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根据地藏在一片更为险峻的群山褶皱里,地图上甚至难以找到一个确切的名字,战士们私下都叫它“鹰嘴涧”,因其主峰形似苍鹰勾喙。这里人烟更为稀少,条件比赵家峪更为艰苦,但好处是极其隐蔽,易守难攻,给了独立团宝贵的喘息之机。
残部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舔舐伤口。牺牲战友的名单被仔细核对,抚恤工作由赵刚亲自抓,尽管物资匮乏,仍尽可能给予烈属一些粮食和微薄的边区票作为抚慰。伤员们得到了难得的静养,卫生员用有限的药品和漫山遍野采集的草药尽力救治。
低落的士气如同阴云,需要阳光驱散。李云龙和赵刚深知,此刻的思想工作比弹药更重要。 赵刚组织起了“忆苦思甜”会和战斗总结会,让老兵们讲述牺牲战友的英雄事迹,讲述赵家峪血战的惨烈与不屈,将悲痛转化为复仇的力量和集体的荣誉感。同时,他也组织学习,讲解当前抗战形势,强调独立团在此战略阶段保存力量、恢复元气的重要性,让战士们理解转移的必要性,看到未来的希望。
李云龙则换了一种方式。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骂娘,而是更多出现在战士们中间,一起喝能照见人影的野菜粥,一起抢修营房,甚至跟着新兵一起参加最基础的射击和拼刺训练。 “团长,您这枪端得比俺还稳哩!”一个新兵憨憨地说。 李云龙笑骂:“废话!老子玩枪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穿开裆裤呢!好好练!子弹金贵,每一颗都得用在鬼子脑门上!” 这种看似随意的互动,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凝聚了人心。战士们看到团长和他们同甘共苦,看到团长眼底同样的悲伤和更深的坚韧,那股憋着的劲头慢慢又回来了。
然而,光是恢复士气还远远不够。独立团面临最现实的问题:人、枪、粮。 兵员补充主要靠两方面:一是旅部承诺的、但迟迟未到的少量骨干和新兵;二是继续收拢晋西北地区失散的八路军人员和小股抗日武装。李云龙派出了几支精干的小分队,带着他的亲笔信(大多由赵刚代笔,语气诚恳,极具煽动性),西处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零散的抗战力量。 装备更是难题。缴获的武器在赵家峪消耗殆尽,兵工厂的流动修械所成了最繁忙的单位,日夜不停地修理损坏的枪支,复装子弹,甚至尝试用汽油桶和黑火药制造更大的“没良心炮”(飞雷的升级版)。 粮食则依靠就地开荒、狩猎、采集和偶尔冒险外出“打土豪”(目标是与日军勾结、为富不仁的汉奸地主)。
日子清苦,但队伍在缓慢却坚定地恢复着元气。
这天,李云龙正盯着地图琢磨下一步去哪里“搞副业”,侦察排长带回了一个意外的“战利品”——两个穿着中央军军服、狼狈不堪的士兵,还带着一部损坏的电台。 “团长,俺们在西边山沟里发现的,被一伙土匪抢了,差点没命。说是……说是从南边溃败下来的,想去陕北找奔头。”
中央军?溃兵?李云龙心里一动。仔细询问之下得知,这两人所属部队在近期日军发动的一次大型会战中被打散,一路向北溃逃,电台也是在混乱中损坏的。 李云龙对政治不敏感,但赵刚却敏锐地意识到了什么。他亲自接待了这两名溃兵,温和地询问了南边的战局、部队情况以及他们对时局的看法。两人见八路军长官和气,便倒起了苦水,言语中对上级指挥失当、派系倾轧、克扣军饷等现象充满了不满。
送走两人后,赵刚对李云龙说:“老李,这可能是个机会。” “机会?两个溃兵能顶啥用?”李云龙不以为然。 “不止两个。”赵刚目光深邃,“豫湘桂战役(历史上此时应为此战役,小说可沿用或虚构一个名称)国军大溃败,像这样的溃散官兵数量惊人。其中很多人对国民党失望透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亮剑:我李云龙浴血晋西北 但又不知前路在何方。如果我们能主动接触、吸收这些有战斗经验的官兵,对我们将是极大的补充!”
李云龙眼睛亮了:“对啊!老子怎么没想到!这些可是经过正规训练的老兵,比招募新兵强多了!就是……这会不会惹麻烦?毕竟是友军的人……”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赵刚道,“我们不是吞并,是收容和引导。愿意留下抗日的,我们欢迎。想走的,发路费让他们去陕北。关键是动作要快,要隐蔽!”
说干就干。李云龙立刻让侦察排和特务连扩大活动范围,重点关注溃兵流散的路径。同时,让那几个识文断字的战士模仿国民党政府的口吻,写了几份“战区失散人员收容站”的虚假告示,贴在几个交通要道,指引溃兵向“鹰嘴涧”方向聚集。
果然,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三两两的溃兵开始出现在根据地外围。独立团派出人员接应,提供食物和必要的医疗,然后由赵刚出面进行宣传和甄别。大部分溃兵在经历了战败、逃亡和冷漠后,感受到八路军的真诚和蓬勃气象,选择留下加入。少数思想顽固或想去陕北的,也按照约定发放少量干粮指引方向。
这批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地改善了独立团的兵员素质。他们带来了不同的作战经验和技能,虽然需要时间融合转化,但潜力巨大。李云龙乐得合不拢嘴,亲自挑选了一些懂技术(尤其是会摆弄电台和火炮的)的兵,塞进了特务连和正在筹建的炮兵排。
然而,新的力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溃兵中难免混有兵痞、兵油子,甚至可能有国民党特务或日军间谍。纪律问题、思想分歧开始出现。
一次,几个原中央军的兵痞欺负当地老乡,还顶撞八路军班长,气焰嚣张。 李云龙闻讯赶到,二话不说,当着所有人的面,亲手用鞭子狠狠抽了那几个带头闹事的兵痞一顿,打得皮开肉绽。 “老子不管你们以前是哪路神仙!到了独立团,就得守老子的规矩!欺负老百姓?老子剁了你的手!不服管教?老子枪毙你!都他妈给老子听清楚了:独立团只有一个规矩,就是打鬼子!谁坏了这条规矩,谁就是老子的敌人!”
雷霆手段震慑了所有溃兵,也赢得了根据地群众的民心。随后,赵刚加强了政治教育和思想整训,逐步将这些散兵游勇改造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就在独立团忙于消化吸收、内部整训之时,一条来自旅部的绝密情报,预示着外部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情报显示:日军由于太平洋战场吃紧,可能从中国战场抽调部分兵力,华北地区日军兵力或将出现空虚!但同时,日军也可能会在兵力收缩前,发动更大规模的“扫荡”,以巩固其占领区,并为伪军打气。
危机与机遇并存! 李云龙和赵刚看着情报,心情复杂。 “鬼子要抽兵?这是好事啊!”李云龙首先看到机会。 “未必。”赵刚更为冷静,“岩松义雄那条老狗,绝不会甘心失败。他很可能想在离开前,集中最后的力量,给我们以致命一击,挽回颜面。而且,他可能会更加倚重伪军和特务手段。”
“妈的!临走还想咬一口?”李云龙骂了一句,眼神却锐利起来,“那就看看谁的牙口更硬!他想打,老子奉陪!正好用这场仗,给咱们的新兵和老兵们见见血,练练手!”
独立团,这只刚刚缓过一口气的雄鹰,羽毛尚未完全,却己然听到了新的风暴来临前的雷鸣。它磨利了爪牙,警惕地注视着苍穹,准备迎接下一场更加复杂、或许也蕴含着巨大机遇的挑战。晋西北的棋局,又到了落子的关键时刻。
(http://www.220book.com/book/6AK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