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套长达十余米、由多节粗竹管连接、接口处用灰泥精心包裹密封的原始虹吸灌溉系统,在清水溪边进行了第一次实地测试。
将进水口放入溪水中,出水口引向旁边一处较高的旱地。叶秋亲自用尽全力在出水口一吸!
咕噜噜……水流被引动!溪水竟然真的顺着竹管,越过了河岸的高度,源源不断地流向了那片干涸的土地!
围观的人群发出了震天的惊呼和欢呼!在他们看来,这简首是仙法!是县令大人从龙王那里借来了水!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老农们激动得老泪纵横,跪在地上对着叶秋和那虹吸管磕头。
叶秋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这套系统还很原始,效率低下,需要人工启动(后续他改进了设计,只要保证进水口始终淹没在水下,虹吸一旦形成就能自动持续),且依赖溪水水位(水位过低会进气失效),但这无疑是解决高地灌溉的一个革命性突破!
第三步:综合规划与实施。
虹吸系统的成功,给了叶秋巨大的信心。他立刻开始着手制定全面的农业改良计划。
1. 水利是命脉:
· 立即组织工匠和民夫,大量制作和改进虹吸管,优先保障清水溪两岸较高处土地的灌溉。
· 同时,勘察地形,选择合适位置,利用灰泥修建小型的蓄水陂塘,在雨季储水,以备旱季使用。
· 组织人手,深挖、清理现有的水井,并尝试在田地附近开挖新井。叶秋甚至根据有限的地质知识,指导人们寻找可能的地下水资源。
· 修建灰泥排水沟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2. 作物改良与引进:
· 精耕细作:下令所有农户,必须对土地进行深翻,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利于保墒和根系生长。
· 推广沤肥:强制要求收集人畜粪便、草木灰、杂草落叶进行沤制,由民政所派人指导并检查施肥情况。
· 选育良种:下令农户收获时,穗大粒饱的谷子要单独留作种子,逐年优选。
· 尝试引种:叶秋派石柱带领一队精明强干的人,携带货物,前往邻县甚至更远的州府,尝试交换或购买一些耐贫瘠、耐旱的作物种子。特别是他心心念念的、类似山药和木薯的作物信息,重点打听。
· 间作套种:推广豆类与赤谷间作,利用豆科植物固氮的特性,肥地增产。
3. 政策激励:
· 宣布开垦荒地者,三年内免赋税,垦出的荒地归开垦者家庭使用。
· 对于精心耕作、产量显著提高的农户,给予粮食或农具奖励。
· 由县衙统一租借改进后的铁制农具(由铁匠刘打造),收取少量租金或粮食作为补偿。
一套组合拳下来,整个临峤县的农业生产被彻底动员起来。
清水溪边,一排排灰泥包裹的竹制虹吸管如同一条条黑龙,将溪水引向高处干渴的土地。田野里,人们挥舞着新式的铁锹和锄头,深翻土地,开挖沟渠,播下希望的种子。陂塘和井边,也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
叶秋依旧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检查虹吸管是否漏水,指导农民如何深翻施肥,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他皮肤晒得更黑,人也瘦了一圈,但精神却愈发矍铄。
冰儿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田野间。她不再仅仅是一个监视者,有时会默默出手,用剑气帮农民斩断地里难以挖掘的树根;有时会飞身跃上高处,帮叶秋察看远处沟渠的走向。她依旧很少说话,但那种无形的隔阂,似乎在共同的劳作中渐渐消融。
一个月后,第一批播种的赤谷己经冒出了嫩绿的幼苗,长势明显比往年旺盛。新开垦的荒地上,也点缀了绿意。陂塘里蓄起了浅浅的清水。整个临峤县,仿佛被注入了绿色的生机。
傍晚,叶秋站在刚刚引水成功的坡地田埂上,看着脚下的土地和绿油油的禾苗,闻着空气中泥土和禾苗的清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虽然距离粮食丰收还有很长的路,还会遇到许多困难(虫害、天气等),但第一步,己经扎实地迈了出去。
“丝丝,你看到了吗?”他在心中默念,“我在努力活着,努力变得强大。总有一天,我会回去,风风光光地娶你。”
他转过身,看到冰儿正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的夕阳下,金色的余晖勾勒出她清冷而美丽的轮廓。她的目光也落在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幼苗上,眼神专注而平和。
两人目光偶然相遇,都没有立刻移开。
叶秋朝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冰儿微微一怔,随即,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颔首回应。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解决温饱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希望的种子己经播下,并且……正在茁壮成长。临峤县的未来,似乎也如同这脚下的禾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http://www.220book.com/book/6B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