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小宦官之间建立的、脆弱如蛛丝般的无声默契,成了萧婉在掖庭宫冰冷生活中唯一一抹微弱却真实的亮色。它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却像一扇被推开一丝缝隙的门,让她得以窥见这座巨大宫闱机器运作的、极其微不足道的一角,更重要的是,让她感知到自己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她变得更加谨慎。每一次极其短暂的“馈赠”与“接收”,都经过精心的计算和伪装,务必使其看起来像是无意的疏忽或最寻常不过的举动。她不再试图从那个惊恐的小宦官那里得到更多,维持现状己是冒险的极限。她满足于这点滴的、无声的交流,这至少证明,那条来自故国的细线,并未完全断绝。
然而,信息却以一种意外的方式,悄然流淌进来。
那小宦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种“默契”的价值与危险。他不敢言语,不敢眼神交流,但他开始用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回报萧婉那点微不足道的“善意”——通过他每日送来的、包裹食物的器皿。
起初是包着糕点的油纸。那日萧婉吃完一块略显干硬的蒸饼后,展开垫在下方的油纸,准备如同往常一样揉弃时,指尖却触到了一处极细微的、不同于油渍的滑腻感。她心中一动,借着窗外透入的微光仔细察看,才发现那油纸的内侧,被人用极细的、近乎透明的油脂,写了两个小字:
“慎言。”
字迹歪斜模糊,显然书写者极度紧张且仓促。
萧婉的心脏猛地一缩,迅速将油纸揉成一团,投入炭盆,看着它瞬间化为灰烬。这两个字,既是警告,也是信息。警告她隔墙有耳,也暗示着这掖庭宫内,并非铁板一块,亦有需要警惕的耳目。
下一次,是一张用来垫汤碗的、吸水的草纸。草纸粗糙,边缘却有一处被刻意撕扯出的、极其不规则的缺口。萧婉研究了半天,不明所以,首到她无意间将草纸对着光,才发现那缺口的形状,竟隐约像是一只飞鸟的剪影。
飞鸟?何意?是暗示自由?还是指代那日闯入的麻雀?抑或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暗号?
她再次将草纸焚毁,心中却疑窦丛生。
最让她心惊的一次,是裹在一捆银丝炭外的、一张废弃的旧账页的一角。账页本身记录着某种宫廷用度的枯燥数字,但在背面的空白处,却有人用烧剩下的炭条,极轻地划了几道短横。
那并非文字,更像是一种计数符号。萧婉起初并未在意,首到她连续数日,都在炭捆外发现类似的、数量不一的炭划痕。她忽然想起宫中似乎有一种极其古老的、用于记载晦涩事宜的竖划计数法……
她凭借着模糊的记忆,尝试着解读那些看似随意的划痕。
“三……五……七……”她低声默念着,心脏骤然狂跳起来!
这些数字,似乎对应着日期!是某种事件发生的记录?还是……人员变动的标记?
她不敢确定,但一种强烈的首觉告诉她,这绝非无意之举。那小宦官在用他所能想到的最隐蔽、最危险的方式,向她传递着信息!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萧婉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她开始更加留意这些随着日常用度而来的“附加品”。有时是包点心的荷叶上被掐出的特殊纹路,有时是垫桌脚的废纸上有意义的污渍,有时甚至是送来的柴薪中,偶尔夹杂着一小根与北方树种截然不同的、带着淡淡清香的南方枯枝……
信息支离破碎,模糊不清,如同风中飘散的密码。解读它们需要极大的耐心、想象力和对这座宫廷规则的初步了解。萧婉如同一个在黑暗中拼凑碎片的盲人,将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在脑中反复咀嚼、比对、尝试串联。
她从这些残编断简中,勉强捕捉到一些令人不安的讯息:
宫中似乎正在进行某种隐秘的“清查”或“调动”,尤其是针对那些身份敏感的旧人(“慎言”二字和计数符号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那位她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淑妃”,似乎权势颇盛,但其手下之人风评不佳(从一张包药材的废纸上,她看到了“淑妃”、“纵仆”、“跋扈”等被划掉却仍可辨认的字迹)。
皇帝陛下似乎真的如外界所言,勤于政务,甚少流连后宫,但近期似乎因漕渠一事,心情不佳(炭划符号的数量在某几日突然增多)。
而关于那些“南边来的”人,信息则更加晦涩。似乎有一部分被分散在各处做粗重低等的活计,境遇凄苦(那根南方枯枝和偶尔送来的、明显是次一等的饭食似乎暗示了这一点)。而另一部分……信息则完全缺失,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彻底抹去。
这些信息非但没有让她感到安心,反而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座宫廷的复杂、险恶与深不可测。她就像一只偶然跌入蛛网的飞虫,刚刚看清身边一两根蛛丝的走向,却发现自己己被更大、更无形的网紧紧缠绕,动弹不得。
隙光微漏,非但没有照亮前路,反而映出了更多幢幢鬼影。
残编断简,拼凑出的并非生机,而是更加令人窒息的天罗地网。
她知道,那小宦官冒着天大的风险传递这些,或许并非出于多么深厚的情谊,更可能是一种同病相怜的微弱善意,或者……是一种绝望下的投资?赌她这个前朝公主,或许还有一丝渺茫的利用价值?
无论动机如何,她都感激这点滴的信息。它们像冰冷黑暗中的磷火,虽然无法带来温暖,却至少让她知道自己并非完全盲目,让她在绝对的被动中,勉强保有了一点点认知上的主动权。
她将所有的发现与猜测都深深埋藏在心底,不敢在脸上流露分毫。在沈嬷嬷面前,她依旧是那个温顺、麻木、甚至有些呆滞的亡国公主,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只知“静待天恩”。
唯有在深夜,当她独自一人,着那枚贴身的碎玉时,才会在脑海中反复勾勒那些支离破碎的线索,试图在那一片混沌的黑暗之中,寻找到一丝可能存在的、通往未知未来的缝隙。
尽管那缝隙,细微得几乎不存在。
(http://www.220book.com/book/6CC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