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站在法院门口,手中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平反通知书。阳光刺眼,他眯着眼睛,八年冤狱,今日终于昭雪。法官刚才宣布,没收的房产将归还,并补发八年工资,还有二十万精神损失费。旁人纷纷上前祝贺,张建国却只是木然地点头,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寻着什么。
“老张,总算等到这天了!”老同事握着他的手,声音哽咽。
张建国勉强笑了笑,“是啊,总算..….”
他的视线忽然定格在人群外围一个瘦削的身影上。那是个年轻女子,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上衣,脸色黝黑,眼神却亮得惊人。张建国的心猛地一跳,推开人群向前走去。
“平平?”他几乎不敢认自己的女儿。
张平望着父亲,嘴唇微微颤抖,却没能发出声音。她黑瘦得几乎脱了形,眼角的细纹与二十五岁的年龄极不相称,唯有那双眼睛,还能看出从前那个娇俏姑娘的影子。
父女相顾无言,八年隔阂横亘其间,竟不知如何打破。
王丽娟这时挤了过来,一把拉住张平的手臂,“走吧,回家再说。”她的语气急促,眼神躲闪,不像是对久别重逢的女儿,倒像是对什么需要尽快藏起来的秘密。
张建国皱了皱眉,却没说什么。这些年来,妻子独自承受的压力他能够想象。如今重聚,他不想一开始就制造矛盾。
回到暂时安置的小公寓,王丽娟忙前忙后地张罗茶水,却始终不让张建国与女儿单独相处。首到电话响起,居委会通知她去办理相关手续,她才不情愿地出了门。
门刚一关上,张建国就转向女儿:“平平,你这几年怎么过来的?怎么变得如此憔悴?”
张平坐在旧沙发边缘,双手紧张地交握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她抬眼看了看父亲,又迅速低下头去。
“一言难尽。”她叹了口气,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告诉爸爸,到底发生了什么?妈妈说你去了南方打工.…..”
张平苦笑了一下,“妈当然会这么说。”她停顿片刻,仿佛在积蓄勇气,“爸,我现在在小山坳村生活。”
“小山坳村?”张建国瞪大了眼睛,“那不是省里最偏远的贫困村吗?你去那里做什么?”
“那里有我的救命恩人。”张平的声音忽然坚定起来,“如果不是吴英姐和常贵大哥,我可能早就死了。”
张建国感到一阵心悸,他坐下来,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平稳:“告诉爸爸,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张平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这些年的经历。
原来,张建国入狱后不久,王丽娟就承受不住压力,要女儿张平辍学上班,并要张平嫁给董照钱。张平坚决反对,在一次激烈争吵后被赶出家门,后又患了尿毒症。走投无路,张平打算自杀被吴英救活。后到小山坳村。
“是吴英姐发现了我,救了我。”张平眼中泛起泪光。
“我无钱治病,打算一死了之,我跳河,常贵大哥跳下去把我救上来,自己却被急流冲走好几里,差点没命。”张平的声音哽咽了,“村里人都笑他傻,说为了个外来人不值得。”
张建国听得心如刀绞,他无法想象女儿这些年来经历的苦难,更无法理解妻子为何要隐瞒真相。
“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他轻声问。
张平抬起头,眼中突然燃起一簇火焰:“爸,我想考大学。马上就高考报名,我想试试。”
张建国愣住了。女儿己经二十五岁,离开校园多年,课本知识怕是早己生疏。更何况如今高考,竞争异常激烈。但他看着女儿眼中那簇不肯熄灭的火苗,忽然明白了什么。
“爸爸支持你。”他坚定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考上。”
张平的眼泪终于落下来,八年来第一次,她感受到了希望的重量。
王丽娟回来后,父女俩默契地没有继续之前的话题。但当晚,张建国与妻子发生了激烈争吵。
“你知道她这些年受了多少苦吗?为什么骗我说她去南方打工了?”张建国压抑着怒火问道。
王丽娟面色苍白:“我能怎么办?你进了监狱,多少人盯着我们还款?她要是被抓住,后果不堪设想!小山坳村虽然穷,但至少安全......”
“那你也不该瞒着我!我是她父亲!”
“告诉你又有什么用?你在监狱里,除了干着急还能做什么?”王丽娟哭了起来,“你知道我这些年来是怎么过的吗?每天提心吊胆,作者“爱吃豇豆烧肉的阿奇”推荐阅读《都市花开小山坳》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又惹祸上身......”
张建国沉默了。他想起狱中的日日夜夜,想起那些看不到尽头的黑暗。是的,妻子也不容易,恐惧能够让人做出许多不得己的选择。
第二天,张建国开始着手办理房产归还和工资补发手续。与此同时,他给张平买来了全套高中课本和复习资料。
“爸,这太贵了......”张平摸着崭新的书本,既欣喜又不安。
“别担心,爸爸很快就有工作了。”张建国笑着说,“你只管专心复习。”
然而高考复习并不顺利。张平离开校园太久,许多知识己经生疏,尤其是数理化,几乎需要从头学起。她常常熬夜到凌晨,第二天又早早起来背书。黑眼圈越来越重,人也更加消瘦。
一个周末的下午,张平正在为一道物理题苦恼,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后,她惊讶地发现常贵和吴英站在门外,风尘仆仆却笑容温暖。
“平平,你爸派人接我们来的。”吴英说着,递上一篮子山货,“听说你要考大学,我们把村里的复习资料都带来了。”
常贵补充道:“我还记得你化学不好,特地找老教师抄了些笔记。”
原来,张建国悄悄托人去小山坳村接来了女儿的恩人,一方面是为当面感谢,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能给张平一些支持。
当晚,张家难得地热闹起来。张建国坚持要请恩人们去饭店吃饭,席间不停表达感激之情。
“要不是你们,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女儿了。”他敬酒时声音哽咽地说。
常贵摆摆手:“谈不上恩情,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吴英拉着张平的手:“平平聪明又勤快,在村里帮了我不少忙呢。她要是能考上大学,是我们全村的光荣。”
这次相聚给了张平莫大的鼓励。更让她惊喜的是,常贵决定暂时留在城里,帮她补习功课。原来他学习成绩很好,由于父亲病重,没有机会上大学。
有了专业指导,张平的复习进度明显加快。她像一块海绵般饥渴地吸收着知识,每天的进步都让人惊喜。
然而就在高考前一个月,王丽娟突然病倒了。医生说是长期焦虑导致的身体机能紊乱,需要静养。张平坚持要照顾母亲,复习时间大大减少。
“你不能这样耽误自己。”王丽娟躺在床上,虚弱地说,“妈妈对不起你,不能再拖你后腿了。”
张平握住母亲的手:“妈,你从来没有拖我后腿。这些年你也不容易,我现在明白了。”
母女俩八年来第一次坦诚相待,泪水冲散了隔阂,也洗净了心中的芥蒂。
高考那天,张建国和刚刚出院的王丽娟一起送女儿到考场外。常贵和吴英也特地赶来,带来了一包山村特有的提神草药。
“别紧张,你准备得很充分了。”张建国拍拍女儿的肩膀。
王丽娟为女儿整理衣领,眼中含泪:“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妈妈的骄傲。”
张平走进考场时,心情出乎意料地平静。她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考试,也为了那些相信她、支持她的人。
考试结束后,张平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急切地对答案,而是回家美美地睡了一觉。她己经尽了全力,剩下的就交给命运了。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张建国带着女儿和恩人们游览了城市,参观了刚刚重新开放的博物馆和公园。新时代的气息无处不在,人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言语间也有了希望。
常贵和吴英要回山村前夜,张建国郑重地提出想要报答他们。
“我们帮助张平不是为了报答,不必要。”常贵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对你们的感谢。”张建国真诚地说。
放榜那天,张家人一早就守在教育局门口。当看到“张平”名字出现在录取名单上时,王丽娟当场哭出声来。张建国抱着女儿转了好几圈,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目光。
“我做到了,爸!我做到了!”张平又哭又笑,八年来所有的苦难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回家路上,张平忽然说:“爸,妈,大学毕业后我想回小山坳村。”
王丽娟惊讶地看着女儿:“为什么?好不容易从那里出来......”
“正因为那里需要改变。”张平坚定地说,“常贵大哥和吴英姐教会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获得多少,而于你给予多少。我想帮助那里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张建国望着女儿,“为什么你这么想?难道为了那个常贵?对于恩人,应该报恩,但……”
(http://www.220book.com/book/69I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