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糖油饼的温度

小说: 胡同迷宫与心之裂痕   作者:甜弦诗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胡同迷宫与心之裂痕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G/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一章:糖油饼的温度

张师傅送糖油饼的日子成了胡同里的常景。有时是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用牛皮纸包着,烫得能焐热手心;有时是早上买的,他自己没舍得吃,揣在怀里,到了陈慧敏家门口,还带着点体温。

陈慧敏也总回礼。今天是刚蒸的豆沙包,明天是腌好的糖醋蒜,后天又换成了她亲手织的毛线袜——张师傅的脚总爱冻,她选了最厚实的羊毛线,织得松松的,刚好合脚。

“您太客气了。”张师傅接过毛线袜时,手指在袜口的花纹上摸了摸,那是陈慧敏特意织的玉兰纹,“我这粗人,穿这么好的袜子可惜了。”

“好东西就得有人穿。”陈慧敏把他推进门,“进来喝杯热茶,我刚泡的茉莉花。”

屋里的暖气很足,茉莉花茶的香气混着阳光的味道,飘得满室都是。张师傅坐在沙发上,看着茶几上摆着的布娃娃,蓝裙子红鞋子,帽子上还缝着颗铜纽扣,忍不住笑:“这娃娃真精神,是给孙子缝的?”

“是个小姑娘的。”陈慧敏递过茶杯,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在河北,叫二丫。”

张师傅没多问,只是端着茶杯,小口抿着。他知道有些话不用多说,就像他从不问陈慧敏的过去,陈慧敏也从不问他老伴走了多少年。胡同里的人,过日子都像老槐树的根,埋在土里的部分,比露在外面的多。

这天傍晚,陈慧敏去倒垃圾,看见张师傅蹲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对着手机叹气。她走过去,看见屏幕上是张中年男人的照片,眉眼和张师傅有几分像。

“是我儿子。”张师傅把手机收起来,声音有点涩,“说要接我去上海住,我不想去。”

“上海好啊,热闹。”陈慧敏帮他拍了拍裤腿上的土。

“热闹是他们的。”张师傅抬头看了看老槐树,“我在这胡同待了三十年,闭着眼睛都能摸到老王的便民店,闻到李奶奶家熬的粥香。去了上海,我就是个外人。”

陈慧敏想起林强老家的超市,想起二丫扎着羊角辫的样子,突然懂了。有些地方,住久了就成了根,挪不动了。“那就不去。”她说,“胡同里有我,有张婶,有老王,饿不着你。”

张师傅愣了愣,转头看她。夕阳把陈慧敏的头发染成了金色,她的眼角有皱纹,笑起来时会堆在一起,像盛着阳光。“是啊,饿不着。”他笑了,眼角的皱纹也跟着动,“有您这糖油饼,就饿不着。”

第二天一早,张师傅没送糖油饼,而是推来一辆旧自行车。车是八成新的,车把上缠着防滑布,后座绑着个小棉垫。“我从旧货市场淘的。”他把车停在陈慧敏家门口,有点不好意思,“您那辆车太旧了,闸也不好使,这个……您骑着放心。”

陈慧敏摸着车座上的棉垫,软乎乎的,还带着点洗衣粉的香味。她想起林强当年帮她修自行车时,也总在车座上垫块棉垫,说“冬天凉,垫着暖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点酸,又有点暖。

“多少钱?我给你。”她掏钱包。

“提钱就见外了。”张师傅按住她的手,他的手很糙,指腹上有层厚茧,是常年握工具磨出来的,“就当……谢您的毛线袜了。”

陈慧敏没再推辞。她推着车在胡同里走了一圈,车闸灵敏,铃铛清脆,比她那辆旧车好骑多了。张师傅站在门口看着,见她回头,咧开嘴笑,露出两颗白牙。

胡同里的街坊看见了,都笑着起哄:“张师傅这是把心都掏出来了!”张婶拉着陈慧敏的手,小声说:“慧敏,张师傅是个实心眼,你可得抓住了。”

陈慧敏没说话,只是摸着车把上的防滑布,那布料磨得很软,像张师傅的脾气。她知道,有些感情不是轰轰烈烈的,是藏在糖油饼的温度里,藏在毛线袜的针脚里,藏在车座上的棉垫里,一点一点,把心里的裂痕填得满满当当。

这天晚上,她给林强打了个电话,说自己换了辆新自行车。林强在那头笑:“挺好,骑旧车不安全。张师傅……是个好人吧?”

“嗯,是个好人。”陈慧敏看着窗台上的铜铃铛,铃铛在月光下泛着光,“他给车座垫了棉垫,跟你当年一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会儿,然后传来林强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楚:“陈姐,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挂了电话,陈慧敏把新自行车推进屋,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车座上的棉垫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她摸了摸,心里暖烘烘的。原来日子真的可以这样,旧的念想还在,新的温暖也能慢慢长出来,像胡同里的月季,一茬接着一茬,开得热闹。

作者“甜弦诗”推荐阅读《胡同迷宫与心之裂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胡同迷宫与心之裂痕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