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私募的虚与委蛇,像是一剂奇怪的强心针,反而让林卫安从那种被动挨打的恐惧中挣脱出来一些。既然躲不掉,那就周旋下去,至少能掌握一点对方的动向,不至于完全被动。
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他迫切需要一件真正能让自己安定下来的大事,来转移注意力,也来夯实他摇摇欲坠的谎言大厦。
买房,成了眼下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一番精心筛选和对比,他最终锁定了那个安保最严格、环境也相对幽静的高档楼盘。面积适中,三室两厅,足够一家五口居住(算上偶尔来的母亲),带精装修,最重要的是——小区门禁森严,24小时保安巡逻,陌生人进出盘查很严。
贵是真贵,首付差不多要一百万出头。但这笔钱对他来说,只是数字的跳动。
难点在于,怎么把这笔钱,“合理”地交到开发商手上。
“老家宅基地拆迁”的幌子己经撒出去了,张晓雯虽然将信将疑,但架不住林卫安天天在她耳边吹风,加上胖子“无意间”透露的“内部消息”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她也开始半推半就地接受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就算真有这笔钱,也得等款到了再说啊。”张晓雯还是不太放心,“没见到钱,我心里不踏实。”
“款肯定快到了!”林卫安信誓旦旦,“胖子说了,最多就这个月!咱们先看起来,不然好户型都被人挑走了!爸可等不起!”
他祭出父亲的身体当理由,张晓雯就不吭声了。
于是,周末,林卫安带着张晓雯和父母,正式去了售楼处。他提前跟中介串通好,让中介表现得跟他只是普通客户关系,并不熟络。
看着富丽堂皇的售楼处和精致的样板间,张晓雯和父母都有些局促不安。尤其是听到销售报出总价时,母亲倒吸一口凉气,首拽林卫安的袖子:“太贵了太贵了!卫安,咱看看别的吧?”
林卫安一边安抚母亲,一边偷偷观察张晓雯。她看着明亮的客厅和宽敞的阳台,眼里有光,但更多的是担忧。
“首付……大概要多少?”她小声问销售。 “三成的话,大概一百零三万左右。”销售微笑着回答。
张晓雯不说话了,脸色有些发白。
林卫安知道火候差不多了,站出来开始他的表演。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跟销售大谈“拆迁款还在走流程”、“很快到位”、“能不能预留一下这套”、“贷款我们尽量多贷点,减轻压力”云云。
他演得投入,把一个既期待又资金暂时紧张、努力争取的购房者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销售配合地表示“尽力争取保留”,但“时间不会太长”。
整个过程中,林卫安感觉自己像个分裂的人。一边享受着给家人描绘未来美好生活的满足感,一边又在心里唾弃自己满嘴谎话。那种割裂感,几乎要把他撕成两半。
回到家,张晓雯忧心忡忡:“一百多万首付呢……那拆迁款真有那么多吗?万一不够怎么办?” “放心!只多不少!”林卫安拍着胸脯,“到时候还能剩点装修钱呢!你就等着住新房子吧!”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甚至开始伪造“拆迁进展”。用网络电话模拟老家的区号,往家里座机打电话,自称是“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核对信息,通知流程进度。
每次这种电话一来,全家都会紧张地围在旁边听。放下电话,母亲总会双手合十念叨祖宗保佑,父亲浑浊的眼睛里也会露出光彩,张晓雯的疑虑则会暂时被冲淡一些。
看着家人因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而充满希望的样子,林卫安心里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但他己经没有退路了。
他只能硬起心肠,继续演下去。
同时,他开始秘密地调动资金。通过复杂的网上操作,将分散在不同账户里的资金,一点点汇集到几个新开的、与家庭完全隔离的银行卡里。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小心,避免触发任何监管警报。
他甚至研究了怎么在转账备注里写上“拆迁补偿款”字样,让流水看起来更“真实”。
一切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犯罪,尽管这些钱干干净净属于他自己。
晚上,他躺在床上,听着身边张晓雯平稳的呼吸,常常失眠。
骗子的滋味,不好受。
尤其是骗自己最亲的人。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只能安慰自己:等房子到手,一切都安定下来,就好了。
等住进那个安全的新家,或许就能摆脱私募的骚扰。
等父母安享晚年,或许就能找到机会,慢慢弥补这一切。
现在,他只能继续往前走,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木偶,在谎言铺就的道路上,麻木地前行。
他拿出手机,看着屏幕上映出的自己疲惫的脸,眼神却渐渐变得冰冷而坚定。
戏己开场,就不能停。
这房,必须买成。
这谎,必须圆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6CQ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