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县城的变化

小说: 科学小县令   作者:菰城尖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科学小县令 http://www.220book.com/book/6B5I/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金色的阳光洒在临峤县新铺的灰黑色大道上,路面平整坚实,反射着温润的光泽。道路两旁,原本破败的土坯房不少都得到了修缮,有些甚至用新烧制的灰泥砖垒起了齐整的院墙。袅袅炊烟升起,不再是往日死气沉沉的景象,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大的变化,来自县城外围那片广袤的田野。

清水溪畔,一排排用灰泥密封竹管制成的简易虹吸系统,如同忠诚的卫士,日夜不停地将溪水引往高处的旱地。原本干裂贫瘠的土地,此刻己被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覆盖。赤谷的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和初步沤肥的滋养下,长势格外旺盛,绿油油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形成一片充满希望的海洋。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农人。他们不再是面黄肌瘦、眼神麻木,虽然依旧清瘦,但脸上却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名为“希望”的光彩。他们小心翼翼地侍弄着禾苗,如同呵护着最珍贵的宝贝,时不时首起腰,望一眼那长势喜人的庄稼,嘴角便忍不住向上弯起。

“老王头,瞅你这谷子,长得可真不赖!比往年高了一截哩!” “嘿嘿,托叶青天的福啊!这水能引上来,地也深翻了,还用了衙门口发的那个……那个肥!能不长好吗?今年秋天,说不定真能吃饱饭了!” “是啊是啊!叶青天真是活菩萨!要不是他,咱们这会儿还不知道在哪儿逃荒要饭呢!” “晚上回去得给叶青天立个长生牌位!”

类似的交谈,在田间,在修葺一新的灰泥路上,在县衙门口,随处可闻。叶秋的名字,被百姓们用最朴素的、最真挚的方式挂在嘴边,充满了感激和爱戴。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临峤县积压多年的阴霾和绝望。

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地走在宽阔平坦的“叶公路”上。老人们抽着旱烟,谈论着过去的艰辛和眼前的变化;妇人们拉着家常,手里或许还做着针线活;孩子们则欢快地在路上奔跑嬉闹,笑声清脆悦耳。他们畅想着秋收的喜悦,盘算着卖了余粮或许能扯上几尺新布,给娃儿做身衣裳,或者攒钱翻修一下屋顶……

整个临峤县,仿佛一个久病初愈的人,虽然依旧虚弱,但气血己经开始流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科学小县令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科学小县令最新章节随便看!

县衙之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老皂隶的民政所里,狗娃己经能熟练地拨弄算盘,登记着新开垦的荒地亩数和领取农具种子的人家。老皂隶则忙着协调各处用工,处理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虽然忙碌,却精神矍铄,仿佛年轻了十岁。

铁匠刘的工勤处更是热火朝天。打铁声、凿石声、搅拌灰泥声不绝于耳。他不仅要打造和维护农具,还要应叶秋的要求,尝试打造更精良的刀枪箭头,甚至研究如何用灰泥浇筑更大型的守城器械(比如改进型抛石机)。手下聚集的工匠也越来越多,俨然成了县城的技术核心。

防卫队的校场上,呼喝声震天。有了相对充足的食物(虽然依旧俭省)和明确的目标,石柱和瘦猴的训练更加严格和有针对性。队员们穿着统一的(虽然破旧)号服,队列整齐,刺杀、格挡、弓箭射击……动作有板有眼,精气神十足,再不是当初那支慌慌张张的乌合之众。他们的目光变得锐利,身上有了几分真正军人的悍勇之气。

而在这片繁忙与希望之中,最细微却也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来自冰儿。

她依旧时常抱剑而立,沉默地注视着一切。但人们发现,这位曾经冷得像块冰、让人不敢靠近的女煞神,似乎悄然融化了些许。

她的话比以前多了。虽然依旧言简意赅,但不再是完全的沉默。 她会指点防卫队员如何发力更精准,如何判断敌人意图(虽然通常只有冰冷的一两个字:“蠢”、“左”、“下盘”)。 她会去铁匠铺,拿起新打制的箭镞仔细察看,偶尔会提出一针见血的改进意见(“太重,影响射程”、“刃角可再锐三分”)。 她甚至会在叶秋忙得忘记吃饭时,默不作声地将一碗粥和一碟咸菜放在他的案头。

她的变化,叶秋感受最深。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因身份和秘密而产生的隔阂,似乎在共同经历生死、共同见证县城蜕变的过程中,变得不再那么分明。有时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一种难以言喻的、超越了上下级和监视与被监视的默契,在悄然滋生。

叶秋站在修缮一新的县衙大堂门口,望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民生初步安定,军备略有小成,内部凝聚力空前高涨。

是时候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B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科学小县令 http://www.220book.com/book/6B5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