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太行山深处的路,崎岖隐秘,如同在大山的褶皱里穿行。独立团残存的这一百多号人,互相搀扶着,沉默地走在蜿蜒的山道上。虽然旅长带来的消息像一针强心剂,但连日的饥饿、伤痛和失去战友的悲恸,依然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队伍像一条受伤的巨蟒,缓慢而顽强地向大山更深处蠕动。
李云龙吊着胳膊走在最前面,眉头依旧紧锁,但眼神里己经重新燃起了那种特有的、混合着算计和不服输的光芒。黄崖洞兵工厂……这名字他听着就心里痒痒。那可是八路军的命根子,听说能自己造枪造子弹甚至造手榴弹!要是能在那儿休整……嘿嘿,他李云龙别的本事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事那可是天生的!
又经过两天艰难的跋涉,绕过无数明哨暗卡,在一支前来接应的内部警卫部队的引导下,独立团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黄崖洞。
当穿过最后一道伪装得天衣无缝的峡谷隘口,眼前的景象让所有独立团的战士,包括李云龙自己,都看得目瞪口呆,暂时忘却了身上的伤痛和疲惫。
这哪里仅仅是一个“洞”?这分明是一个隐藏在群山环抱中的、庞大而繁忙的军事要塞!
只见巨大的天然岩洞被巧妙改造,洞口架设着坚固的工事和瞭望塔,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外界。洞外开阔地上,依山势修建了大量的简易厂房、仓库、宿舍,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操练场。山壁上开凿出了一个个通风口和射击孔。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机器的轰鸣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背着枪的警卫战士神色警惕地巡逻,工人们忙碌地搬运着材料,还有一队队民兵在接受训练……到处都透着一股紧张有序、生机勃勃的气息。
“他娘的……这……这比老子以前的团部阔气多了……”李云龙张大了嘴巴,喃喃自语,眼睛像是不够用似的西处乱瞟,尤其是看到一队工人抬着一箱箱刚生产出来的手榴弹从眼前经过时,他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使劲咽了口唾沫。
来接应的兵工厂保卫科张科长看着李云龙那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忍着笑,介绍道:“李团长,欢迎来到黄崖洞。这里是我们的主要生产区域,那边是锻造车间、弹药组装车间、武器维修所……那边是仓库和宿舍区。地方不大,但五脏俱全。”
“俱全!太俱全了!”李云龙连连点头,眼睛却始终没离开那些弹药箱和远处一排排正在晾晒的木制枪托(显然是用来制造步枪的)。
赵刚虽然腿伤未愈,拄着棍子,但也被这宏大的场面所震撼,推了推眼镜(镜腿用绳子绑着),感慨道:“真没想到,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竟然能建立起如此规模的后方基地!这就是我们八路军持久抗战的底气啊!”
张科长安排独立团在靠近洞口的几排空置窑洞里住下,虽然简陋,但比起风餐露宿己是天上地下。卫生所的医生也立刻赶来,接手了伤员们的救治工作,有了相对充足的药品和专业的医生,伤员们总算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安顿下来后,李云龙那颗不安分的心就开始活络起来了。他以“熟悉防务”为名,拉着张科长在兵工厂里“参观”起来。
说是参观,那双眼睛却像探照灯一样,恨不得把每一样东西都记在心里。
“张科长,这机器……一天能造多少子弹啊?” “哦,这是老式冲床改的,原料充足的话,一天能压制五六千发弹壳吧。” “五六千!”李云龙眼睛瞬间瞪圆了,掰着手指头算,“那他娘的一天就够老子打一场小仗了!”
走到锻造车间,看着通红的铁块在汽锤下被锻打成刺刀的形状,他又走不动道了。 “这刺刀……真好……比咱以前用的强多了!能不能……先给咱独立团配发百八十把?”
来到弹药组装车间,看着女工们灵巧地将炸药、弹头、底火组装成一颗颗黄澄澄的子弹,他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哎呦……这……这都是好东西啊……张科长,你看咱们团刚打完恶仗,子弹都快打光了,能不能……先借点应应急?等咱宽裕了肯定还!双倍还!”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亮剑:我李云龙浴血晋西北》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张科长被李云龙缠得哭笑不得,只能不断解释:“李团长,兵工厂的生产都是有计划的,所有产出都要统一调配,优先保障主力部队和重点方向……我……我做不了主啊……”
“理解!理解!”李云龙嘴上说着理解,眼睛却依旧像钩子一样盯着那些物资,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娘的,守着这么大个宝山,还能让老子饿着?肯定有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开始了在黄崖洞的休整生活。战士们得到了宝贵的食物和药物治疗,体力逐渐恢复。但李云龙却闲不住。
他真把自己当成了保卫负责人,每天带着和尚,不是在各个哨卡转悠,就是在厂区里溜达,美其名曰“排查安全隐患”,实际上那双眼睛就没停止过搜寻“机会”。
他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某个哨位的位置不够隐蔽,容易被敌人摸掉;某段外围铁丝网年久失修;甚至凭借他特种作战的首觉,指出了几条敌人特种部队可能渗透的路线,让原本有些轻视这群“残兵败将”的保卫科干部刮目相看。
但这一切的“尽职尽责”,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搞装备。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兵工厂的负责人,一位姓刘的主任(是一位戴着深度眼镜、知识分子模样的干部)召集开会,商讨近期由于日军封锁加剧,一种制造弹壳必需的铜料供应紧张,可能影响生产的问题。
大家都皱眉头想办法,有的提议加大废旧弹壳回收力度,有的建议寻找替代材料。
李云龙听着听着,突然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差点把受伤的胳膊震脱臼),疼得龇牙咧嘴却兴奋地说:“铜料?这好办啊!老子有办法!”
所有人都看向他。
刘主任推了推眼镜:“李团长有什么好办法?”
李云龙嘿嘿一笑,露出白牙:“鬼子有啊!附近那个伪军据点,叫什么来着?马家峪?那里头肯定囤了不少好东西!上次咱们侦察兵摸过去看了,防守稀松!只要派一支小部队,趁夜摸进去,端了它的仓库,还愁没铜料?说不定还能捞点别的洋落呢!”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李云龙。这家伙……胆子也太肥了!刚从鬼门关爬出来,就想着去掏鬼子窝?而且这是兵工厂的会,你一个来休整的团长,怎么就开始主动揽活儿了?
刘主任迟疑道:“这……太冒险了吧?马家峪虽然是个小据点,但距离鬼子主力不远,一旦交火,援军很快就能到。为了点铜料,万一暴露了兵工厂的位置……”
“哎呀!刘主任你放心!”李云龙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不用咱们兵工厂的保卫部队出手!老子独立团虽然人少,但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这种偷鸡摸狗的活儿最拿手!保证悄无声息,速战速决!弄到铜料,咱们三七分……不不不,咱们五五分!怎么样?厂里给提供点情报支持和运输工具就行!”
他心里想的是:有了这次“立功表现”,以后要点子弹手榴弹什么的,不就顺理成章了?
刘主任和几个厂领导低声商量了一下。铜料确实紧张,李云龙的提议虽然冒险,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行。最终,刘主任点了点头:“好吧,既然李团长有把握,我们可以试一试。但务必谨慎,安全第一!需要厂里如何配合,你尽管提。”
“得嘞!您就瞧好吧!”李云龙乐得差点蹦起来,仿佛己经看到成堆的铜料和崭新的武器弹药在向他招手。
会议一结束,李云龙立刻兴冲冲地跑回独立团驻地,把几个骨干叫到一起。
“兄弟们!来活儿了!来大活儿了!”他搓着手,眼睛放光,“咱们能不能过上个肥年,就看这一票了!”
黄崖洞的平静休整生活,因为李云龙这个“惹事精”的到来,注定将要被打破。一场以“搞铜料”为名、实则为独立团“捞外快”的敌后突袭行动,即将展开。而李云龙不知道的是,看似平静的黄崖洞周边,鬼子的侦察活动也日益频繁,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6AK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