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给太行山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却也带来了刺骨的寒意。独立团指挥部内,炭盆驱散不了所有的潮湿,但更让人心头沉重的是总部传来的关于日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的情报。地图上,以正太铁路为骨干,无数代表计划中或正在修建的公路、碉堡、封锁沟的标记,如同不断蔓延的毒藤,试图将广阔的根据地分割、绞杀。
“不能坐以待毙。”李云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马家驿”这个点上,“这里是鬼子这次的重点,听说要修一个能驻守中队级别的大据点,配上炮楼、铁丝网、壕沟,一旦修成,就像一把锁,能把咱们东出的大门给堵死一大半。”
赵刚扶了扶眼镜,面色凝重:“强攻肯定不行。鬼子既然要重点修这里,守卫力量肯定不弱,硬碰硬代价太大,而且我们一集结主力,其他方向的鬼子肯定会压过来。”
“所以,咱们不跟他玩硬的,”李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咱们跟他玩软的,玩巧的。他白天修,咱们晚上就去拆。他运材料,咱们就去劫。他派兵护卫,咱们就零敲碎打,让他不得安生!这就叫‘麻雀战’,咱们独立团,以后就是一群专啄鬼子眼的麻雀!”
策略既定,立刻执行。独立团迅速抽调各营连的骨干精英,特别是那些身手敏捷、枪法好、脑子活络的战士,组成了数十个“麻雀战”小组,每组三到五人,由经验丰富的班长或排长带队。他们的装备以步枪、手枪、手榴弹和少量炸药为主,轻便灵活。
李云亲自给这些小组做战前动员和培训:“你们的任务,不是歼灭多少敌人,而是骚扰、破坏、拖延!看到鬼子修工事,远远地打冷枪,吓跑他的民夫!看到运输队,抽冷子打一下就跑,烧了他的木材,炸了他的沙石!遇到小股鬼子,有机会就咬一口,没机会就撤!记住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要把鬼子搞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修不成工事!”
“是!团长!保证让鬼子不得安生!”战士们群情激昂,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法让他们感到新奇又充满挑战。
很快,马家驿及周边区域变得“热闹”起来。
白天,日军驱赶着征来的民夫,在工兵指导下丈量土地、挖掘地基、修建炮楼底座。监工的鬼子士兵大声呵斥,皮鞭不时落下。然而,时不时地,从远处的山梁上或树林里,就会飞来几声冷枪。
“啪勾!”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个正挥舞皮鞭的鬼子军曹应声倒地。
“八嘎!有敌人!”日军顿时一阵慌乱,纷纷趴下或寻找掩体,民夫们也趁机趴倒在地,或者惊慌西散,工程进度立刻停滞。
等日军组织小队追出去,开枪的人早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几个模糊的脚印和空弹壳。
夜晚,更是“麻雀”们活动的好时机。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摸到白天刚刚垒起一点的砖石地基旁,埋上几颗手榴弹或者一小包炸药。
“轰!”一声巨响,半天的辛苦劳作化为乌有。
或者,针对日军的运输队,在崎岖的山路拐弯处设下简单的绊索雷,或者用冷枪袭击车队首尾,制造混乱,然后迅速撤离。虽然每次战果可能只是击毙一两个鬼子,炸毁一两辆大车,烧掉几根木头,但积少成多,对日军的物资运输和心理造成了持续的打击。
日军的筑垒计划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进度大大延迟,征来的民夫因为害怕而不断逃亡,运输队提心吊胆,守卫部队疲于奔命。马家驿的日军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却拿这些神出鬼没的“麻雀”毫无办法,只能不断向上级请求增兵,加强警戒。
然而,好景不长。竹内连山的阴影再次笼罩。
吃了上次“诱饵陷阱”亏的竹内连山,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他就像一条毒蛇,潜伏在暗处,等待着新的机会。独立团在马家驿地区活跃的“麻雀战”,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分析零星的交火报告和物资损失情况,竹内连山敏锐地察觉到,独立团的战术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小股部队的袭击更加精准、高效,撤退也更加果断迅速,其战术素养明显高于他印象中的八路军游击队。
“又是这种‘超常’的表现……”竹内连山在自己的临时办公室里,对着地图和报告喃喃自语,“他们的基层士兵和军官,似乎在接受某种……更先进的战术训练?或者说,指挥他们的方式更加系统化了?”
他判断,独立团内部那个“催化因素”的影响,正在从武器装备和技术层面,向战术思想和人员培训层面渗透。这更加坚定了他要除掉这个“心腹之患”的决心。
他不再试图用简单的物资诱惑,而是策划了一个更加阴险、针对性更强的计划——他要利用独立团频繁出击、急需战果的心理,布下一个“战术陷阱”。
他选中了一个地点:位于马家驿侧后方的“黑石口”。这里是一处相对狭窄的山谷,是几条小路的交汇处,也是独立团“麻雀”小组活动和转移的一个潜在通道。
竹内连山命令马家驿的守军,故意表现出物资再次“囤积”的迹象,并且放松对黑石口方向的警戒,做出疏于防范的假象。同时,他秘密从太原调来了一个精干的步兵小队和一个由他首接掌控的特工小组。
这个特工小组的成员,都接受过一定的八路军游击战术训练,甚至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他们的任务,就是伪装成被打散的“麻雀”小组,或者当地的民兵,在黑石口附近活动,并“无意中”将“黑石口日军防备松懈,有大量新到建材”的假情报,通过某些渠道“泄露”给真正的独立团活动小组。
竹内连山的算计极为毒辣:如果独立团相信了这个情报,很可能会派出稍大规模的部队,试图对黑石口进行一次“短促突击”,捞一票大的。而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早己设伏的精锐日军和那个伪装的特工小组的背后一击!
几天后,假情报果然通过一名“热心”的当地老乡(实为日军特工伪装),传到了正在黑石口附近活动的一个独立团“麻雀”小组耳中。
带队的是一名叫做刘洪的一营二连排长,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主,最近带着他的小组战绩不错,缴获了一些弹药,但也打得很憋屈,总觉得小打小闹不过瘾。
听到黑石口有“大鱼”,刘洪顿时心动了。
“排长,这消息靠谱吗?别又是鬼子的套啊?”小组里一个比较谨慎的老兵提醒道,上次团里通报的“诱饵陷阱”他还记得。
刘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怕什么?咱们先去摸一下看看。如果是真的,就咱这几个人肯定吃不下,得赶紧回去报告,让团长派部队来干一票大的!如果是假的,咱们扭头就走,鬼子还能追上咱们?”
侥幸心理和获取更大战功的渴望,让刘洪决定冒险前去侦察。
他带着小组,利用夜色悄悄摸到黑石口外围。远远望去,山谷里似乎确实堆放着一些物资,只有零星的哨兵,看起来守卫并不严密。
“看!我没说错吧!”刘洪有些兴奋,压低声音道,“小鬼子也有打盹的时候!你们俩在这里盯着,我回去报告连长和团长!”
刘洪留下两人继续监视,自己带着另一名战士连夜赶回团部报告。
然而,刘洪小组的行动,并没有完全逃过竹内连山的眼睛。 那个伪装的特工小组,一首在暗中观察。他们发现独立团的人上钩前来侦察后,立刻将消息传回了竹内连山。
“鱼饵咬钩了。”竹内连山露出冰冷的笑容,“命令埋伏部队,做好战斗准备。特工组继续监视,确认八路军主力进入伏击圈后,伺机从后方发起攻击!”
一张无形的死亡之网,正在黑石口缓缓张开。
与此同时,刘洪兴冲冲地赶回团部,向李云和赵刚汇报了他的“重大发现”。
“……团长,政委,情况就是这样!黑石口那边堆了不少东西,鬼子没几个人看着!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咱们派一个连,不,两个连过去,速战速决,肯定能端掉他!”刘洪说得唾沫横飞。
李云听着汇报,眉头却越皱越紧。赵刚也露出了疑虑的神色。
“刘洪,你确定看清楚了?守卫真的很松懈?”李云沉声问道。
“千真万确!就几个哨兵,无精打采的!”刘洪肯定地说。
“上次岔沟村的教训,你忘了?”赵刚严肃地问,“鬼子刚吃了亏,怎么会又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这会不会太巧了?”
刘洪一愣,兴奋劲冷却了一些,但还是辩解道:“政委,鬼子也是人,总有疏忽的时候吧?而且黑石口位置比较偏, maybe他们觉得咱们不会注意那边?”
李云没有说话,走到地图前,仔细看着黑石口的地形。那是一个典型的易守难攻、便于设伏的地形。
“太像陷阱了。”李云缓缓摇头,“竹内连山这个老鬼子,最擅长玩这套。他这是摸准了咱们最近频繁出击,想捞大鱼的心理。”
他转向刘洪:“你留下的那两个战士,有没有最新消息传回来?”
“还没有。”刘洪摇摇头。
“立刻派人,不,你亲自带师部通讯班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去联系上他们!告诉他们,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轻举妄动!只是远远地盯着,看看除了明面上的哨兵,还有没有其他的异常!特别是注意观察有没有隐蔽的火力点或者埋伏的迹象!”李云果断下令。
“是!”刘洪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转身跑去执行。
李云又对赵刚说:“老赵,通知各营,做好战斗准备,但没有命令不准出动。另外,让段鹏的特战分队立刻集合,随时准备出发支援侦察!”
独立团这部机器再次高速而谨慎地运转起来。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是明刀明枪的敌人,而是一个狡猾对手精心布置的战术陷阱。能否识破并破解这个陷阱,不仅关系到一批战士的生死,更是一场与竹内连山之间无声的智力较量。
黑夜依旧深沉,雨丝再次飘落。黑石口那片寂静的山谷,此刻在李云眼中,却仿佛弥漫着无形的杀机。麻雀与毒蛇的第二次交锋,悄然拉开了序幕。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