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走进御史台衙门时,檐角的铜铃正被春风吹动,发出清越的声响。那铃声穿过层层回廊,落在青石板上,竟带着几分穿云裂石的锐度,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
上任第三天的晨光格外清亮,透过雕花的木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将那些盘踞在角落的尘埃照得无所遁形。案头堆叠的卷宗足有半人高,散发着陈年纸张特有的霉味,最上面那本贴着"江南赈灾"封条的册子,是他昨夜亲自从吏部档案库里调出来的——档案室的老吏说,这本账册本该封存十年,是他亮了御史中丞的令牌,又耗了三个时辰才撬开那把生锈的铜锁。
"大人,这是您要的张诚在江南任上的往来书信。"书吏抱着一摞卷宗进来,额角还挂着汗珠,青色的公服后背洇出深色的湿痕。这些书信是李纲动用御史台密探,昨夜从张诚的幕僚周显家里搜出来的,据说周显正搂着小妾喝花酒,被破门而入的密探吓得瘫在地上,连裤腰带都松了。
李纲戴上细绢手套,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烫金的信封。张诚是户部侍郎,更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小舅子,在江南任转运使的三年里,靠着"花石纲"的肥缺聚敛的家财,足够填满半个内库。这次江南水灾,他竟胆大包天,挪用三百万贯赈灾款中的三成,转手就变成了给蔡京祝寿的贺礼——卷宗里那封"恭祝太师千秋,献上薄礼三十万贯"的信,字迹谄媚得几乎要从纸上滴下来,末尾还特意标注"此物从灾民口中省出,聊表孝心"。
"把这些书信誊抄三份。"李纲的声音里裹着冰碴,压抑着翻涌的怒火。他拿起其中一封,信纸边缘还沾着酒渍和脂粉香,显然是在秦楼楚馆里写就的。"一份即刻呈给官家,一份存入御史台密档,一份......"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那棵抽芽的柳树,语气陡然加重,"送到大理寺,申请立案查抄张诚府邸。"
书吏吓得手里的卷宗差点滑落,脸色发白:"大人,张侍郎可是......可是蔡太师的亲小舅子啊!大理寺卿是蔡太师的门生,这案子怕是......"
"可是什么?"李纲猛地抬眼,目光锐利如刀,首刺得书吏低下头去,"难道因为他是蔡京的小舅子,就可以贪墨赈灾款,让数十万灾民饿死荒野?难道因为大理寺卿是蔡京的门生,就可以让律法变成废纸?"他抓起那封祝寿信,重重拍在案上,"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从灾民口中省出'!这些字背后,是多少百姓的白骨?"
书吏被他的气势震慑,慌忙躬身:"小吏这就去办!"转身时,靴底在青石板上滑出半寸,可见惊惶。
李纲重新拿起卷宗,账册上的墨迹被岁月浸得发乌,却依旧能看清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录:三十万贯赈灾款,被张诚以"采购粮船""雇佣民夫""修缮仓库"的名义拆解成数十笔,每一笔都有"损耗",最终流向了他在苏州的私宅和蔡京在汴京的府邸。最让李纲震怒的是附在后面的灾民名册,那些用朱砂标注的"饿死""失踪""逃荒"字样,像一片片干涸的血迹,晕染在泛黄的纸页上——其中有个叫王二柱的农夫,一家五口全标注着"饿死",而他的名字旁边,还记着"曾捐粮三石"。
他闭上眼,沙县的景象突然撞进脑海。太湖堤坝决口那天,暴雨如注,他站在城头,看着浑浊的洪水像脱缰的野兽,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有个抱着孩子的农妇跪在泥泞里,怀里的孩子己经没了声息,她却还在喃喃地说:"再等等,朝廷的粮船就来了......"
可当朝廷的赈灾粮终于运到时,每一石米里都掺着半石沙土和霉斑。李纲拦住粮船质问押运官,那官爷却冷笑:"李大人刚从京城来不知道,这江南的规矩,赈灾粮哪有不'筛'一遍的?"后来他才知道,那些被"筛"掉的好粮,早就变成了官员们酒桌上的珍馐——张诚在苏州的宴会上,一道"蟹酿橙"就要用掉三石新米酿醋。
"张诚,你可知罪?"李纲对着卷宗上那个张扬的签名,低声自语。笔尖在弹劾奏折上划过,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麻。他写得极慢,仿佛要把那些灾民的哀嚎都刻进纸里——从张诚如何伪造账目,到他如何将赈灾款换成金银,再到那些金银如何被抬进蔡京的府邸,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午时三刻的梆子声从街角传来时,弹劾奏折终于誊抄完毕。李纲亲自用印封缄,递给御史台最得力的信使:"务必亲手交到官家手里,路上若有人阻拦,亮令牌!"
信使接过奏折,抱拳应道:"大人放心!"转身跨上快马,马蹄声哒哒地消失在街角。李纲站在御史台门口,看着那抹烟尘扬起又落下,手心的汗浸湿了官袍的袖口。他知道,这封奏折不仅是弹劾一个张诚,更是向蔡京把持的朝堂投下的惊雷,稍有不慎,炸伤的就是他自己,甚至可能连累官家的整盘棋。
此时的御书房里,赵杰正对着一幅《写生珍禽图》出神。画中的麻雀羽翼,眼神灵动,爪下还抓着颗的谷粒,是赵佶难得的工笔佳作。他指尖着画中那只垂死的蝴蝶,翅尖的墨色己经发灰,触须低垂,像极了李纲在沙县密报里写的:"灾民食观音土而腹胀死,状如蝶蛹,蜷卧道旁。"
"官家,李御史有奏折呈上来。"杨戬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他捧着奏折的手微微发抖——从信使那里听说,这份奏折是弹劾张诚的,而张诚是蔡太师的小舅子,这几日朝堂上的风风雨雨,让他总觉得要出大事。
赵杰接过奏折,金色的封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缓缓展开,李纲那力透纸背的字迹跃入眼帘,起初还平静的眼神,随着一行行看下去,渐渐覆上冰霜。那些抄录的书信和账册,像一把把钝刀,割开了江南赈灾的温情面纱——三十万贯,足够让十万灾民熬过这个春天的救命钱,竟成了蔡京寿宴上的贺礼,成了张诚私宅里的金砖,成了那些贪官污吏酒池肉林的注脚。
他想起宣和元年那个雪夜,自己刚穿越过来时,童贯在殿外汇报西夏劫掠村寨的急报,而原主却只顾着给新得的奇石题字。那时他就知道,大宋的溃烂不仅在边疆的军阵上,更在朝堂的心脏里,在这些噬血的蛀虫身上。
"杨戬,宣蔡京进宫。"赵杰把奏折重重拍在案上,紫檀木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溅出,在奏折边缘晕开一个黑团,像块丑陋的伤疤。
蔡京接到旨意时,正在府里欣赏新得的一块灵璧石。那石头被匠人凿成蓬莱仙山的形状,石缝里嵌着细碎的金箔,在烛火下闪着奢靡的光,是江南盐商花了十万贯买来孝敬他的。他用手指敲了敲石面,听着那清脆的回响,嘴角噙着笑意——今早刚收到张诚的信,说李纲在御史台查得紧,但那些账目都处理干净了,让他放宽心。
"官家这个时辰召我进宫,莫非是为了张诚的事?"蔡京捻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今早御史台的人在张诚府外徘徊的消息,己经传到他耳朵里,李纲那小子是块硬骨头,当年在福建连他表亲石公弼都敢弹劾,这次怕是不会轻易罢休。
"太师放心,"旁边的管家谄媚地笑道,"张侍郎做事一向谨慎,账本都换了新的,就算李纲想找茬,也找不到实证。再说了,大理寺、刑部都是咱们的人,他还能翻了天去?"
蔡京哼了一声,心里却没底。他太了解李纲了,那是个认死理的性子,当年为了福建盐税的事,连皇帝的旨意都敢封还。他披上紫袍时,忽然想起昨夜做的梦:一条金龙从御座上飞下来,一口咬断了他的权杖,那龙眼里的光,竟和今早看《瑞鹤图》时,画中仙鹤的眼神有些像。
走进御书房时,檀香的气息里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火药味。蔡京刚要行礼,就见赵杰把一本卷宗扔了过来,纸页散开,像一群受惊的蝶,露出里面那些刺眼的账目和书信。
"蔡爱卿,你自己看看。"赵杰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平静得像暴风雨前的死寂。
蔡京捡起那些纸页,手指控制不住地发抖。书信里的笔迹他认得,是张诚那小子的,账册上的官印也假不了——这个蠢货,收了好处竟还留着这么多证据!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镇定的神色:"官家,这......这都是诬陷!张诚是个老实人,在江南赈灾尽心尽力,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一定是李纲嫉妒张诚受重用,故意伪造证据陷害!"
"伪造证据?"赵杰挑眉,语气里的嘲讽像冰锥一样扎人,"那这些从你苏州私宅搜出来的金器、玉器,也是李纲伪造的?"他拍了拍手,两个内侍抬着一个樟木箱进来,打开的瞬间,金光刺眼——里面全是刻着"转运使府"字样的金银器皿,最上面那个金如意,还刻着"祝太师寿"的字样。
蔡京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他没想到,李纲竟然连他的苏州私宅都查了!那处宅子是他最隐秘的藏宝地,除了张诚和几个心腹,没人知道。
"官家,张诚毕竟是朝廷命官,"他强撑着搬出律法,声音却在发颤,"不如交大理寺审理,若是真有贪腐,再处置也不迟。"他知道,只要拖进大理寺,他有的是办法让案子不了了之。
"再迟?"赵杰猛地站起来,龙袍的下摆扫过案几,砚台里的墨汁溅了出来,在明黄的龙袍上晕开一个黑团,却丝毫没影响他身上那股雷霆般的气势,"等大理寺审完,那些灾民早就变成荒野里的枯骨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在大殿里回荡,震得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贪墨赈灾款,形同谋财害命!这样的蛀虫,留着何用?难道要留着他把大宋的根基都蛀空吗?"
蔡京被他的气势震慑,"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官家息怒,臣......臣失察......"
"传朕旨意!"赵杰没有理会他的求饶,声音斩钉截铁,在大殿里掀起阵阵回音,"户部侍郎张诚贪墨赈灾款三十万贯,罪无可赦,即刻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所贪赃款,全部发还江南赈灾!"
他顿了顿,目光如利剑般扫过瑟瑟发抖的蔡京,一字一句道:"另外,命李纲继续彻查江南官场,凡涉及贪腐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若有阻挠办案者,以同罪论处!"
最后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蔡京心上。他知道,这道旨意不仅是处置张诚,更是冲着他来的。三十万贯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这是官家第一次公开挑战他的权威,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割开了他多年来织就的关系网。
"臣......遵旨。"蔡京的声音嘶哑得像破锣,趴在地上,感觉血液都冻僵了。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身上,却暖不了那深入骨髓的寒意。
看着蔡京踉跄离去的背影,赵杰走到窗前。春风卷起御花园的花瓣,落在窗台上,像一片粉色的雪。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张诚是蔡京的爪牙,拔掉这颗牙,是为了让那条藏在暗处的毒蛇疼,让他知道,这大宋的天下,终究是姓赵的。
远处的御史台方向,仿佛又传来檐角铜铃的清响,那声音穿过层层宫墙,带着几分穿透阴霾的力量,在这春日里,预示着一场涤荡污浊的风暴。
别看了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