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竹内至暗流渐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章节无错乱精修!
 

“燎原行动”的巨大胜利,像一阵强劲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太行山区己久的阴霾。根据地军民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重建家园的脚步也更加轻快有力。独立团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部的嘉奖和兄弟部队的钦佩纷至沓来。

然而,作为指挥员的李云,却在短暂的欣慰后,迅速被王根生和赵刚带来的两个消息拉回了严峻的现实。内部的隐患和外部的强敌,如同两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 锋芒之损:科技超前的代价

李云立刻跟随王根生赶到兵工厂的检修车间。那两门参与了“燎原行动”的81mm迫击炮此刻正静静地躺在那里,原本粗犷的炮身此刻却显得有些脆弱。

王根生指着炮膛,语气沉重:“团长,你看。我们用探条和镜子仔细检查过了。这两门炮的膛线磨损非常严重,尤其是靠近炮口的位置,几乎都快磨平了。这一门,”他拍了拍其中一门,“在膛内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道大概一指长的细微裂纹,虽然现在还不深,但如果再发射几次,尤其是用那种‘猛药’,很可能就……”

李云俯下身,借着马灯的光亮,仔细查看炮膛内部。果然,原本清晰的膛线变得模糊不清,内壁布满了不正常的蚀刻痕迹,那道细微的裂纹虽然不起眼,却触目惊心。他仿佛能想象到,当那粗糙而烈性的“改良发射药”在膛内剧烈燃烧时,对钢铁的粗暴冲击和腐蚀。

“另一门呢?”李云的声音有些干涩。

“另一门稍好点,但膛线磨损也很厉害,精度肯定是大不如前了,而且谁也不敢保证它下次射击会不会出事。”王根生叹了口气,“团长,这‘改良发射药’威力是大了点,可也太伤炮了。咱们就这点家底,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李云沉默了片刻。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来自未来的知识让他看到了提升火炮性能的方向,但他忽略了材料工艺的基础限制。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炮管制造工艺,根本无法承受那种接近现代发射药的燃烧速度和压力。这就好比给一辆老式拖拉机加注航空燃油,短暂的澎湃动力之后,必然是发动机的提前报废。

“把所有使用了那种发射药的炮弹都封存起来,没有我的命令,一律不准使用。”李云果断下令,“另外,这两门炮……暂时退出战斗序列,看看能不能修复或者回炉重造。王厂长,你们立刻组织人手,研究如何改进发射药,目标不是增加威力,而是如何在现有威力下,减少对炮管的烧蚀和腐蚀!哪怕威力降低一点,稳定性、安全性才是第一位的!”

“是,团长!我们马上研究!”王根生领命,立刻带着技术骨干们去忙活了。

看着那两门几乎报废的迫击炮,李云的心在滴血。这都是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是独立团宝贵的重火力。科技的跃进,需要坚实的基础支撑,盲目追求威力而忽视客观条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致命的。这次是损炮,下次呢?

二、 暗流之初:竹内连山的到来

与此同时,在太原城,日军第一军司令部内,气氛却如同冰窖。

司令官筱冢义男面色铁青地看着桌上关于新城机场损失的详细报告,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超过大半年储备的航空燃料、足以支撑一次战役的弹药、数架宝贵的飞机、数百名经验丰富的航空兵和地勤人员……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对整个山西日军的空中力量和后续作战计划,都是一个沉重打击。

“废物!一群废物!”筱冢义男猛地一拍桌子,咆哮声在指挥部里回荡,“重兵把守的机场,竟然被土八路摸进去炸成了废墟!负责机场守备的指挥官,切腹谢罪!”

下面的军官们噤若寒蝉。

发泄完怒火,筱冢义男慢慢坐回椅子,眼神变得阴鸷:“这件事,绝非寻常。八路军缺乏重武器,更缺乏专业的爆破和远程炮击技术。这次袭击,组织之严密、行动之大胆、破坏之精准,尤其是最后那几发落点刁钻的炮弹……这不像是李云龙独立团以往的作风。”

他沉吟片刻,对副官道:“给北平发电,请求派遣竹内连山大佐及其特别调查组即刻前来山西。告诉他,我需要他搞清楚,李云龙的独立团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他们得到了外部援助,还是……出现了我们不知道的变化。”

几天后,一列戒备森严的火车驶入太原站。一个穿着合体呢子军装,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更像学者而非军人的中年日军大佐,在一群精干下属的簇拥下走下车厢。他便是竹内连山,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长期从事战略情报分析和非常规作战研究,是筱冢义男的得意门生,以思维缜密、手段诡异著称,尤其擅长从细微处发现破绽,瓦解对手。

竹内连山没有先去司令部报到,而是首接去了己成废墟的新城机场。他在焦黑的残骸间慢慢踱步,仔细查看每一处爆炸点、弹坑,甚至捡起一些扭曲的金属碎片仔细观察,还用笔记本记录着什么。他的目光异常冷静,仿佛不是在查看一场灾难,而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随后,他又去了机场守卫部队的驻地,调阅了值班记录、巡逻路线图,并单独审讯了当晚幸存的一些士兵和低级军官,特别是那些与渗透者交过手的人。

几天后,竹内连山才来到筱冢义男的办公室。

“老师。”竹内连山恭敬地鞠躬。

“竹内君,辛苦了。有什么发现?”筱冢义男急切地问。

竹内连山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地打开笔记本:“袭击者人数不多,应在二十至三十人之间。但他们装备精良,除了常规步枪,还大量使用了德制MP18/28冲锋枪和手榴弹,甚至还有美制燃烧瓶的改进型号。他们的战术动作非常专业,配合默契,渗透路线选择刁钻,爆破点选择精准且致命。这绝非普通八路军部队,甚至不像是中国任何一支部队的风格,倒有点……有点欧洲军队特种作战的影子。”

他顿了顿,继续道:“更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炮击。根据弹坑分析,炮弹的口径不大,应该是81mm迫击炮。但它们的射程……似乎略微超出了该型迫击炮的理论最大值。而且,有一发炮弹的落点异常精准,几乎擦着机棚边缘落入,这需要极高的射击技术和观瞄条件。这很矛盾,一方面他们的炮火并不密集,说明火炮数量少或者弹药稀缺;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超常的射程和偶尔的极高精度。”

筱冢义男皱起眉头:“你的意思是?”

“有两种可能。”竹内连山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第一,他们确实获得了外部援助,得到了少量先进武器和技术指导。第二,也是我更倾向的……独立团内部,出现了某种‘催化因素’,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小团体,带来了超越他们当前水平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正在摸索和消化这些知识,所以表现得不稳定——既有超常发挥,也有明显短板(比如炮击缺乏持续性)。”

“催化因素?”筱冢义男若有所思。

“是的。”竹内连山点点头,“从苍云岭开始,李云龙部的变化就有些异常。战斗力提升过快,战术运用也愈发刁钻。我研究过他们近期的所有战例,包括上次重炮联队和火箭炮部队的损失,其背后都有这种‘超常’思维的影子。这次机场事件,不过是其集中体现。”

“那你打算怎么做?”

“外部援助的线索需要从更大范围调查,我会安排人去做。”竹内连山道,“但对于独立团内部的‘催化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突破。我需要时间,安插或者激活更高等级的‘钉子’。同时,我会针对他们表现出的技术短板和物资匮乏的特点,设计一些‘陷阱’。”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太行山区:“他们不是缺乏钢铁和化工原料吗?不是渴望技术吗?我们可以投其所好,但又让他们付出代价。比如,一次看似疏忽的物资运输,一个看似落魄的工程师……只要他们心动,就会露出破绽。”

筱冢义男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呦西!就按你的思路去做!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我要你在三个月内,搞清楚独立团的秘密,并尽可能削弱他们!”

“嗨依!定不辜负老师期望!”竹内连山再次鞠躬,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三、 应对与成长:独立团的固本培元

独立团这边,李云虽然还不知道竹内连山的具体计划和威胁,但他从王根生汇报的炮损问题和赵刚传来的“特别调查组”消息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他召开了一次团党委扩大会议,通报了目前面临的内外情况。

“……同志们,胜利值得高兴,但不能冲昏头脑。”李云严肃地说,“我们现在是名声在外了,但鬼子也把我们盯得更死了!来的这个竹内连山,据说比山本一木更狡猾,专门玩阴的。而且,我们自身也有问题,上次用的新火药,差点把炮都炸了!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基础不牢!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

他的话粗俗但形象,与会干部们都笑了起来,但笑容很快收敛,变得凝重。

“所以,下一步,咱们要稳扎稳打!”李云部署道,“第一,后勤和军工部门,首要任务是‘固本’!王根生,你们兵工厂的任务是吃透现有技术,稳定生产质量可靠的弹药和武器配件。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要搞,但必须谨慎,优先解决比如炮管寿命、炸药稳定性这些问题。沈泉,你们二营加大根据地的巡逻和警戒力度,特别是对陌生面孔和可疑人员的盘查,防止鬼子特务渗透。”

“第二,军事训练,要更注重‘基础’和‘协同’。”李云看向张大彪和各营连长,“各营连继续深化‘三三制’战术训练,班排之间的配合要更熟练。炮兵分队要加强基础操炮和精准射击训练,别老想着一步登天。王承柱,你伤好了之后,重点抓这个事。”

“第三,情报工作要加强。”李云对赵刚说,“老赵,发动一切力量,搞清楚这个竹内连山的底细、行事风格和他的调查组都在干什么。我们要知己知彼。”

会议结束后,独立团这台战争机器再次调整了运转方向,从激进的开拓转向了沉稳的内功修炼。

兵工厂里,王根生带领技术骨干们埋头攻关,不再追求“一步到位”的先进,而是开始系统性地研究火药配比、钢材热处理、机加工精度这些基础问题。虽然进展缓慢,但每一步都走得更加扎实。

各营连的训练场上,喊杀声依旧震天,但训练内容更加细化。老战士带着新兵,一遍遍演练战术动作、火力配合、土工作业。炮兵们则更多地进行了测距、计算、操炮的基础练习,实弹射击也选择了更稳妥的黑火药炮弹。

根据地内部也开展了新一轮的保密教育和防奸反特宣传,群众们的警惕性进一步提高。

李云自己则再次将意识沉入“战意置换系统”。看着那缓慢增长的“传奇声望”,他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使用。是继续兑换一些超越时代的战术理念或技能培训(比如更专业的炮兵观测或特种作战指挥),还是兑换一些关于基础材料或工艺的提示(比如简单的合金配方或热处理技巧)?竹内连山的到来,让他意识到,或许后者在当前阶段更为重要和隐蔽。

他选择了后者。消耗了一部分声望,系统给出了几条模糊但指向性的信息:“高碳锰钢淬火韧性”、“硝化甘油稳定剂”、“简易膛线拉削法”……这些信息如同钥匙,虽然不能首接打开大门,却为兵工厂的技术攻关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大量盲目的试错。

时间就在这种一边固本培元,一边暗中较劲的氛围中悄然流逝。根据地表面恢复了往日的生产、训练节奏,但李云和核心领导层都知道,平静之下,暗流汹涌。竹内连山的“陷阱”或许正在某个角落悄悄布置,而独立团能否识破并应对,将决定下一次交锋的胜负。

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并未随着机场硝烟的散去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深沉。独立团的成长,注定要经历更多的风雨和考验。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