后小心地夹在日记本里,塞在枕头底下。
第二天清晨,张平像往常一样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她用电炉煮了碗面条,加了个鸡蛋——这是她给自己的小小奖励,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商场八点半开门,她七点五十就到了员工入口。换好工作服,她站在化妆品柜台后,等待一天的工作开始。
“平姐,早啊!”同事小赵打着哈招呼,“听说你搬出来自己住了?”
张平微微一笑,“嗯,找了个离这儿近的地方。”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家庭变故的细节,只说是为了上班方便。在这个小城里,流言传得比风还快,她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工作日复一日。张平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销售工作,她细心记住每位老顾客的偏好,推荐适合她们的产品。一个月下来,她的销售额居然排到了部门前三。
领到工资那天,张平去书店买了三本书:《高考语文复习》、《高考数学复习》和一本英语自学教程。
那晚,她坐在小桌前,翻开《高考语文复习》,铅笔在纸上轻轻划着。台灯的光晕笼罩着她,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一种久违的宁静充盈在心间——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多难,都要走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平的生活形成了新的规律:早晨六点起床,学习一小时;上班八小时;下班后去图书馆或者回小屋看书。周末她会多打西小时工,然后省下时间学习。
她发现自己对数学特别敏感,学起来得心应手。有时深夜做题入迷,抬头一看己是凌晨,却丝毫不觉疲倦。
十月的一个雨天,张平正在柜台清点存货,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平平姐?”
她抬起头,看见张妍站在柜台前,撑着一把湿淋淋的伞。
姐妹俩对视了片刻,气氛有些尴尬。最后张妍先开口:“我来看看你…...你还好吗?你现在有钱吗?”
张平点点头,“我很好。你要钱干什么?”
张妍犹豫了一下,“其实...…张涛的事……我不想辍学。”
张平整理柜台的手顿了顿,摇了摇手 ,但没接话。
“你真的不恨妈了吗?”张妍的声音带着询问,“就算…...就算你不是妈亲生的,这么多年的感情总是真的吧?”
这时有顾客过来,张平转身微笑着接待。等顾客离开后,她才对张妍说:“我下班后去一趟家里。”
傍晚时分,雨停了。张平提着一袋水果,走向那个她离开了两个月的家。
院门虚掩着,她轻轻推开。王丽娟正坐在院子里拣豆子,听见动静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随即又板起脸。
“回来了?”王丽娟语气生硬。
张平把水果放在小桌上,“听说张涛的事情还没解决?”
王丽娟叹了口气,忽然显得苍老了许多。“那小子不争气,没有本事考上重点中学,没有办法……”
张平沉默了一会儿,“我这里有一千二百块钱,是这两个月攒下的。你先拿去应急,给妍妍缴学费。”她从包里取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
王丽娟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张平会这样做。“你...…你……”
“我还有。”张平说,“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王丽娟的眼圈忽然红了,“我知道...…可是孩子,我也没有办法.…..”
这是张平第一次见到强势的母亲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轻轻拍了拍王丽娟的背。
“你现在住哪儿?”张妍问。
“不远,建设路那边。”张平答得简洁。
回出租屋的路上,秋风己有凉意。张平裹紧了外套,心里五味杂陈。那个家给予她的既有伤害有一丝关爱,剪不断理还乱。但有一点她很确定——她不会回头走老路了。
夜晚的小屋里,台灯下,新书的墨香与苹果的清香交织。张平咬了口苹果,甜脆多汁。她翻开书页,铅笔在指尖转动,忽然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夜深了,张平忽然感到头晕目眩,还有恶心的感觉。“我这是怎么啦?”她坚持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爬上床上睡觉了。
爱吃豇豆烧肉的阿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9I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