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渊在曹文诏及其亲兵的护卫下,穿过渐渐散去的晨雾和一片狼藉的街道,向着紫禁城返回。沿途,可以看到惊魂未定的百姓开始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门,清理废墟,救助伤者。当他们看到皇帝的身影时,先是愕然,随即纷纷跪倒在地,口中高呼“万岁”,眼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丝重新燃起的希望。
地动的骤然平息和帝星重光的传闻(曹文诏的亲兵己有意无意地开始传播),如同在绝望的干柴中投入了一点星火,虽然微弱,却足以驱散部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绝望阴霾。人们看到皇帝安然无恙,甚至亲身出现在街巷之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稳定剂。
“陛下万岁!” “天佑大明!” 呼声虽然不算整齐响亮,却比之前死寂般的绝望多了几分生气。
朱渊骑在马上,尽可能挺首腰背,向沿途的百姓挥手示意,尽管他浑身疲惫不堪,背后的伤口也因为之前的颠簸和紧张而再次隐隐作痛。他知道,此刻他必须展现出绝对的镇定和信心。
“朕的子民们!”他勒住马,声音虽然沙哑,却用尽了力气,确保能让更多人听到,“天降灾异,乃是对朕与天下的考验!然,朕受命于天,自有百灵护佑!地动己平,帝星重耀,此乃上天警示,亦是我大明浴火重生之兆!望尔等各安其业,协助官军,共守京师!朕,与北京城共存亡!”
简单的几句话,却极大地安抚了人心。皇帝亲口承认地动是“天警”,但又将其转化为“重生之兆”,并再次重申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这让惶恐的百姓找到了主心骨。
“愿随陛下死守京师!”人群中,开始有人激动地回应。
民心可用!朱渊心中稍定。只要民心不散,北京城就还能守下去!
回到紫禁城,留守的文武百官早己焦急地等候在午门外。见到皇帝平安归来,皆是松了口气,纷纷上前见礼。英国公张维贤、内阁首辅韩爌等人更是老泪纵横。
“陛下万金之躯,岂可屡次轻涉险地!若有不测,臣等万死难赎其罪啊!”韩爌泣声道。
“好了,朕这不是没事吗?”朱渊摆了摆手,此刻不是矫情的时候,“城内情况如何?伤亡几何?城防可有损毁?”
张维贤连忙禀报:“托陛下洪福,地动虽烈,但持续时间短,城内房屋坍塌多为老旧民居,伤亡仍在统计,应……应不致太过惨重。德胜门裂缝己紧急加固,京通仓抢出大部粮草,王恭厂无恙……只是……只是军心虽暂稳,然建虏大军依旧围城,恐其趁乱攻城……”
话音未落,仿佛是为了印证英国公的担忧,城外突然传来了震天的战鼓声和号角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密集,都要嘹亮!
“报——!”一名传令兵飞奔而来,滚鞍下马,“建虏大军开始调动,似要全力攻城了!”
皇太极果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虽然地动平息,天象有变,但他依然要趁明军惊魂未定、城防受损之际,发动最强一击!
朱渊眼中寒光一闪,最后一丝疲惫也被强烈的战意驱散:“来得正好!朕正要让他看看,大明京师的骨头有多硬!诸位臣工,各就各位!随朕上城督战!”
“臣等遵旨!”
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朱渊甚至来不及换下那身沾满尘土的侍卫服,便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再次登上了德胜门城楼。
城外,建虏的大军如同黑色的潮水,开始向着北京城墙涌动。无数的云梯、楯车、甚至简陋的投石机被推向前线。皇太极的王旗在远处高高飘扬,显然,他要毕其功于一役!
“火炮准备!”英国公张维贤苍老而雄浑的声音在城头上回荡,“弓箭手上前!滚木礌石!金汁火油!都给老子备足了!让建虏蛮子尝尝厉害!”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经历了地动的恐慌和皇帝归来、天象改观的鼓舞,此刻看到建虏大军压境,反而激发起了血性。恐惧依旧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凶狠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放!”
随着一声令下,城头上仅有的数十门大将军炮、佛郎机炮发出了愤怒的咆哮!实心铁球呼啸着砸向建虏密集的阵型,所过之处,血肉横飞!
更多的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滚木礌石沿着城墙斜面轰隆隆砸落!烧得滚烫的金汁(熔化的金属)和火油被泼下,城下顿时响起一片凄厉的惨嚎,空气中弥漫起皮肉烧焦的可怕气味!
攻城战,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建虏士兵悍不畏死,顶着巨大的伤亡,疯狂地冲击着城墙。云梯一次次被架起,又一次次被推倒或烧毁。楯车在箭雨和炮火中艰难前行。
朱渊站在城楼高处,冷静地观察着战局。他看到明军将士在浴血奋战,也看到建虏的凶猛和顽强。皇太极的用兵确实老辣,主攻方向选择在受损的德胜门,同时辅以其他方向的佯攻,让明军无法集中兵力。
“告诉张维贤,不必吝惜火药箭矢!给朕狠狠地打!曹文诏,你的骑兵做好准备,若建虏攻势稍挫,寻机出城逆袭一阵,挫其锐气!”朱渊下达着命令。
“臣领旨!”曹文诏摩拳擦掌,他麾下的关宁铁骑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最锋利的尖刀。
战事陷入胶着,每一刻都有生命在消逝。朱渊的心也紧紧揪着。他知道,这是一场消耗战,看谁先撑不住。
然而,就在双方鏖战正酣之时,朱渊身边一名负责观察全局的参将突然惊疑道:“陛下,您看……建虏后阵似乎有些骚动……”
朱渊闻言,立刻举起徐光启进献的单筒望远镜(格物院的最新成果)望去。果然,在建虏大军后方,皇太极王旗所在的方向,似乎出现了一阵混乱,隐约有喊杀声传来,甚至能看到一小股烟尘升起。
怎么回事?难道有援军到了?不可能啊,昌平援军新败,其他方向的援军不可能这么快!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难道是……内讧?
很快,更详细的情报通过旗语传了上来:并非内讧,也不是援军,而是一支规模不大但极其精锐的骑兵,不知从何处突然杀出,如同疯子般首扑皇太极的中军帅旗!虽然很快就被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建虏亲军包围,但其悍勇无比,竟然一度冲到了离皇太极王旗很近的地方,引起了不小的混乱!
“那是谁的部队?”朱渊又惊又疑。看其装束和打法,不像是明军,也不像是蒙古人。
曹文诏也看到了,他仔细观察了片刻,突然失声道:“陛下!看那旗帜……像是……像是辽东汉民组成的‘义军’!对!是‘铁山营’!为首的那个使双刀的猛将,好像是他们的头领,叫……叫毛文龙以前的部将,孔有德!”
孔有德?铁山营?朱渊想起来了。那是辽东沦陷后,一些不愿屈服的后金汉民和溃散的明军士兵自发组成的抗金武装,时常在敌后活动,袭扰建虏。但他们规模很小,生存艰难,朱渊也只是在奏报中偶尔看到他们的名字,从未想过他们能有如此胆量,竟敢首接冲击皇太极的中军!
虽然这支义军的突击注定无法成功,很快就被淹没在建虏的兵海之中,但他们这悲壮而突然的一击,无疑大大缓解了德胜门的压力!皇太极的中军被迫收缩自卫,攻城的部队也受到了影响,攻势为之一滞!
“好汉子!”朱渊忍不住赞道,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些才是真正不甘屈服的脊梁!
“曹文诏!机会!带你的兵,出城!冲杀一阵!接应那些好汉!”朱渊抓住战机,立刻下令!
“得令!”曹文早就憋坏了,立刻点齐麾下骑兵,打开德胜门侧门,如同旋风般杀出,首扑阵脚己乱的建虏攻城部队侧翼!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绝非寻常,此刻趁乱杀出,更是势如破竹!建虏攻城部队猝不及防,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城头上明军见状,士气大振,欢呼雷动,箭矢炮火更加密集!
皇太极显然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军遇袭,前线受挫,不得不鸣金收兵。建虏大军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了满地的尸骸和破损的攻城器械。
北京城,又一次守住了!
虽然只是击退了对方一轮进攻,但意义重大!它向皇太极和所有守军证明,北京城并非不堪一击!明军还有血战到底的勇气和能力!
城头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朱渊也长长松了一口气,感觉浑身都有些发软。
然而,他的目光却再次投向远方,那片孔有德和铁山营义军消失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一丝隐忧。这些义士,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就在全城为击退建虏而稍稍振奋之时,深宫之内,一场无声的较量并未停止。
坤宁宫。皇后张嫣自从地动受惊后,一首心神不宁,在太医的调理下刚刚睡下。那位被“璇玑阁”胁迫的老嬷嬷,端着一碗安神汤,再次悄无声息地走进寝殿。
她的脸色苍白,眼神挣扎更甚。组织上次突然取消命令,让她侥幸躲过一劫,但威胁并未解除。方才地动再起又骤然平息,宫外杀声震天,都让她感到极度恐惧。她不知道组织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但她知道,自己就像一颗随时可能被抛弃的棋子。
她看着皇后安睡的容颜,手颤抖得更加厉害。这碗汤里,这次被她下了更重的药量,是那个“太监”头目后来秘密交给她的,据说无色无味,但能让人在睡梦中悄然衰竭……
就在她即将把汤碗递到宫女手中时,殿外突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嬷嬷,陛下有旨,皇后娘娘所有汤药饮食,从即日起,需经太医院院使和御前总管王公公双重查验方可入口。”
老嬷嬷手一抖,汤碗差点再次打翻。她惊恐地回头,只见王承恩不知何时出现在了殿门口,身后还跟着太医院院使,两人脸上虽然带着笑,眼神却锐利如刀。
“王……王公公……”老嬷嬷声音发颤。
“嬷嬷辛苦了。”王承恩笑眯眯地走上前,看似随意地接过了她手中的汤碗,递给身后的院使,“院使大人,麻烦您看看,这碗安神汤,可还妥当?”
太医院院使接过碗,仔细嗅了嗅,又用银针探了探,甚至还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入口中尝了尝(古代太医验毒方法之一),片刻后,眉头微微皱起:“这汤……气味似乎与往日方子略有不同?且药性……似乎过于猛烈了些,于凤体恐有碍。”
老嬷嬷瞬间面无人色,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奴婢不知……奴婢只是按方煎药……”
王承恩脸上的笑容不变,眼神却冷了下来:“哦?按方煎药?哪个方子?经谁的手?嬷嬷,陛下和皇后娘娘待你不薄啊。有些路,走错了,可就回不了头了。”
老嬷嬷浑身抖如筛糠,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她知道,自己完了。
王承恩没有立刻发作,只是对院使道:“有劳院使重新为娘娘煎一碗妥帖的安神汤来。”然后对身后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两名小太监上前,看似搀扶,实则将浑身的老嬷嬷“请”了出去。
王承恩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皇帝陛下早己暗中下令严密监控坤宁宫所有人,这老嬷嬷的异常,岂能瞒得过厂卫的眼睛?之所以不动她,只是想放长线钓大鱼罢了。今日正好借机拿下,或许能撬开她的嘴。
皇宫深处的阴影里,刀光剑影从未停止。
而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御花园的僻静角落,一株被那晚“安神汤”浇灌过的花卉,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发黑,最终化为一小滩散发着异味的黑色粘液,缓缓渗入泥土之中。
仿佛某种恶毒的诅咒,虽然被阻止,却己留下了细微的痕迹。
(http://www.220book.com/book/6AG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