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军工生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平安县城解放后的第一个清晨,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城内到处是断壁残垣和战斗痕迹。李云站在城墙上,远眺着初升的朝阳,心中却无半分喜悦。秀芹牺牲的场景如同梦魇般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双坚毅而深情的眼睛仿佛仍在注视着他。

“团长,伤亡统计出来了。”赵刚走上城墙,声音沉重,“此役我军阵亡三百七十八人,重伤一百二十三人,轻伤不计其数。歼敌八百六十西人,俘获伪军一千二百余人,缴获轻重武器若干。”

李云深吸一口气,拳头不自觉地攥紧:“厚葬烈士,妥善安置伤员。把鬼子和伪军分开埋,咱们的战士要单独立碑。”

“己经安排了。”赵刚点头,“总部发来嘉奖令,表扬我们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日军必定会疯狂反扑,要求我们做好应对准备。”

李云冷笑:“来得正好!我正愁没地方发泄呢!”

就在这时,脑海中突然响起一个机械音:

【检测到宿主取得重大战役胜利,传奇声望+50】

【当前传奇声望:85点】

【解锁新技能:初级军工生产(20点)、基础冶金技术(25点)、战术指挥专精(30点)】

李云心中一动。这个“战意置换系统”自从他穿越以来就偶尔出现,可以用传奇声望兑换各种现代知识和技能。之前兑换的“初级后勤管理”和“基础化工技术”己经在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兑换初级军工生产和基础冶金技术。”李云在心中默念。

【兑换成功,消耗45点传奇声望,剩余40点】

【知识传输中...】

顿时,大量关于军工生产和冶金技术的知识涌入李云脑海:步枪构造原理、子弹复装技术、简易车床制作、钢铁冶炼方法...这些来自未来的知识让李云眼前一亮。

“老赵,我有个想法。”李云突然转身对赵刚说,“咱们不能总是靠缴获来装备部队,得有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

赵刚推了推眼镜:“这个问题总部也考虑过,但是缺乏技术和设备啊。”

李云自信地笑笑:“技术和设备可以自己搞!你忘了,我可是在黄崖洞兵工厂待过一段时间,学过些技术。”

这自然是李云找的借口。他当即把刚刚获得的知识整理出来:“我看可以这么办:首先建立一个小型兵工厂,先从复装子弹开始;然后尝试制造手榴弹和地雷;等条件成熟了,甚至可以尝试仿制步枪和轻机枪。”

赵刚惊讶地看着李云:“老李,你什么时候懂这些了?”

李云打个哈哈:“这不是被逼出来的嘛!总不能老是伸手向总部要装备。”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李云就召集王根生等几个懂些技术的战士,开始筹划兵工厂建设。

“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问题。”李云指着平安县城地图说,“城东有个被炸毁的机械厂,厂房虽然破损,但地基还在,可以修复使用。”

王根生提出疑问:“团长,咱们缺少机床和设备啊。”

李云笑道:“设备可以自己造!我记得上次打鬼子运输队,缴获了一些钢管和钢材,可以先做几台简易车床。”

在李云指导下,战士们开始利用缴获的材料制造简易机床。没有电力,就制作水力驱动装置;没有精密工具,就靠手工打磨。经过几天努力,第一台简易车床竟然真的造出来了!

“成功了!”王根生兴奋地看着车床运转,“团长,您真是神了!这法子您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云笑而不答。他接着指导战士们建立子弹复装生产线:收集弹壳,自制底火,配制发射药,安装弹头...虽然效率低下,但毕竟实现了子弹的自给自足。

更让战士们惊讶的是,李云竟然懂得改良黑火药配方,使手榴弹和地雷的威力大大提高。

“团长,您这手绝活在哪学的?”连赵刚都忍不住好奇地问。

李云只好继续编故事:“早年认识个老工匠,传了我几手绝活。”

就在兵工厂建设如火如荼时,日军果然开始了反扑。筱冢义男调集重兵,准备夺回平安县城。

“团长,侦察兵报告,日军一个联队正向平安县城开来,预计明天中午到达!”通讯兵急匆匆报告。

李云看着地图,冷静部署:“命令一营在城外青龙坡设伏,迟滞日军前进速度;二营守城墙;三营作为预备队;炮兵连占据城西高地。”

赵刚补充道:“己经通知新一团和358团,他们会在外围策应。”

第二天上午,日军果然出现在平安县城外。但让李云意外的是,日军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在城外构筑工事,似乎准备长期围困。

“小鬼子学聪明了。”李云用望远镜观察着日军阵地,“知道强攻损失大,改成围困了。”

赵刚担忧地说:“城内粮草只够维持半个月,如果被长期围困,情况不妙啊。”

李云沉思片刻:“不能被动挨打。今晚组织夜袭,打乱他们的部署!”

深夜,魏大勇带领特战小队悄无声息地摸出城外。获得“夜战专精”的特战队员们如同暗夜中的猎豹,精准地清除日军哨兵,破坏炮兵阵地,然后迅速撤回城内。

日军被这场夜袭打得晕头转向,士气大受影响。

接下来的几天,日军发动了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独立团击退。有了自己的兵工厂,独立团的弹药充足了许多,战士们射击时也敢放开了打。

但李云清楚,长期围困对守军不利。必须想办法打破僵局。

一天晚上,李云突然想起系统兑换的“基础冶金技术”中,有一种土法炼钢的方法。他立即召集王根生:“老王,咱们能不能在城里建个小高炉?”

王根生一愣:“炼钢?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云详细解释:“我看过资料,可以用粘土砌筑简易高炉,用木炭做燃料,冶炼生铁。虽然质量不如洋钢,但做手榴弹外壳和地雷壳足够了。”

说干就干。在李云指导下,战士们真的在城内建起了一座小型高炉。第一次冶炼时,由于经验不足,高炉发生了小规模爆炸,幸亏没人受伤。

“失败是成功之母!”李云鼓励大家,“总结经验,继续试验!”

经过几次失败,终于成功地炼出了第一炉钢水。虽然质量一般,但确实能用来制造武器外壳。

“成功了!”战士们欢呼雀跃。这意味着独立团真正有了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

随着兵工厂逐步走上正轨,独立团开始批量生产手榴弹和地雷。李云还指导工人们改良设计,制造出一种跳雷——触发后能弹跳到一米左右高度爆炸,大大增加了杀伤力。

日军围城半个月后,发现城内守军不仅没有弹尽粮绝,反而抵抗越来越顽强,感到十分困惑。

筱冢义男接到报告后大怒:“八嘎!八路军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弹药?难道他们会变魔术不成?”

实际上,独立团不仅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开始向其他部队提供弹药。总部得知后,特意派来工作组学习经验。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时,新的危机出现了。

一天深夜,兵工厂突然发生剧烈爆炸,火光冲天!

李云从睡梦中惊醒,立即冲向兵工厂:“怎么回事?”

王根生满脸黑灰地跑来:“团长,不好了!弹药车间发生爆炸,可能是新配制的火药不稳定...”

“伤亡情况如何?”李云急问。

“正在抢救...有十几个工人被困在里面!”

李云二话不说,披上湿棉被就冲进火场。赵刚急忙阻拦:“老李!太危险了!”

“别拦我!那是我们的同志!”李云甩开赵刚,冲进熊熊大火中。

现场一片混乱,倒塌的房梁下压着几个工人,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

“快!救人!”李云指挥战士们用简易工具撬开房梁,抢救被困人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大部分被困工人都被救出,但有三人不幸遇难,多人烧伤。

看着牺牲同志的遗体,李云心如刀绞。这些天来,他与这些工人同吃同住,亲自指导他们技术,早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是我的错...”李云喃喃自语,“我不该急于求成,忽略了安全生产...”

赵刚安慰道:“老李,别太自责。这是意外事故,谁也不想发生。”

李云摇摇头:“不,我是负责人,必须承担责任。从今天起,兵工厂停产整顿,全面检查安全隐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云吃住在兵工厂,亲自检查每一个环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他还利用系统知识,改进了火药配方,使其更加稳定。

一周后,兵工厂重新开工。这次,李云更加注重安全和质量,生产速度虽然慢了些,但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城外的日军也发现了城内的异常。通过望远镜观察,他们发现八路军似乎在城内建立了某种生产设施。

“八路可能在城内生产弹药!”日军联队长判断,“必须尽快破城!”

日军加强了攻势,甚至动用了毒气弹。幸亏李云早有准备,让战士们准备了简易防毒面具,才避免了重大伤亡。

但长期围困确实给守军带来了巨大压力。粮食开始短缺,药品更是匮乏。

“团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赵刚忧心忡忡,“伤员越来越多,药品快用完了。”

李云沉思良久,突然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晚,李云召集干部开会:“我决定主动出击,端掉日军的后勤基地!”

张大彪惊讶道:“团长,这太冒险了吧?城外有一个联队的鬼子,我们怎么出去?”

李云指着地图:“侦察兵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城北的下水道系统可以通到城外。我们可以组织一支精干小分队,夜袭日军后勤基地。”

赵刚反对:“老李,这太危险了!万一被发现,就是全军覆没!”

李云坚定地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有打掉日军的后勤基地,才能迫使日军撤退。”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通过了这个冒险计划。由李云亲自带队,魏大勇、段鹏等特战队员参加,共二十人组成突击队。

深夜,突击队通过下水道悄悄出城。日军完全没有料到八路军会从地下钻出来,后勤基地警戒松懈。

突击队如同神兵天降,迅速消灭了哨兵,冲入后勤基地。那里堆满了粮食、药品和弹药。

“快!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了!”李云命令。

战士们迅速行动,每人背负大量物资,然后点燃了剩余的物资。

冲天的火光惊动了日军主力,等他们赶到时,突击队己经通过下水道撤回城内。

此役不仅缴获了大量急需物资,更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后勤补给。日军联队长被迫向筱冢义男求援:“将军阁下,八路军实力远超预期,请求增援!”

筱冢义男大怒,但又无可奈何。华北日军兵力捉襟见肘,无法抽调更多部队。最终,他不得不命令围城部队撤退。

平安县城保卫战取得了彻底胜利!消息传开,全国振奋。蒋介石不得不通令嘉奖八路军独立团,虽然心中极不情愿。

战后总结会上,总部特派员高度赞扬了独立团的战绩和军工生产创新:“李云龙同志不仅会打仗,还会搞生产,是全军的榜样!”

但李云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知道,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站在平安县城城墙上,李云远眺远方,对身边的赵刚说:“老赵,我想扩大兵工厂规模,不仅要生产弹药,还要尝试制造迫击炮和机枪。”

赵刚惊讶道:“老李,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李云自信地笑笑:“有多大锅,下多少米。咱们现在有条件,就要敢于尝试!”

他看着城外正在训练的战士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有了战意置换系统,他一定能在这个时代创造更多奇迹,为抗战胜利贡献更大力量。

夕阳西下,平安县城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城内,兵工厂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城外,战士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在训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李云清楚,这宁静只是暂时的。他必须抓紧时间,壮大力量,准备迎接更加残酷的战斗...

“和尚!”李云对魏大勇喊道,“明天带特战队进行强化训练!小鬼子肯定在憋着坏呢,咱们得做好准备!”

“是!”魏大勇响亮应答,眼中闪烁着战斗的渴望。

新的挑战,即将来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