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9章 文化推广新思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清照穿越2024:词心新旅 http://www.220book.com/book/6BF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社团活动室的长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周婷手绘的宋词书签还沾着未干的颜料,张野用榫卯结构做的迷你案几摆着小陶瓶,国哥捣鼓的宋代茶模印出的"龙凤团茶"图案还带着油墨香。李照站在桌前,指尖划过这些带着古典韵味的物件,突然转头问:"你们去过24小时便利店吗?"

正给书签穿流苏的林小夏愣了愣:"照姐突然问这个干嘛?上次你说想试试关东煮,还是我带你去的呢。"

"我在想,"李照拿起枚刻着"知否知否"的书签,"为什么便利店能让大家随手买到需要的东西?因为它把零食、日用品、热食全放在一起,不管谁来,都能找到想要的。"她指向桌上的物件,"古典文化能不能也这样?像超级市场一样,把诗词、手艺、历史故事都'摆上货架',让大家随时能'拿'走?"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立刻激起了涟漪。国哥第一个摇头:"照姐你这想法太怪了吧?文化是多神圣的东西,怎么能跟超市里的薯片、可乐相提并论?"张野也跟着皱眉:"上次我爸看我做茶模,还说'别把老祖宗的手艺弄得不伦不类',要是真弄成'超市',怕是要被骂亵渎文化。"

李照早料到会有质疑。她从帆布包里掏出本皱巴巴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张超市宣传单,上面用红笔圈着"一站式购物"几个字:"我不是说要把文化变得廉价,是想让它变得'好拿'。就像有人喜欢读词,有人爱动手做手工,有人只想听个宋代市井故事——我们把这些都做好,放在大家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有什么不对?"

她翻到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画着潦草的规划图:"比如做些诗词书签当'小零食',让人随手能带走;搞个文化快闪活动当'热食区',让人能当场体验;再在网上发些宋代生活小科普当'日用品',随时能刷到。"

"可......"周婷咬着画笔,"上次我们在校园论坛发汉服照片,就有人说'穿古人衣服是博眼球',要是搞成'超市',会不会被骂得更凶?"

李照没说话,只是翻开了那本从古籍夹层里找到的宋代治理条文。其中一页记载着"临安府瓦舍百戏",详细写了说书、皮影、傀儡戏如何在市集里吸引观众,甚至提到"凡勾栏瓦舍,需备茶点,令观者久坐"。她指着这段文字笑:"你看,宋代人早就懂了,想让更多人接触文化,就得往人多的地方去,还得让人觉得舒服。"

最终,社团成员被她说动了。大家兵分几路:周婷带着美术组设计文创,把《千里江山图》缩印成笔记本封面,将李清照的词刻在木质书签上;张野和技术组研究简易版宋代工艺,把复杂的榫卯结构改成能让新手半小时拼好的迷你模型;国哥则负责联系校园文创店和线上平台,磨破了嘴皮才谈妥免费铺货——对方老板抱着"看你们能折腾出什么花样"的态度,只给了个角落的货架。

第一批文创摆上校园文创店货架那天,李照特意去蹲守。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拿起书签又放下,听着有人嘀咕"这古诗词弄得倒挺好看,就是有点装",她心里像被猫抓似的。首到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拿起枚刻着"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书签,笑着对同伴说:"这个好,我爸总说我遇事急躁,带这个当提醒。"李照才悄悄松了口气。

可质疑声还是来了。校报记者听说了这个"文化超市"理念,写了篇评论文章,标题刺眼——《当古典文化沦为"货架商品",是创新还是亵渎?》。文章里说:"把严肃的历史文化做成廉价文创,作者“二货相机”推荐阅读《李清照穿越2024:词心新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是对传统的不尊重,学生社团应潜心研究,而非哗众取宠。"

文章在教师群里传开,教导主任找李照谈话时,语气严肃:"李照同学,传承文化要有敬畏心,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怕是会走偏。"连一首支持社团的老馆长都打来电话,犹豫着说:"小照啊,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快了?"

那天晚上,李照坐在社团活动室,看着桌上卖得不太好的文创,心里泛起一阵委屈。国哥抱着箱刚印好的"宋词盲盒"进来,见她没说话,突然把箱子往地上一放:"要不咱算了吧?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懂文化,何必自找罪受。"

"不行。"李照猛地抬头,眼眶有点红,却透着股倔劲,"宋代瓦舍里的说书先生,不也是把历史故事编成段子讲给老百姓听吗?他们要是怕'亵渎',哪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飞、杨家将?"她拿起枚没人买的"醉里挑灯看剑"书签,"我们不是要把文化变廉价,是想让那些觉得'文化离自己很远'的人,能踮踮脚就够着。"

第二天,李照带着社团成员在校园广场办了场"文化快闪"。没搞复杂的仪式,就支起几张桌子,一边摆着能自己动手拓印的宋词模板,一边放着用古法配方做的花草茶,路过的学生可以随便坐下来,拓张词、喝口茶,听社员讲两句词里的故事。

起初大家只是好奇地围观,首到一个打篮球的男生被"拓印"吸引,笨手笨脚地拓了张"大江东去",突然笑着说:"原来苏轼写这个的时候,跟我打完球想喊两嗓子差不多?"这话逗乐了所有人,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有抱着课本的学霸,有刚从食堂出来的情侣,甚至还有来查寝的宿管阿姨,都笑着坐下来体验。

有个总爱挑刺的历史系教授路过,抱着胳膊看了半天,突然拿起张拓印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李照说:"这字拓得一般,但能让打篮球的小子觉得苏轼离自己不远,算你有点本事。"

这场快闪活动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涟漪越荡越远。校园文创店的书签开始卖断货,有女生在朋友圈晒"带着宋词去上课";线上平台的"宋代冷知识"短视频突然火了,"原来宋代就有外卖小哥"的话题还上了本地热搜;连社区都发来邀请,想让他们去办场"文化超市进社区"活动。

质疑声渐渐被赞叹取代。校报又发了篇文章,这次标题是《从货架到人心:文化传承的青春表达》;教导主任在教职工大会上表扬:"古典文化社团用年轻人的方式,做了件有意义的事";老馆长特意送了套宋代市集画册,扉页上写着"能入市井,方得人心"。

李照站在社团活动室,看着周婷和新社员设计新年款文创,听着国哥跟社区对接活动细节,突然觉得这个"文化超市"真的开起来了——货架上摆的不只是物件,还有大家对古典文化的亲近感;而那些曾经的质疑,就像超市里的试吃品,尝过了,才知道合不合口味。

这时,林小夏举着手机跑进来,屏幕上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只有张照片——某家古玩店的橱窗里,摆着排跟他们设计的几乎一样的宋词书签,标签上写着"宋代复刻,高价收藏"。

"这不是抄袭吗?"林小夏气得脸通红,"我们去找他们理论!"

李照盯着照片,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那些书签的做工比他们的精致,却少了点手作的温度。她突然笑了:"说明我们的'货架'真的被看到了。"她转头看向众人,"走,咱们去看看这家店。说不定,能从他们那儿发现点别的东西。"



    (http://www.220book.com/book/6BF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清照穿越2024:词心新旅 http://www.220book.com/book/6BF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