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归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甜弦诗”推荐阅读《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第十三章 归尘

从京城回听禅寺的路,走得比来时轻快。无尘的行囊里,除了那盒玉簪,多了片梅府绿萼梅的花瓣,夹在抄了一半的《心经》里,竟带着淡淡的暖意。

马车过黄河时,再没见到芦苇荡里的素白身影。车夫说夜里梦见满河的铜钱都生了翅,往南飞去,“像一群银鱼,闪得人睁不开眼”。无尘摸了摸袖袋里那枚光洁的铜钱,笑了笑——阿梅该是带着弟弟,真的回家了。

到寺门口时,正赶上了悟在扫银杏叶。见他回来,师兄手里的扫帚“当啷”掉在地上,眼眶红了:“我就知道你能回来。”

后院那片埋过梅根的空地,不知何时冒出了株细弱的绿芽,顶着两片新叶,在风里轻轻晃。了悟说这是他前几日翻土时发现的,“许是去年的梅根没烧干净,又活过来了”。

无尘蹲下身,指尖碰到那抹新绿时,后颈的旧疤微微发痒,像有只温柔的手在轻轻抚摸。他想起阿梅说的“埋坛新酒”,转身去库房翻出个空坛,盛了半坛山泉水,埋在绿芽旁边。

“等它长成梅树,酒就该熟了。”他对了悟说,阳光落在他僧袍上,暖得像层薄棉。

入夜后的藏经阁格外安静。无尘把从京城带回的玉簪全取出来,摆在灯下细看,发现每支簪子的断口处都刻着极小的字,拼起来竟是首诗:“梅落听禅二十年,骨销香尽债难填。铜钱缘终了,一片清辉照佛前。”

墨迹陈旧,像是刻了许多年。他忽然想起那具颈骨断裂的尸骨,或许当年握着刻刀的人,并不是要写债,而是想留一句“算了”。

这时,殿外传来了悟的惊呼。无尘跑出去,只见无尘殿的香炉里,不知何时堆满了新鲜的梅瓣,不是绿萼,倒是寺后山坡上常见的野山梅,粉白相间,香得质朴。

“是山下的农户送来的。”了悟指着阶下的竹筐,“说昨夜梦见个穿白衣服的姑娘,教他们怎么嫁接梅枝,还说后山的野梅该移到寺里来,‘让干净的花,开在干净的地方’。”

无尘捡起片野山梅瓣,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映着月光亮闪闪的。他想起阿梅最后那个笑容,忽然明白她没说出口的话——所谓回家,未必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终于能放下所有牵绊,让魂灵像花一样,落进该落的尘土里。

后半夜,起了场小雪。无尘被窗棂上的轻响弄醒,披衣出去,见那株新冒芽的梅根旁,落了层薄薄的雪,像盖了层白棉。而埋酒坛的地方,雪地里印着两个小小的脚印,一个大些,一个小些,并排往寺外走去,到了山脚就没了踪迹。

他知道,那是阿梅带着弟弟,真的走远了。

第二日雪霁,阳光把听禅寺照得透亮。无尘殿的铜铃被雪水洗过,响起来格外清越,连带着藏经阁的经卷,都像是在轻轻应和。

无尘坐在银杏树下抄经,笔尖划过纸面,写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风从梅根的方向吹过来,带着雪后泥土的腥气,混着野山梅的淡香,再没有一丝杂味。

后颈的旧疤彻底不疼了,只有在阴雨天,会微微发麻,像在提醒他那些埋进土里的过往。但他不再怕了,就像那株刚冒芽的梅,知道冬雪会压,知道风雨会摧,却还是要往上长,要在来年春天,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抄完最后一字时,檐角的铜铃又响了。这一次,无尘仿佛听见无数声音在应和——有枯井里散去的魂魄,有梅树下化去的银光,有黄河上飞走的铜钱,还有阿梅最后那句轻浅的“回家”。

这些声音混在一起,落在听禅寺的青砖灰瓦上,落在新抽芽的梅根上,落在他抄经的纸上,最终都化作了两个字:

归尘。

而归尘之后,自有新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