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里的檀香,也压不住弥漫的火药味。
赵杰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得像纸。他手里捏着王显从前线送来的血书,墨迹里还掺着暗红的血渍,写着“将士断粮三日,饿毙者三十余人,金军攻势愈猛,堡危在旦夕”。
“粮草!朕要的粮草呢?”赵杰的声音嘶哑,每说一个字都带着咳嗽,“瑞王!赵楷呢?让他给朕滚出来!”
范致虚连忙出列,跪在地上:“陛下息怒!瑞王殿下正在河北督办粮草,想来是路上耽搁了。昨日臣还收到他的信,说己经起运了第一批粮草,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多派了些人手护送,所以慢了几日。”
“安全?”李纲上前一步,气得胡须发抖,“范大人说得轻巧!镇虏堡的将士们快饿死了,你跟朕说‘安全’?瑞王搞的那三重查验、改道绕行,明摆着是故意拖延!他就是想借金军的刀,斩了王显将军,斩了前线的弟兄们!”
“李太傅血口喷人!”范致虚猛地抬头,“瑞王殿下是奉旨督办粮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宋!倒是李太傅,屡次三番诋毁瑞王,莫非是怕瑞王立下大功,碍了你的前程?”
“你!”李纲气得说不出话来,指着范致虚的手抖个不停。
“够了!”赵杰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咳嗽得更厉害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儿吵!王显在镇虏堡浴血奋战,你们却在朝堂上互相攻讦,你们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将士吗?”
大臣们吓得齐刷刷跪下,谁也不敢再说话。殿内只剩下赵杰急促的喘息声,像破旧的风箱,听得人心头发紧。
李德全连忙上前,给赵杰递上参汤:“陛下,您消消气,龙体要紧啊。”
赵杰喝了口参汤,脸色稍缓。他看着跪在地上的群臣,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失望。他想起刚登基时,朝堂上虽有争论,却从未像现在这样,处处透着算计和倾轧。
“杨沂中,”赵杰看向殿前司都指挥使,“你说,现在派兵驰援镇虏堡,还来得及吗?”
杨沂中躬身道:“陛下,山海关到镇虏堡只有三日路程,若是现在出兵,昼夜兼程,还能赶得及。只是……”他顿了顿,“禁军的粮草也不多了,若是分兵驰援,京城的防务……”
“京城防务有你在,朕放心。”赵杰打断他,“你立刻点一万精兵,带上所有能找到的粮草,去救镇虏堡!告诉王显,撑住!朕不会让弟兄们白白送死!”
“末将领命!”杨沂中抱拳,转身就要离去。
“慢着。”赵杰叫住他,声音低沉,“告诉瑞王,若是粮草再不到,朕……朕摘了他的王爵!”
最后几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大臣们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陛下会对瑞王说出这样重的话。
范致虚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终究没敢出声。
李纲心里却没有半分喜悦,反而更沉重了。陛下这话,看似严厉,实则还是留了余地。摘了王爵又如何?只要瑞王手里还握着河北的粮草,还能影响前线的战局,他就依旧是个威胁。
散朝后,大臣们低着头匆匆离去,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李纲走到宫门口,却被范致虚拦住了。
“李太傅,”范致虚的脸色阴沉,“你真以为扳倒瑞王,太子就能稳坐东宫?我告诉你,镇虏堡若是守不住,金军打到汴京,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你们东宫!”
李纲冷冷地看着他:“范大人与其在这里威胁老夫,不如去劝劝瑞王,把粮草快点送上去。否则,别说东宫,这大宋的江山,都要葬送在你们手里!”
说完,他拂袖而去,留下范致虚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而此刻的瑞王府,赵楷正坐在书房里,听着亲信回报朝堂上的动静。
“……陛下发怒,说要摘了王爷的王爵,还让杨沂中带一万精兵去救镇虏堡……”
赵楷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随即笑了:“摘了我的王爵?父皇舍得吗?”他放下茶杯,眼神锐利,“杨沂中带一万兵去?正好,让他去碰碰金人的铁骑,看看他有多大能耐。”
福安担忧道:“王爷,那粮草……真的不快点送吗?若是镇虏堡真的丢了,陛下怕是真的会怪罪下来。”
“丢不了。”赵楷笃定道,“王显是条硬汉,撑个十天半月没问题。杨沂中那一万兵,不过是去做做样子。等他们赶到,镇虏堡的将士早就饿垮了,到时候打了败仗,父皇只会怪杨沂中无能,怪王显没用,谁会记得粮草的事?”
他走到窗边,望着皇宫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更何况,我要的不是镇虏堡,是父皇的信任。等他们都不行了,父皇自然会想起我。到时候,别说一个王爵,就算是兵权,他也得乖乖给我。”
阳光穿过窗棂,照在赵楷脸上,映出他眼底深藏的野心。他知道,这场赌局他不能输。输了,不仅是他自己,连被打入冷宫的母亲,都再无出头之日。
远处的天际,乌云渐渐聚拢,像是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